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科幻小说 > 一凡传奇 > 第24章 努力的地球人
换源:


       华夏联盟航天中心的主控大厅里,全息屏幕上的地球模型正以0.01天文单位/天的速度向火星轨道离开。我的能量躯体站在观测台角落,半米高的银灰色轮廓映着屏幕的绿光,这是我刻意维持的形态,十分便于隐藏。

屏幕右下角的进度条跳动着,地球轨道迁移计划完成度37%,月球氦三日供应量已提升至187吨,刚好满足三层引力锚定环的最低能耗需求。这个数字在我意料之中,毕竟锚定环的参数优化,完全是靠我悄悄注入的技术支持。

赤道上空的三层引力锚定环正在进行第七次功率测试。

最内侧的环体泛着淡蓝色的量子光晕,每秒3000转的转速让周围的时空泛起细微涟漪,这是用月球矿脉提炼的高纯度氦三驱动的量子约束场,能产生相当于月球引力1.2倍的拉力。虽然远不及我记忆中的那种能固定行星时空坐标的巨型设备,但能在这个世界达到这种效果,已超出了我的预期。我的量子视野调出环体的共振参数,引力锚的振动频率与地核自转形成谐振,全息投影的应力分布图显示,这种谐振能让地球的轨道离开速率提升至0.012天文单位/天,比原计划快了20%。

距离引力波抵达还剩1090天。

「再加30%功率。」地面控制中心的指令通过量子通信传至环体控制台,三层光环瞬间亮起刺眼的白光,将赤道上空的云层染成银白色,像给地球套上了一层发光的纱衣。我的量子视野里,下方的城市中,数百万工人正加班加点组装推进器阵列,他们的安全帽在阳光下反射出密集的光点,像撒在大地上的银粉。新闻播报的全息画面里,记者站在锚定环的投影下激动地喊道「再有730天,我们就能抵达火星轨道!」,这个时间节点,正是我通过修改轨道参数计算出的安全窗口,比原计划提前了360天,刚好能避开引力波冲击的最强区域。

距离引力波抵达还剩1089天。

锚定环的功率稳定在120%阈值,地球的轨道离开速率如期提升。我看着屏幕上逐渐拉大的地日距离,能量躯体的轮廓因能量流动泛起细微的波纹,我关注的从来不是逃离太阳,而是让地月系统在引力波冲击时,处于最适合我穿透世界层级隔膜的位置。

亚马逊雨林的超导电缆铺设现场,来自118个国家的工程队正用量子焊接技术连接电缆接头。这些直径3米的超导材料,能将月球的氦三能量传输至地球另一端的行星推进器。我的能量躯体藏在施工机械的阴影里,听着工人们用通用语交流,「华夏联盟的推进器已经安装了73%」「非洲的氦三储运站提前竣工」「欧洲的量子计算机组破解了锚定环的应力难题」一时气氛相当热烈。当最后一段电缆对接完成时,全球能源网络的全息图亮起绿色,月球的氦三能量顺着电缆涌向地球各地,行星推进器阵列喷出的等离子体光柱在赤道上空形成环形光带,像在与炽热的太阳争辉,人类的协作效率,终于达到了能支撑我计划的程度。

联合国大厦的广场上,每天都有超过百万市民自发聚集,通过全息投影观看轨道迁移数据。当屏幕显示地球已离开原轨道1.7天文单位时,人群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孩子们举着「火星新家」的标语欢快奔跑,他们的笑声与推进器的轰鸣形成奇妙的和声。我站在大厦顶端的旗杆旁,冷眼望着这片沸腾的土地,在这些人眼中,这是奔向新家园的壮举,而在我眼中,不过是为了让地月系统在仙女星系与银河系碰撞产生的引力波到来前,尽量的逃离正在膨胀的太阳,好让我有足够时间准备穿层。

距离引力波抵达还剩1085天。

全球协作效率提升至92%,轨道迁移进度条以每天0.5%的速率增长,比预期快了15%。

陈砚的实验室里,全息投影的地球模型正悬浮在氦三结晶上方。当陈砚调整量子约束场的参数时,刚才还飘忽不定的地球模型突然稳定在火星轨道的坐标上,表面的蓝色光晕与三层引力锚定环的频率完全同步。「找到了!」陈砚的声音带着疲惫的兴奋,他指着模型与结晶的共振点,「用月球矿脉产出的氦三产生激发态,能让约束场的效率提升37%。」

林夏立刻调出全球数据库,指尖在虚拟键盘上飞舞,目光落在模型旁的能量读数上,「这样一来,我们能提前18天抵达火星轨道。」

我的能量躯体悄悄靠近投影,看着那些闪烁的共振点,然后释放出一道微弱的能量流,模型旁的监视全息投影突然显示出引力波冲击的模拟结果,采用新方案后,地球的存活率从67%提升至89%。陈砚盯着数据愣住了,随即抓起通讯器,「立刻给锚定环工程部发新参数!」他不会知道,这组「意外」出现的数据,是我优化后的结果。

