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宋:我朱棣,带北平穿越! > 第四章 疑云丛生(求鲜花求评价求一切)
换源:


       周围几个读过史书的,也惊讶无比。

世子朱高炽也是满脸震撼。

只有朱高煦一头雾水,忍不住道:“耶律大石怎么了?这名字我还觉得奇怪...这年头,鞑子还有姓耶律的?”

朱棣摇摇头。

眼前这个朱高煦跟历史记载里的朱高煦,还真是没什么区别。

不喜读书,做事粗鲁轻佻,长的高大魁梧,打仗算得上一把好手。

说起来,辽国历史距离大明也不算远。

不过三百年而已。

耶律大石是辽国末年响当当的人物。

在辽国灭亡后,他逃到西方,快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西辽帝国,威震中亚。

后来被蒙古人所灭。

朱高煦稍微读读史书,也会知道这个名字。

朱高炽震撼地看向俘虏,忍不住问道:“今年是什么年号?”

俘虏茫然看向众人。

燕京城的变化太大了。

他也曾经来过燕京,但从未见过这么多富丽堂皇的建筑,和如此多的百姓!

朱高煦踢了他一脚。

“我大哥问你话呢!”

俘虏这才醒过神来,慌忙道:“今年...今年是大辽建福元年啊...”

朱高炽有些疑惑。

建福元年?

这是什么年号?

身边。

姚广孝面色凝重,忽然淡淡道:“是了!我们似乎回到过去了!”

所有人都是满脸震撼。

尽管刚才一直听俘虏说大辽,总觉得古怪。

但现在听到姚广孝说回到过去,在场所有人的心里都生出了一丝明悟

这些天,斥候出去方圆几十里,到处都是荒无人烟。

只有朱高煦第一次遭遇到了外人,还是一群古人打扮的家伙。

站在一旁的朱棣默不作声。

他当然知道一切,但是古代人是对穿越没有什么概念的,现在能让他们自己悟到最好。

站在一旁的张玉听姚广孝说的不明不白,忍不住道:“大师,还请详细说说,什么叫回到过去了?”

姚广孝淡淡道:“建福元年这个年号,知道的人并不多!我还是看过辽史之后才知道!

二百多年前,北宋、金国、辽国并立,各国都有自己的年号。

辽国当时被金国打的几乎灭国,在塞外的领土几乎悉数被金人攻占,辽国末代皇帝天祚帝不断逃亡,不知所踪。

辽国残余的人盘踞在幽云十六州故地,拥立了一个新皇帝,耶律淳,他的年号就是建福!

这个俘虏说,今年是建福元年,那也就是北宋宣和四年,大辽保大二年!”

说完,姚广孝忽然看向俘虏,眼中冒出精光,淡淡问道:“我说的可对?”

俘虏看向姚广孝,点头道:“大师说的是!今年确实是南朝宣和四年,大辽保大二年!”

四周人一片赞叹。

姚广孝不愧高僧之名,博闻强记是出了名的。

对于历史典故更是信手拈来。

姚广孝随后皱眉道:“只是,不知道这俘虏所说是真是假...”

朱高煦忽然接话道:“是真是假不知道,不过,我确实看到那些鞑子跟我见过的元蒙鞑子不太一样!

战意不如元蒙鞑子旺盛,打几枪就被轰散了,贪生怕死的很!

但是装备要比草原上那些鞑子强不少!”

众人看向眼前的俘虏,纷纷点头。

面前这人身上的铠甲完备,装备精良,确实不是元蒙鞑子可比。

元朝自从被太祖朱元璋赶回漠北后,大明与这些蒙古人又接连爆发了无数次战争,继而对草原上的部落展开了严密的经济封锁。

而这些草原鞑子又不会生产铁器,更无法制造甲胄。

不要说这么精良的装备了,他们连口铁锅都很难搞到。

一年到头不知道要有多少鞑子因为抢一口铁锅而丧命。

那俘虏已经听懵了。

这些人说的是汉话,他是听得懂的。

在大辽国,契丹人与汉人常年杂居,从贵族到平民,汉化程度都很深,汉语都快取代契丹语成为官方语言了。

不过,他们说的东西是什么乱七八糟?

北宋是什么?

辽国末代皇帝又是什么意思?

难道大辽已经灭了?

不可能啊...

现在新君耶律淳不是刚刚登基吗?

姚广孝忽然看向俘虏,又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俘虏道:“小人名叫萧仟!”

姚广孝笑笑,道:“还是后族?”

萧仟惶恐道:“不敢当,小人只算得上远亲了。”

姚广孝点点头。

辽国的帝族当然就是耶律家族,因为历代皇帝的皇后几乎都姓萧,故萧氏又被称作辽国的后族。

朱高炽问道:“大师,难道我们真的回到过去了?现在是北宋的宣和四年?执掌朝廷的是宋徽宗赵佶?”

朱高炽对辽史了解不多,但宋史还是读过一遍的,对于北宋末年还有些印象。

对姚广孝说的宣和四年记忆深刻。

这应该是宋徽宗赵佶时候的年号。

俘虏萧仟听到朱高炽的话,连连点头道:“大人说的是,南朝的皇帝确实是叫赵佶...可是,没人叫他什么徽宗...”

姚广孝笑笑,道:“你这鞑子,自然不懂我天朝礼仪!若是有人叫他徽宗,怕是要被砍头的!呵呵...”

要知道,宋徽宗、宋仁宗、唐太宗等等称呼,是皇帝的庙号。

是后人根据已故皇帝的一生功过起的名号。

只有皇帝死了才会有庙号,赵佶如果活着的时候就被人称呼庙号,还是个不怎么样的徽字,估计要被气疯的吧!

当然,按照宋徽宗亡国之君的昏庸做派,给他起一个徽字庙号,已经算得上客气到了极点。

毕竟,《谥法》对“徽”的解释为:元德充美曰徽。

赵佶的无耻做派和败家举动,称一个徽实在是太便宜他了。

姚广孝看向朱棣,忽然道:“殿下,如今,我们是否已在北宋末年,尚未可知...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才行!”

朱棣点点头,道:“大师说的有理!传我的命令下去,加派人手,加大对四周的侦查力度!”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