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铁柱琢磨着搞生态养鸡的事,翻来覆去睡不着。龙窝村四面环山,林地多,虫子、草籽有的是,正好适合散养土鸡。而且他记得,再过两年,城里人就开始讲究“原生态”,土鸡蛋能卖出普通鸡蛋两倍的价钱,这可是个稳赚不赔的营生。
第二天一早,他就去找了村支书李建国。养鸡得搭鸡棚,还得圈块林地,这些都得村里点头。
“养鸡?”李建国放下手里的搪瓷缸,打量着陈铁柱,“你小子最近折腾完玉米又折腾鸡,不怕把家底赔光?”
“李叔,我心里有数。”陈铁柱递上一袋刚摘的山枣,“咱村林地多,散养的鸡不用喂多少饲料,鸡蛋还能卖高价。我先试试,成了,也能给村里人指条道。”
李建国捻了个山枣尝尝,咂咂嘴:“你想在哪搞?”
“后山那片荒坡,以前是集体的,现在没人用,正好圈起来。”陈铁柱早就看好了地方,“我保证不破坏林木,鸡粪还能肥地。”
李建国沉吟片刻,他知道陈铁柱这小子最近不一样了,不光敢跟赵金牙叫板,种的玉米也确实出奇。再者,村里穷了这么多年,真能搞出点门道,也是好事。
“行,我给你批三个月试试。”李建国拍板,“但丑话说在前头,要是搞砸了,或者破坏了山林,立马停了。”
“谢谢李叔!”陈铁柱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要养鸡,得先有鸡苗和启动资金。陈铁柱卖草药和山枣攒了不到五十块,远远不够。他琢磨着,只能再去找周明。
隔了两天,陈铁柱背着半筐新采的野生灵芝,又去了县城。周明见了他挺高兴,尤其是看到那几朵品相极佳的灵芝,眼睛都亮了。
“小陈,你这本事不小啊,这灵芝在城里能卖大价钱。”周明称重的时候,手都在抖。
“周老板,我这次来,不光是卖山货。”陈铁柱挠挠头,“我想跟你借点钱,买点鸡苗。”
周明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你想养鸡?”
“嗯,我们村山好水好,散养的土鸡肯定受欢迎。”陈铁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说,“等鸡下了蛋,我低价供应给你,肯定比城里的洋鸡蛋好卖。”
周明看着陈铁柱眼里的光,心里一动。这小伙子虽然年轻,但脑子活,眼光准,上次的山枣和黄芪,在他店里就卖得特别好。
“借钱可以,不用利息。”周明放下秤杆,“但我有个条件,你的土鸡蛋和土鸡,必须优先给我,价钱嘛,保证让你满意。”
“没问题!”陈铁柱一口答应,生怕周明反悔。
周明从包里数了两百块钱给他:“这钱你拿着,不够再跟我说。要是真能搞成规模,我帮你联系城里的饭店,保准你不愁卖。”
拿着钱,陈铁柱先去农资站买了些铁丝网和木料,又去集市上挑了五十只健康的鸡苗,装在竹筐里往回赶。一路颠簸,到家时,鸡苗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精神头倒足。
接下来几天,陈铁柱忙得脚不沾地。他在荒坡上搭了个简易鸡棚,用铁丝网圈了半亩林地,又弄了些破陶罐当饮水器。王秀莲看着儿子整天泥里水里的,嘴上抱怨着,手里却帮着缝补装鸡饲料的布袋。
鸡苗刚放进去时,胆小得很,缩在角落里不敢动。陈铁柱每天天不亮就去割嫩草,剁碎了拌着玉米粉喂它们,中午还去山上挖蚯蚓和蚂蚱,鸡苗们吃得欢,没几天就壮实了不少。
这天下午,陈铁柱正在割草,林小荷背着药箱来了。她刚给村西头的张奶奶看完病,路过这边。
“铁柱,你这鸡养得不错啊。”林小荷蹲在铁丝网外,看着鸡苗在林子里追虫子,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就是这鸡棚看着有点简陋,下雨会不会漏?”
“等赚了钱就修个好的。”陈铁柱擦了把汗,“你来得正好,帮我看看这是什么草,鸡好像不爱吃。”
林小荷看了看他手里的草,摇摇头:“这是断肠草,有毒!鸡吃了会出事的。”
陈铁柱吓了一跳,赶紧把草扔了:“多亏你了,小荷姐,不然我这鸡苗就全完了。”
“你也是太大意了。”林小荷嗔怪道,“以后不认识的草别乱割,我给你列个单子,哪些草能喂鸡,哪些不能,你照着弄。”
看着林小荷认真写字的样子,陈铁柱心里暖烘烘的。上辈子他怎么就没发现,小荷姐这么好呢?
鸡苗长得快,不到一个月就脱了绒毛,长出了油亮的羽毛。陈铁柱每天都能捡十几个鸡蛋,虽然不多,但看着那些带着土腥味的红皮鸡蛋,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他挑了一篮子最干净的鸡蛋,先给周明送去。周明拿回家让媳妇炒了,第二天就找到陈铁柱,拍着他的肩膀说:“小陈,你这鸡蛋绝了!我媳妇说比她娘家养的鸡下的蛋还香,给我留着,我全都要!”
周明给的价钱也实在,一块钱十个,比供销社的洋鸡蛋贵两毛。就这,还供不应求,城里的亲戚朋友托他买的不少。
陈铁柱算了笔账,五十只鸡,一天下二十多个蛋,一个月就能卖六十多块,除去饲料钱,纯赚四十多,比种玉米来得快多了!
