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死了。
这个认知像一块冰,持续不断地释放着寒意,冻僵了叶韵的四肢,也冻结了她试图思考的大脑。公司内部关于他的痕迹被抹除得如此彻底、如此高效,仿佛一台精密运行的扫地机器人,无声地清理掉了一粒碍眼的尘埃。
她坐在电脑前,屏幕早已因休眠而变黑,映出她自己苍白、失神的脸,像一个漂浮在黑暗水面上的虚弱倒影。公寓里安静得可怕,只有冰箱压缩机偶尔启动的沉闷嗡鸣,反而更衬出这死寂。
眼泪已经流干了,只剩下干涩的刺痛和一种被掏空后的虚脱。恐惧并未消失,但它不再尖锐,而是化作一种弥漫性的、沉重的麻木,包裹着她,让她动弹不得。
是她害死了他。
这个念头反复捶打着她的神经。如果不是她自作聪明,去修改那个脚本,投出那危险的信号…沈明或许不会引起“系统”的注意,或许他现在还活着,继续用他那种隐晦的方式,在黑暗的夹缝中维持着他【 85】的善。
负罪感像藤蔓一样缠绕收紧,几乎要让她窒息。
她算什么“宿主”?算什么“判官”?她连一个试图帮助自己的人都保护不了,反而将他推入了深渊。
钟馗系统…这个莫名其妙绑定她的东西,除了发布任务、给出冰冷警告、消耗她本就微薄的积分之外,还能做什么?它甚至连一个明确的指引都没有!它真的能对抗那个庞大、冷酷、高效到令人绝望的“恶灵程序”吗?
深深的无力感几乎要将她吞噬。
她就这么一动不动地坐着,直到窗外的天色由漆黑变为灰蒙,再由灰蒙透出微弱的晨光。
新的一天开始了。公司依旧会运转,人们依旧会上班,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叶韵看着镜中那个眼窝深陷、憔悴不堪的自己,一种极其强烈的抗拒感油然而生。她不想去那个地方,不想再踏入那个吞噬了沈明、并且可能随时吞噬她的魔窟。
她甚至想立刻辞职,逃离这座城市。
但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更深的恐惧压了下去。逃跑?她能逃到哪里去?那个“系统”和它的“主容器”,其影响力显然不可能只局限于公司内部。沈明的“意外”就是最直接的警告——任何试图脱离掌控或者知晓秘密的人,都会被“处理”掉。
她无处可逃。
要么,像沈明一样被“格式化”。
要么,像张祺和李薇一样被“污染”或“标记”,成为养料。
要么…
她深吸一口气,冰冷空气刺入肺腑,带来一丝残酷的清醒。
要么,活下去。想办法反抗。
这个念头微弱得如同风中残烛,却顽强地在她一片死寂的内心黑暗中闪烁起来。
沈明死了。他因为她的行动而死。如果他有机会留下什么…他会希望她就此崩溃,然后步他的后尘吗?
那个有着明亮绿色光点的人,那个隐晦提醒她“不知道更安全”却依然在她冒险投出信号后回应了她的人…他选择传递信息,本身不就意味着,他内心深处或许也藏着一点不甘和反抗的火种吗?
