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把图书馆后门的香樟叶吹得沙沙响,林朝朝说完那句话,就后悔了——她怎么就直接问“猫条还有吗”了?这不是明摆着告诉沈予星,她早就知道他喂猫的秘密了吗?
沈予星蹲在地上,手里的猫粮袋还攥着,指尖的泛白慢慢褪去。他抬眼看向林朝朝,金丝边眼镜后的目光扫过她泛红的脸颊,又落在她手里攥着的手机上——屏幕还亮着,停留在相机界面。
“你都看见了?”他开口,声音比平时低了点,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僵硬。
林朝朝赶紧把手机揣回兜里,像做错事的小孩一样点点头:“就、就刚看见……我不是故意偷看的,是听食堂的同学说你往这边来,好奇才过来的。”她越说越急,生怕沈予星觉得她是故意跟踪他,“我没拍照片!真的!”
沈予星没说话,低头看了眼脚边的流浪猫——那只三花猫蹭了蹭他的裤腿,像是在替他解围。他松开攥着猫粮袋的手,从背包侧袋里掏出一包猫条,撕开包装递过来:“给你。”
林朝朝愣了愣,没敢接:“不用不用,我就是随口问问……”
“拿着吧,它们爱吃这个口味。”他把猫条塞进她手里,自己则站起来,拍了拍裤子上的草屑,“我该去实验室了,你要是想喂,就留在这里,不想喂就……”他顿了顿,没再说下去,转身就要走。
“沈学长!”林朝朝突然叫住他,手里捏着那包猫条,心跳得飞快,“上次你说‘高中时的学长’,还没说完呢……能不能下次告诉你?”她盯着他的背影,心里既期待又忐忑——这是她第一次主动“索要”他的私事,他会不会拒绝?
沈予星的背影顿了一下,没回头,只摆了摆手,算是回应。风把他的声音吹过来,很轻,却足够清晰:“下周三,图书馆后门,20分钟里给你答案。”说完,他就快步走远了,黑色的背包在身后晃着,侧袋里剩下的猫条包装露出来,像个小小的约定。
林朝朝捏着手里的猫条,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拐角,突然笑出了声。她蹲下身,把猫条挤在手心,那三只流浪猫立刻围了过来,毛茸茸的脑袋蹭着她的指尖。阳光落在她脸上,暖得像沈予星刚才递猫条时的语气——原来,“冰山”融化的时候,是这样的温度。
回到宿舍,林朝朝把那包空了的猫条包装小心翼翼地夹在笔记本里,和沈予星的资料页放在一起。唐朵朵凑过来一看,啧啧感叹:“可以啊你,都从‘采访者’升级成‘喂猫搭子’了!下周三的20分钟,肯定能挖着大素材!”
林朝朝笑着点头,心里却没再想“专访素材”——她现在更想知道的,是沈予星高中时的故事,是他为什么对流浪猫这么好,是他藏在冷漠外表下的那些“不为人知”。
接下来的两天,林朝朝没再刻意去找沈予星。她按部就班地上课、去新闻部整理资料,偶尔在校园里碰到他,也只是远远打个招呼,他会微微点头回应,眼神里的疏离少了点,多了丝说不清的熟稔。
周三的《社会学概论》是林朝朝这学期最喜欢的课——老师讲得生动,案例又贴近生活。她提前10分钟到了教室,选了个靠窗的位置,刚把课本摊开,就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同学,这里有人吗?”
林朝朝猛地回头,差点撞翻桌上的水杯——沈予星就站在她身后,背着黑色双肩包,手里拿着《社会学概论》的课本,还有那本她见过好几次的精装书。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身上,墨玉色的短发泛着浅光,金丝边眼镜后的目光落在她旁边的空位上。
“没、没人!”林朝朝赶紧往里面挪了挪,心脏又开始“砰砰”跳——怎么会这么巧?他居然也选了这门课?而且还偏偏要坐她旁边?
沈予星道谢后坐下,把课本摊开,动作轻得没发出一点声音。林朝朝偷偷用余光瞥他,看见他把那本精装书放在桌角,封面上印着《社会契约论》的书名——原来他不仅看理科书,还看社科类的著作。
正走神时,老师拿着教案走进教室,开始讲课。今天讲的是“社会角色与互动”,老师举了个冷门案例:“19世纪欧洲的‘互助会’现象,本质是个体在陌生环境中寻求角色认同的表现,大家有没有谁了解这个案例的延伸研究?”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连翻书的声音都停了。林朝朝皱着眉回想——她高中时在课外书上看过这个案例,还记得有篇论文分析过“互助会”对后来社区建设的影响,可具体内容有点模糊了。
就在她努力回忆时,身边的沈予星突然举起了手。林朝朝惊讶地看向他——他居然也知道这个冷门案例?
