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辽省1931之全境穿越 > 第26章:流淌的钢与铁
换源:


       抚顺的成功像一针强心剂,迅速传遍了整个辽宁的工业战线。

几天后,一列列火车满载着优质的焦炭,嘶吼着冲入鞍山钢铁厂的巨大厂区。

这里是东北工业的另一颗心脏,尽管此刻它的脉动还很微弱。

总工程师秦振华没有在抚顺过多停留,便马不停蹄地赶到了这里。

与抚顺解决有和无的能源问题不同,鞍山肩负着一个更艰巨的任务——

为即将诞生的装甲部队,炼出能抵御炮火的骨骼。

冶金专家组负责人刘博士,一位严谨的五十余岁学者,正带着团队对照着老旧的平炉图纸。

与2025年的冶金数据进行着艰难的换算。

秦总工,焦炭的品质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好!

刘博士推了推眼镜,镜片上反射着远处炉口喷出的红光。

理论上,只要提高碳含量,再加入我们带来的锰、镍等关键微量元素,炼出合格的装甲钢板是可能的。

他的话语充满了科学家的自信。

秦振华点点头,神情却依旧严肃。

理论是理论,但我们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缺少眼睛。

他指着那座高达数十米的巨型炼钢炉。

我们没有光谱分析仪,无法精确控制炉内元素的比例。

我们没有红外测温仪,无法实时监控钢水的温度。

这一切,都得靠摸索。而我们的时间和宝贵的合金材料,都不允许我们犯太多错。

第一炉用于实验的合金钢很快进入了冶炼阶段。

年轻的工程师们按照笔记本电脑上演算出的最佳配比。

指挥着工人们将一包包珍贵的合金材料投入到翻滚的铁水中。

整个车间都弥漫着一股紧张到极致的气氛。

数小时后,随着一声巨响,炽热的钢水倾泻而出。

沿着耐火材料构成的流道,注入巨大的模具中。

火花四溅,宛如一条愤怒的火龙。

然而,当钢板冷却成型,进行初步的性能测试时。

所有人的心都沉入了谷底。

一名技术员用高强度冲击锤猛地砸在样品钢板上。

只听咔嚓一声脆响,钢板应声而裂。

断口处呈现出粗大的、分布不均的晶体颗粒。

不行!

刘博士的脸色铁青,他拿起一块碎片,只看了一眼就下了判决。

温度控制出了问题,最后的升温阶段过火了!

内部结构松散,这连普通的船用钢板都不如,完全是废品!

人群中发出一阵压抑的叹息。

第一次尝试,以彻底的失败告终。

没有精确的设备,这根本就是赌博!

一名年轻工程师懊恼地将安全帽摔在地上。

就在团队士气低落,刘博士准备复盘数据,进行第二次尝试时。

一个苍老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博士,火候不对。

众人回头,看到一个身材微胖、满脸被炉火熏得黝黑的老工人。

他叫孟师傅,是这间厂里干了三十多年的炉长。

从少年时就在这里当学徒。

刚才炼钢时,他就一直站在不远处,眉头紧锁。

一名工程师不耐烦地皱眉道:老师傅,我们是根据科学计算来的……

科学俺不懂,孟师傅摆了摆手,径直走到那块废弃的钢板前。

用手套捡起一块碎片,眯着眼看了看,又说道。

但这炉钢,火太燥,心不诚。

他走到炉前,指着熊熊燃烧的炉口。

炼钢跟做人一个道理。啥时候该添料,啥时候该加火,都有讲究。

你们光盯着表看,可这炉子是有脾气的。

刘博士压下身边年轻人的议论,走上前,用一种请教的语气问道。

孟师傅,您觉得问题出在哪?

孟师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博士,你们想要啥样的钢?

刘博士简要地解释了装甲钢需要外硬内韧的特性。

孟师傅听完,一拍大腿:那就是要淬火的劲儿!我晓得了。

下一炉,你们信得过俺不?俺不要你们的表,你们就告诉俺啥时候加啥料,火候让俺来看着。

秦振华和刘博士对视一眼,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决断。

秦振华沉声道:好!孟师傅,下一炉,你就是总指挥!

第二次炼钢开始了。

刘博士的团队负责计算并递交上料的顺序和种类。

而孟师傅则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船长,站在炉口,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那一片翻滚的火海。

他不需要任何仪表,他的眼睛就是最精密的光谱仪和测温计。

火色金中带紫,差不多了!加锰!

等一等!让它自己再滚两个来回!把性子磨平!

看这火花,像菊花一样炸开!就是现在,加镍!

年轻的工程师们一开始还满心疑虑。

但他们很快就惊奇地发现,孟师傅凭经验喊出的每一个时间点。

都与他们理论计算中的最佳窗口期惊人地吻合!

他们仿佛在上一堂跨越世纪的、生动无比的冶金课。

所有人收起了轻视,纷纷拿出笔记本,记录下孟师傅口中那些菊花炸开、火龙翻身等充满神秘色彩的术语。

这是一种理论科学与传统匠艺的奇妙结合。

当新一炉钢水再次奔涌而出时,那流淌的颜色似乎都比上一次更加沉稳、更加纯粹。

冷却、取样、测试。

当冲击锤再一次狠狠砸下时,钢板上只留下了一个浅浅的凹痕!

韧性测试中,钢板在巨大的压力下发生了弯曲,却始终没有断裂!

成功了!

刘博士扶着测试台,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抖。

所有性能指标,全部达到低等装甲钢的最低标准!我们可以用!

噢——!

整个车间爆发出比炉火还要炽热的欢呼声。

工人们将孟师傅高高抛向空中,这位老炉长笑得像个孩子。

秦振华走到刘博士身边,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们的知识,加上这片土地上人民的智慧,这才是真正的力量。

秦振华望着那块来之不易的钢板,目光灼灼。

马上整理出一套半科学半经验的操作流程,全厂推广!

命令兵工厂,启明一号的底盘和装甲生产线,可以全速启动了!

钢铁的血液,终于开始在这片工业废墟上,强劲地流淌起来。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