他现在被扑灭了。但那火种,不能就此彻底熄灭。
叶韵慢慢地、极其艰难地从地上站了起来。双腿因为长时间的蜷缩而麻木刺痛。她走到水龙头前,用冰冷的水一遍遍冲洗脸颊,刺骨的寒意让她打了个激灵,却也驱散了一些麻木。
她抬起头,看着镜中那双布满血丝、却重新凝聚起一点微弱焦距的眼睛。
恐惧还在,负罪感还在,但它们不能再paralyze她。
她需要信息。需要力量。需要…理解她所面对的一切。
她重新坐回电脑前,但这次没有尝试登录公司系统。那无疑是自投罗网。
她打开了普通的浏览器。
搜索关键词:“顾渊”、“羲和项目”、“宏源科技”(公司名)、“异常事件”、“员工意外”…
搜索结果大多是公司官方的宣传通稿、行业新闻,以及一些无关紧要的财经报道。关于顾渊的信息很少,只提及他几年前空降公司,以铁腕手段带领公司高速发展,背景神秘。没有任何关于“羲和”项目的有效信息。“员工意外”的搜索也只得到一些模糊的社会新闻,无法证实与公司有关。
一切都被掩盖得很好。
她沉吟片刻,换了一种思路。她开始搜索那些从“洞察”碎片中得到的、更接近本质的词语:“灵魂能量”、“抽取”、“标记”、“契约”、“恶灵”、“系统”…
大量的无用信息、网络小说、都市传说和伪科学文章涌现出来。她耐着性子一页页翻看,试图从这些泥沙俱下的信息中找到一丝可能相关的、有价值的线索。
时间在枯燥的搜索中流逝。窗外天光大量,城市苏醒的嘈杂声隐隐传来。
就在她几乎要再次被沮丧淹没时,一篇被淹没在无数搜索结果底部、来自一个极其冷门的超自然现象研究论坛的旧帖子,吸引了她的注意。
帖子标题是:“现代都市环境下的‘契约灵’与‘能量场’寄生现象假说”。
发帖人显然试图用某种理论体系来解释一些无法用科学解释的现象。帖子内容晦涩,夹杂着大量自创术语和猜想。大多数回复都在嘲讽楼主异想天开。
但叶韵却看得心跳逐渐加速。
帖子中提到了一种假设:某些强大的非实体存在(发帖人称之为“高阶契约灵”或“系统灵”),可能会选择现代企业尤其是科技公司作为“宿主”或“巢穴”,因其具备高度规则化、能量流动(指资金、信息、人流)集中且不易被察觉的特点。它们通过某种“契约”或“标记”绑定员工,汲取其“生命能量”或“精神熵”(发帖人自创词,大致指情绪、注意力、意志力等),并通过一套内在的“规则系统”维持运行和隐藏自身。发帖人甚至猜测,这类存在可能极其擅长利用现代科技网络作为其延伸和伪装。
帖子最后,发帖人悲观地认为,一旦被此类“系统”成功寄生并完成初期融合,其与宿主组织(公司)的绑定将极其深入,几乎难以从外部根除,因其规则已渗透至日常运营的方方面面,成为“理所当然”的一部分。除非能找到其“核心规则”的漏洞或对其进行“超载干扰”。
这篇帖子在很多地方与叶韵的遭遇惊人地吻合!“系统灵”、“规则”、“标记”、“能量汲取”、“科技网络伪装”…
虽然这只是一个毫无实证的假说,来自一个冷门论坛,但它却像一把钥匙,猛地插入了叶韵混乱的认知中,为她理解那无法理解的恐怖,提供了一个勉强可用的框架!
顾渊,或许就是那个“高阶契约灵”或“系统灵”的具象化表现?“恶灵程序”就是其规则系统?“羲和”项目是其进行“能量汲取”的幌子?公司是其“巢穴”?
这个猜想让她不寒而栗,却又莫名地让她感到一丝…释然?至少,她面对的不是完全无法理解的混沌,而是某种或许可以被“理解”,甚至可能找到“规则漏洞”的体系?