距离引力波抵达还剩1080天。

地球轨道迁移计划完成度58%,推进器阵列的等离子体光柱比之前明亮了三成,三层引力锚定环的量子约束场像透明的蛋壳,将地球温柔地包裹其中。我望着意识心流中量子视野显示的、不断拉大的地日距离,能量躯体的轮廓在阳光下变得有些迷幻,人类的宏大叙事仍在继续,他们以为的「生存之战」,不过是我穿层计划的铺垫。

华夏联盟航天中心的主控屏幕上,地球模型边缘的推进器阵列正喷射出淡紫色的等离子体,将轨道离开速率稳定在0.015天文单位/天。我的能量躯体悬浮在控制台旁,半米高的轮廓映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中央的进度条显示,轨道迁移计划完成度63%,三层引力锚定环的量子约束场强度已提升至设计值的130%。

赤道上空的三层光环正进行首次全功率运行,最外侧的环体因高速旋转泛起白色光晕,量子约束场在地面形成横跨大洲的投影。我的能量指尖触碰观测屏,调出环体的应力数据,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已达150K,刚好能承受氦三燃料的最大注入量,环体与地核的共振频率依旧稳定,每一次振动都让地球向外轨道离开37公里,误差不超过0.1公里。

距离引力波抵达还剩1075天。

「再加10%功率。」地面控制中心的指令传来时,环体突然发出刺耳的嗡鸣,内侧的量子光晕出现锯齿状波动。下方的推进器阵列同步增强输出,等离子体光柱在大气层中撞出环形的能量云,将云层染成金红色。监控画面里,工程人员正紧盯着压力指数,当指针指向140%阈值时,所有人欢呼着拥抱在一起,他们不知道,这个「安全上限」是我通过修改传感器参数设定的,真实的临界值其实更高,我只是想留足缓冲空间,避免意外影响穿层计划。

距离引力波抵达还剩1070天。

锚定环的全功率运行将轨道离开速率提升至0.017天文单位/天。我看着屏幕上逐渐远离的太阳,其观测直径已缩小至原有的93%,但日冕物质抛射的周期仍在缩短,强度不断提升,最近的一次喷发,仅差118万公里就击中地球磁感层,幸好三层锚定环的量子约束场提前拦截了大部分辐射。

量子视野切换至月球,氦三工厂的扩建工地灯火通明,月面矿脉的钻井平台从73座增加到118座,每台钻机的机械臂都以0.7赫兹的频率振动,与地球引力锚定环的磁约束场形成共振,能提升23%的开采效率。我看着矿脉顶端的监控画面,提纯车间的传送带将紫色的氦三高纯度结晶送入储存罐,每小时的处理量已达370吨,足够支撑单座锚定环连续运行10小时,能源储备已足够应对后续需求。

地球上的推进器生产车间里,流水线以每秒3台的速度组装等离子体喷口(喷口在每次发动机轮休时都必须替换)。工人们穿着温控服轮班作业,全息屏幕上的进度条每小时跳动2.3%,车间的广播循环播放着轨道迁移倒计时,「距离抵达火星轨道还剩670天」。当第11800台推进器下线时,全球响起统一的警报声,这是庆祝的信号,也是催促的号角。我的能量躯体掠过亚马逊雨林的超导电缆网络,那些银色的线缆在地面组成巨大的网格,将月球的能量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各地,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率,让我想起117层世界人类征服银河系时的狂热,只是这次,他们的目标渺小得多,仅仅是「活下去」。

距离引力波抵达还剩1065天。

月球氦三的日产量突破500吨,轨道迁移计划完成度71%。陈砚的实验室里,全息投影的地球模型已能清晰显示火星轨道的安全区。林夏将最后一组氦三激发态参数输入系统,屏幕上的约束场效率突然跳至148%,「使用强化过的量子催化剂,能让锚定环的能耗降低37%。」她指着模型上的红色预警区,「这样即使遭遇最大规模的日冕物质抛射,我们也能维持姿态稳定。」

陈砚调出引力波冲击的模拟画面,当引力涟漪抵达时,处于火星轨道的地球将受到1.2倍地球重力的潮汐力,刚好在三层锚定环的承受范围内。「还有1065天。」他的指尖划过屏幕上的倒计时,「足够我们完成最后阶段的迁移。」

我的能量躯体靠近模型,看着安全区边缘的虚拟线,那里距离引力波产生的时空褶皱刚好37万公里,是我根据记忆中的穿层经验计算出的最佳距离。我悄悄注入一道能量流,模型突然显示出更优的轨道参数,将抵达时间提前73天,能避开仙女星系与银河系融合产生的次级引力波。

陈砚盯着突然更新的数据,立刻抓起通讯器,「通知全球,调整推进器阵列的角度!」林夏在一旁补充,「把多余的氦三储备起来,我们需要应对突发情况。」

距离引力波抵达还剩1060天,地球轨道迁移计划完成度78%。三层引力锚定环的量子约束场在赤道上空形成淡蓝色的光罩,推进器阵列喷出的等离子体光柱比太阳还要明亮。我望着全息屏幕上不断靠近的预估火星轨道,能量躯体的轮廓在跳动的光线下异常安静,一切都在按计划推进,人类群体爆发出的能量,让我一点都担心不起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