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玄幻小说 > 茅山后裔之雾都诡影 > 第一章 课后奇谈
换源:


       一九九八年秋,天津,南开大学。

一堂名为“中国古代民俗与方术浅析”的专题讲座刚结束,阶梯教室里还弥漫着一种混合了好奇、质疑和些许兴奋的气息。主讲人张国忠,这位在真正玄学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茅山派传人,此刻正有些不太自在地收拾着讲稿。张国忠也是够郁闷的,明明自己已经是身家百万二丫养殖场的厂长了,又被自己那个弟弟张国义硬拉来“普及传统文化”,美其名曰发挥余热,这张国义也是平步青云,自从之前的领导到首都任职后,张国义也靠着自个儿这些年的努力,当上了某个机关的二把手,主抓的就是教育。

“我说国忠啊,”旁边一个精瘦的小老头,翘着二郎腿,优哉游哉地啜着保温杯里的浓茶,正是老刘头刘凤岩,张国忠的亲师兄。他压低声音,带着几分戏谑,“你刚才讲那‘望气术’,底下那几个戴眼镜的娃娃,听得眼都直了,怕是当成科幻小说听了。”

张国忠无奈地笑了笑:“师兄啊,总不能真讲那些驱邪捉鬼的血淋淋事体吧,咱们之前在埃及、在缅甸那些事儿,哪次也不能说啊师兄,吓着学生。”张国忠本性沉稳务实,对于这种半公开的讲座,他始终把握着分寸,只谈理论,绝不涉及真正的核心。

“要我说,你就该露一手!”老刘头嘿嘿一笑,眼珠子滴溜溜转,“找个身体虚的娃娃,当场给他画道安神符,让他尝尝啥叫立竿见影,保准比你说一千道一万都管用。”

“你可别瞎出主意。”张国忠白了他一眼,“这里是学校,不是茅山啊师兄。”张国忠好悬没气死,这要是在地上摆个阳怒阵出来,非被学校当成精神病抓走。

正说着,张国义陪着一位穿着西装、气质阴沉的老年男子走了过来。

“国忠,老刘,秦教授特地过来找你们。”张国义笑着介绍,他脸上带着促成好事后的满足感。

“张掌教,刘前辈,刚才的讲座受益匪浅。”秦戈上前一步,与二人握了握手,语气一如既往的客气,但镜片后的双眼却透着一丝不同寻常的凝重。

“秦教授客气了,班门弄斧而已。”张国忠谦逊道,他敏锐地察觉到秦戈有心事。

“秦爷?你咋又来了”老刘头看见秦戈就牙疼,急忙一个后撤步。

秦戈好像没听见一样,跟张国忠寒暄几句,张国义识趣地先去处理别的事务。秦戈见左右无人,才压低声音道:“二位,今日冒昧打扰,实在是有件事情,可能……需要请教这方面的专家。”他指了指张国忠放在桌案上的罗盘。

老刘头一听来了精神:“哦?秦爷您这大考古学家都觉得棘手的事儿,肯定不是寻常的古墓机关吧?莫非又撞见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了?”

秦戈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神情愈发严肃:“比那个可能更复杂。我的一位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供职的老友,前天发来一封加急信件,内容……有些匪夷所思。”

他将二人引到教室一角,确保谈话不被旁人听去,才继续说道:“他说伦敦,尤其是苏格兰高地一带,近几个月出现了一系列难以解释的现象。不少民众报告称,在特定区域会突然感到一种‘彻骨的阴冷和绝望’,甚至有人因此精神萎靡,昏迷不醒。当地民间传言是‘战后创伤’引发的集体幻觉,但我那位朋友是研究古代神秘学的,他察觉到了异常的能量残留。”

“能量残留?”张国忠眉头微蹙。

“是的。而且,他提到了一种……形态描述模糊的‘黑色幽灵’,它们成群出现,所到之处,连气温都会骤降。”秦戈顿了顿,看向张国忠和老刘头,“最重要的是,他委托我帮忙查阅一些东方典籍,想知道是否有类似记载,或者……应对之法。”

老刘头摸着下巴,咂咂嘴:“听着像是成了气候的‘阴煞’或者‘魙物’(zhānwù,传说中鬼死后所化),不过这洋人的地盘上,也有这玩意儿?”

张国忠没有立即回答,他沉吟片刻,问道:“秦教授,您朋友有没有提到具体地点?或者,有没有什么与之相关的……物品传闻?”

“有。”秦戈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取出一张照片复印件,上面是一只造型古朴、纹饰奇特的玉琮,透着一股苍劲的气息,“这就是关键。据我朋友暗中调查,这些异常现象频发的区域,似乎与一件不久前在黑市上出现,并即将在伦敦秘密拍卖的中国古玉琮有关。传言说,这件玉琮非同一般,可能蕴含着某种强大的力量。而某些……对神秘力量感兴趣的收藏家或组织,已经盯上了它。”

照片上的玉琮,虽只是复印件,但张国忠和老刘头一眼看去,都感到一股莫名的熟悉感。那纹路,那气韵,绝非普通古玉。

“这是……上古祭祀重器,”张国忠神色凝重,“而且,看这形制和隐隐透出的‘气’(尽管是照片),绝非寻常陪葬品,更像是……镇压某种东西用的。”

老刘头凑近了仔细看,猛地一拍大腿:“他娘的!我说怎么眼熟!这玩意儿上面的刻痕,有点像咱茅山典籍里记载的某种失传的‘镇岳符文’的变体!这东西要真是从中原流出去的,跑到洋人的地界上,怕不是把什么不该引动的东西给引动了?”

秦戈见二人反应,心知找对了人,声音压得更低:“我朋友在信末语气焦急,说他可能已被不明人士监视,希望我能尽快派人过去,一方面保护这件可能关乎重大的国宝不致流失,另一方面……查明真相,阻止事态恶化。他认为,常规手段恐怕难以应对。”

教室里安静下来,窗外是九十年代末大学校园的宁静景象,而窗内,一股来自遥远异国、交织着神秘与危险的暗流,已然悄然涌动。

张国忠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毛头小伙子了,这事儿在英国,不是在河北,张国忠还是有点犯嘀咕,前几年跟着老刘头和秦戈没少跑,每一次都是险象环生。他沉吟了下说到,“秦教授,益城今年刚上高中。。。我。。。”

张国忠话还没说完就被秦戈打断,“张掌教,刘前辈,如果二位愿意出手帮忙,我的这位朋友,愿意将《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从大英博物馆返还给中国,还会给您在国内盖五座同样规模的养殖场,建立希望小学。

老刘头和张国忠眼睛都直了,养殖场学校什么的先不说,那可是《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即使是唐代摹本,那也是价值连城的国宝啊。“另外,刘前辈,这个是给您的谢礼”秦戈摸了摸里怀,露出了玉佩的一角。

老刘头的眼力多毒辣,他看了一眼就握住了秦戈的手,“秦爷,流失在外的国宝回国,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希望,这个英国的什么闹鬼的事儿,我们哥俩接了。”

张国忠都要吐血了,自个儿这宝贝师兄都年逾花甲了,怎么还是一副财迷的样子。但是一想到能从大英博物馆把《女史箴图》带回来,张国忠也不由得多了几分激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