她立刻尝试联系发帖人,但论坛显示该用户已注销多年。帖子成了互联网角落里的一个孤独遗迹。
但这一点点信息,已经弥足珍贵。它像一颗火种,重新点燃了叶韵几乎熄灭的希望。
她不再是完全盲目了。
她关闭浏览器,深吸一口气。目光再次落在那漆黑的、映出自己脸庞的电脑屏幕上。
力量…她需要力量。积分、技能、信息。
她看向脑海中的系统界面。积分依旧是可怜的0。技能列表灰暗。
她需要任务。任何能让她获得积分和提升的机会。
但系统沉默着,没有任何新任务发布。
她不能坐等。
一个念头浮现出来。既然“善行”可以获得微薄积分,那么…
她站起身,目光扫过略显凌乱的公寓。她开始动手整理,打扫卫生,将沈明事件带来的负面能量和绝望感,强迫转化为机械的劳动。
做完家务,她出门去了附近的超市,买了一些水果和简单的食材。回来的路上,她看到一位拾荒的老人正费力地推着堆满废品的三轮车上坡。她犹豫了一下,走上前,默默地在一旁帮忙推了一把。
老人惊讶地回头,露出感激的笑容。
【检测到宿主微小善行(协助陌生人)。奖励:积分 1。】
脑海中响起的提示音,让叶韵鼻尖一酸。
她继续做着一些力所能及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帮邻居拎一下沉重的快递(积分 1),将路上的空饮料瓶捡起扔进垃圾桶(积分 1)…
积分缓慢地、一点一点地增加着。每一次 1的提示,都像是黑暗中的一声微弱心跳,证明着她还在努力,还没有放弃。
傍晚,当她拖着疲惫却不再麻木的身体回到公寓时,她的积分变成了:7点。
微不足道。但这是一个开始。
她坐在桌前,拿出纸笔,开始记录。写下她所知的一切:顾渊、系统、善恶值、羲和、标记、喂养、沈明、那篇论坛帖子…将所有混乱的信息尝试梳理、关联。
她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不知道下一次危机何时降临。
但她知道,她不能停下。
就在她全神贯注地梳理线索时,手机屏幕忽然亮了起来。是一条新邮件提醒,来自她的私人邮箱。
发件人是一个陌生的、毫无规律的乱码式邮箱地址。
邮件主题为空。
邮件内容,只有极其简短的一句话,没有任何称呼和落款:
“数据残骸,或许有用。阅后即焚。”
邮件的附件,是一个加密的压缩文件包。密码提示是一个问题:“他最后给你的建议是什么?”
叶韵的心脏猛地一跳!几乎要从胸腔里蹦出来!
数据残骸?他?建议?!
是沈明?!他在“意外”发生前留下的后手?!发给她的?!
她的手剧烈颤抖起来,几乎握不住手机。
巨大的震惊和一丝难以置信的希望瞬间攫住了她!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深吸几口气,尝试解答密码提示。
“他最后给你的建议是什么?”
沈明…最后给她的建议…
是那条内部通讯消息!【有时候不知道反而更安全!】
她立刻尝试输入这句英文作为密码:“Sometimesignoranceissafer.”
密码错误。
她想了想,尝试输入中文拼音:“youdeshibuzhidaofanergenganquan”。
密码错误。
再尝试中文:“不知道更安全”。
密码错误。
她有些急了,反复回想。最后给她的建议…是那条消息!关键词是…
她尝试输入:“不知道”。
“咔哒”一声轻响,压缩文件解压成功了!
叶韵屏住呼吸,点开解压后的文件夹。
里面是几份文档和一些日志文件。
她快速浏览着那些文档的标题和内容摘要,心跳越来越快,呼吸几乎停滞!
《“羲和”项目部分外围设备网络流量异常分析报告(内部草稿)》
《基于底层日志的异常权限访问追踪记录(片段)》
《员工行为模式分析与“标记”疑似关联性推测(非正式)》
《关于公司内部网络存在未知高阶加密协议的说明》
…
这些是…这些是沈明私下调查的记录!是他发现的“数据残骸”!他在被“处理”之前,将这些关键信息偷偷发送了出来,寄给了她!
叶韵看着屏幕上那些冰冷的术语和图表,却仿佛看到了沈明在最后时刻,于无处不在的监控下,如何小心翼翼地收集这些碎片,如何为她留下这最后的火种。
眼泪再次模糊了视线,但这一次,不再是纯粹的绝望和恐惧。
其中夹杂着巨大的悲伤,以及…一种沉重的、被托付的使命感。
她快速将所有这些文件另存到多个加密的私人存储设备中,然后按照邮件指示,彻底删除了原始邮件和附件。
她握着一个储存着秘密的U盘,感觉它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一个逝者的重量和希望。
深渊依旧黑暗,令人窒息。
但这一次,她手中,终于握住了第一缕微光。
而这缕微光,并非来自系统,而是来自一个同样在黑暗中挣扎过、并最终选择了相信她的…同类。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