他琢磨着再添点鸡苗,扩大规模。可刚有点起色,麻烦就找上门了。
这天早上,陈铁柱去鸡棚喂鸡,发现铁丝网被人剪开了个口子,里面少了七八只鸡!地上还有几撮鸡毛和血迹,看样子是被黄鼠狼或者野狗叼走了。
“谁干的?”陈铁柱气得浑身发抖。这荒坡平时很少有人来,铁丝网剪得这么整齐,肯定是人为的!他第一个就想到了赵金牙。
他顺着脚印追到坡下,脚印在赵金牙家的菜地边消失了。陈铁柱咬着牙,想冲进去理论,但又忍住了——没证据,闹起来只会让别人看笑话。
他回到鸡棚,蹲在地上看着那道口子,心里憋屈得慌。王秀莲赶来看到这情景,抹着眼泪说:“要不……咱不养了?这都啥人啊!”
“娘,越是这样,咱越要养好。”陈铁柱深吸一口气,眼里闪过一丝狠劲,“他想让我垮,我偏不!”
他去镇上买了更粗的铁丝网,把鸡棚围得严严实实,又在周围埋了几个捕兽夹,还特意在暗处挂了个破草帽,假装有人看守。
夜里,他没回家,就守在鸡棚旁边的草垛里。后半夜,果然有动静了——一个黑影鬼鬼祟祟地摸过来,手里还拿着把钳子。
陈铁柱悄悄摸过去,借着月光一看,不是赵金牙,是他弟弟赵银牙!
赵银牙正费力地剪铁丝网,冷不防被人从后面踹了一脚,摔了个狗吃屎。钳子“当啷”掉在地上。
“赵银牙,你敢偷我鸡!”陈铁柱上前按住他。
“是你哥让你来的吧?”陈铁柱冷笑,“回去告诉你哥,别耍这些下三滥的手段,有本事光明正大来!”
赵银牙被打得鼻青脸肿,连滚带爬地跑了。陈铁柱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清楚,这事不算完。
第二天,陈铁柱故意在村里溜达,大声说自己的鸡棚进了贼,幸好他看得紧,没丢鸡,还说要去派出所报案。他就是要让赵金牙知道,他不是好惹的。
赵金牙听说弟弟被打,气得摔了碗,但真怕陈铁柱去报案,毕竟偷东西不是小事,只好暂时收敛了。
经这么一闹,村里人都知道赵金牙又使坏了,不少人暗地里骂他不是东西,反而更同情陈铁柱了。有几个跟陈家关系不错的婶子,还主动帮着留意鸡棚的动静。
陈铁柱借着这股劲,又买了五十只鸡苗,还请了村里的光棍李老五帮忙看鸡棚,一天给两顿饭,月底再给五块钱。李老五手脚勤快,人也老实,把鸡棚打理得井井有条。
鸡多了,鸡蛋也多了。周明一个人吃不下,真的帮他联系了城里的两家饭店,每天固定要一百个鸡蛋,价钱提到了一块一十个。
这下,陈铁柱彻底忙不过来了。他每天除了照看玉米地,就是往县城送鸡蛋,还要割草、拌饲料,累得倒头就睡。但看着钱匣子一天天鼓起来,心里比谁都乐。
这天送完鸡蛋,周明把他拉到一边:“小陈,我有个朋友,在县里开罐头厂,最近想做一批山野罐头,缺货源。你看咱村能不能组织人采点山杏、山楂啥的?”
陈铁柱眼睛一亮,这可是个大商机!龙窝村最不缺的就是山货,要是能批量卖给罐头厂,不光自己能赚,还能带动村里人一起挣钱。
“周老板,这事儿我能办!”陈铁柱拍着胸脯,“你给个价,我保证把最好的山货给你弄来!”
周明笑着说:“山杏五毛一斤,山楂六毛,要没虫没烂的,越多越好。”
回到村里,陈铁柱立刻去找了李建国,把这事一说,李建国也高兴坏了:“这是好事啊!铁柱,你牵头,村里支持你!”
有了村支书的支持,事情就好办多了。陈铁柱挨家挨户地说,让大家去山上采山杏和山楂,他统一收购,当场给钱。
一开始,还有人半信半疑,怕他骗了大家。但见二柱子媳妇采了一筐山杏,真的从陈铁柱那换了五块多钱,村民们都动了心。一时间,龙窝村的男女老少,都扛着筐上山了,连平时懒得动弹的赵老栓,也让赵金牙媳妇去凑了热闹。
陈铁柱每天忙得脚不沾地,白天收山货,晚上挑拣分类,第二天一早雇拖拉机拉到县城。周明的朋友验了货,对山货的质量很满意,当场就结了钱。
看着村民们拿着钱时脸上的笑容,陈铁柱心里比自己赚钱还高兴。他知道,系统那个“带动三名村民增收”的任务,已经超额完成了。
果然,当天晚上,系统提示音响起:“主线任务完成,奖励初级农药配方(绿色无残留)。已存入系统空间,可随时提取。”
陈铁柱心里乐开了花,有了这个配方,他的玉米和以后种的庄稼,就再也不怕病虫害了。
他站在院子里,看着满天繁星,觉得龙窝村的日子,就像这星星一样,越来越亮了。但他也知道,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赵金牙的眼睛,还在暗处盯着他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