“这位同学,你说说看。”老师点了他的名。
沈予星站起来,声音清晰地传遍教室:“我看过《欧洲社会史》里的相关研究,‘互助会’的角色互动模式,直接影响了后来英国‘社区福利制度’的雏形,核心是‘个体互助→群体认同→制度建立’的逻辑链。”
他说得条理清晰,甚至报出了论文作者的名字。老师眼睛一亮:“说得很好!还有补充的吗?”
林朝朝心里的记忆突然被激活了——她想起那篇论文里提到的“互助会中的性别角色差异”!她没多想,也举起了手:“老师,我补充一点!那篇论文里还提到,互助会初期的女性参与者,虽然数量少,但在‘情感互助’层面的作用比男性更显著,这也是后来福利制度加入‘心理支持’板块的诱因之一!”
教室里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她身上。林朝朝有点紧张,手心沁出了汗,却看见沈予星转过头,正看着她,眼神里带着明显的惊讶——像是没想到她也知道这个细节。
老师笑着点头:“非常好!两位同学的补充正好互补,把这个案例的逻辑说透了!请坐。”
林朝朝坐下时,脸颊发烫。她偷偷看沈予星,发现他也刚坐下,正低头翻课本,可耳尖却悄悄泛红——那是她第一次看见他露出这样“失态”的表情,不是冷漠,不是疏离,而是带着点惊喜的局促。
课继续往下讲,林朝朝却没刚才那么专心了。她能感觉到身边沈予星的目光,偶尔会落在她的课本上,又很快移开。风从窗户吹进来,把两人的课本页都掀得微微动着,像是在悄悄牵线。
下课铃响时,老师布置了小组作业:“两人一组,分析一个现代社会的‘角色互动’案例,下周三交。”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响起组队的讨论声。
林朝朝还没反应过来,身边的沈予星就先开口了,声音比平时柔和了点:“林朝朝,刚才那个案例你也有研究,要不要……组队?”
他居然主动邀她组队?林朝朝愣住了,看着他镜片后的眼睛——那里没有了平时的距离感,反而带着点期待,像刚才她问“能不能告诉你高中的事”时的样子。
她刚想点头答应,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新闻部部长发来的消息,只有一句话:“朝朝,校团委急要沈予星专访的补充资料,你今天务必再和他对接一次!”
林朝朝的笑容僵在脸上。一边是沈予星主动发出的“组队邀请”,一边是部长催得火急的“专访任务”——她要是现在提“对接资料”,会不会让他觉得,她刚才的“知识点共鸣”和“喂猫互动”,都是为了专访故意做的?
沈予星看着她突然变僵的表情,眉头微蹙:“怎么了?不方便?”
林朝朝攥着手机,心里像被两种情绪扯着——她想答应组队,想和他像刚才讨论案例那样自然相处;可专访任务迫在眉睫,她不能耽误。她深吸一口气,抬头看向沈予星,刚要开口,却看见他桌角的《社会契约论》封面上,贴着一个小小的猫咪贴纸——和他背包侧袋猫条包装上的图案,一模一样。
这个发现让她的心跳漏了一拍,话到嘴边又变了:“不是不方便……就是我有个事想和你对接,关于专访的,你现在有空吗?”她闭了闭眼,等着他像上次拒绝午餐那样,说出“没时间”三个字。
可沈予星却出乎她意料地站起来,把课本塞进背包:“正好我实验室的事推迟了,走吧,去图书馆门口的长椅说,15分钟。”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语气里带着点她没听过的轻快:“说完了,再聊组队的事。”
林朝朝跟着站起来,手里还攥着手机,心里的纠结突然散了。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并排往门口走。她看着沈予星背包侧袋露出来的猫条,突然觉得,这次的“对接”,或许不止能拿到专访资料——他会不会,主动提起那句没说完的“高中时的学长”?
可她没料到,刚走出教学楼,就看见一个穿着白色连衣裙的女生站在不远处的银杏树下,手里拿着一个文件袋,正朝着沈予星挥手,声音清亮:“予星!我等你好久了,关于竞赛合作的事,咱们得好好聊聊!”
沈予星的脚步猛地顿住,脸上的轻快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表情——有惊讶,有无奈,还有一丝林朝朝看不懂的疏离。他转头对林朝朝说:“抱歉,可能要换个时间了。”
林朝朝顺着他的目光看去,那个女生已经快步走了过来,笑容明艳,目光却在扫过林朝朝时,多了丝探究。林朝朝心里咯噔一下——这个女生是谁?她和沈予星是什么关系?今天的“对接”和“组队”,还能顺利进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