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四合院:我何晓的工业霸主之路! > 第8章:市府担保,名动华国
换源:


       电话挂断。

整个展会办公室,安静得能听见心脏狂跳的擂鼓声。

史密斯团队的人面面相觑,眼神里的震惊还没褪去,又添上了一层浓重的困惑。

不到十分钟。

一阵急促而杂乱的脚步声从走廊尽头传来,由远及近,像是千军万马。

李副市长一马当先,几乎是小跑着冲了进来,身后跟着一大群穿着中山装,神情严肃的干部。

他一眼就看到了桌上那份刚刚签署的合同,三步并作两步冲过去,也顾不上跟史密斯打招呼,一把抓起合同。

当他的目光落在“总金额:陆仟万镁元整”那一行字上时,这位见惯了大场面的副市长,手,控制不住地抖了起来。

“小何……不!何总!”

李副市长猛地转头,死死抓住何晓的胳膊,因为激动,整张脸都涨红了。

“这是真的吗?这合同是真的吗?”

何晓点点头。

“哗——”

跟在李副市长身后的那群干部,瞬间炸开了锅!

“我的天!六千万镁元!”

“咱们市去年一整年的外汇收入才多少?这……这一笔订单就顶了快十分之一了!”

“这是咱们深市自己的企业啊!不是三来一补!是自主品牌出口!”

激动,狂喜,自豪!

各种情绪在小小的办公室里汇聚,几乎要掀翻屋顶!

就在这片沸腾的喜悦中,一个冷静到近乎冰冷的声音,突兀地响了起来。

“李市长,我建议先冷静一下。”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路,一个戴着金丝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气质沉稳的中年男人走了出来。

深市发展银行行长,周国。

他没有看那份能让所有人疯狂的合同,而是用一种审视的目光,上下打量着何晓。

“六千万镁元的订单,是天大的好事,也是天大的风险。”

周行长的声音不大,却像一盆冷水,浇在了所有人的头上。

“这么大的订单,生产周期、原材料采购、人员成本,哪一项不是天文数字?资金链一旦断裂,我们拿什么去履约?”

“到时候,违约的就不是晓光电器一家公司,是我们整个深市!是我们特区的信誉!这顶帽子,谁也戴不起!”

一番话,字字诛心。

办公室里刚刚还火热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是啊,饼画得再大,吃不下去怎么办?

史密斯的眉头也重新皱了起来,周行长的担忧,同样也是他的担忧。沃尔-玛不怕你开价,就怕你没命交货。

所有人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了何晓身上。

压力,排山倒海般涌来。

张明远和姜立国等人的心,又一次提到了嗓子眼,手心里全是冷汗。

然而,何晓的脸上,依旧没有半点慌乱。

他只是从容地从自己的公文包里,又抽出了一份文件,不厚,也就十几页。

他没有说话,只是将这份文件,亲手递到了李副市长的面前。

李副市长疑惑地接过来,周行长也立刻凑了过去。

文件封面上,只有一行字。

《关于晓光电器百万台产能订单之全周期运营方案》。

翻开第一页。

两人眼中的疑惑,就变成了惊讶。

翻开第二页。

惊讶,变成了凝重。

翻开第三页,第四页……

李副市长和周行长两人,呼吸都开始变得急促起来,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这上面写的是什么?

是精确到每一天的生产排期!

是从港城、岛国、呕洲三条线路同时进行的原材料采购计划,以及对应的备用供应商名单!

是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资金流转模型,详细标注了每一笔钱在什么时候进来,什么时候花出去,甚至连银行贷款的利息都算得清清楚楚!

还有,员工三班倒的排班方案、物流运输方案、风险备用金启动方案……

周行长越看越心惊,他猛地抬头,看着何晓,眼神里全是不可思议。

这份方案的周密、严谨和远见,别说一个二十二岁的年轻人,就算是他手下那群喝过洋墨水的金融专家团队,关起门来搞一个月都未必能做得出来!

李副市长重重地合上文件,胸膛剧烈地起伏着。

他明白了!

他终于明白了!

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根本不是在赌博,也不是在冒进。

他走的每一步,都在他那恐怖的计算之内!

他不是莽夫,他是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帅才!

李副市长猛地一拍桌子,巨大的响动吓了所有人一跳。

他环视全场,目光扫过史密斯,扫过姚山,最后落在所有闻讯赶来的干部和记者脸上。

他的声音,洪亮如钟,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为了支持我们特区自己的出口龙头企业!”

“为了向全世界的合作伙伴,展现我们深市的决心和诚意!”

“我在这里正式宣布!”

“由深市市政-府出面,为晓光电器这笔六千万镁元的订单,提供全额履约担保!”

轰!

政-府担保!

这四个字,比那六千万镁元的合同,还要震撼百倍!

如果说,合同只是商业上的成功,那么这份担保,就是官方用整个城市的信誉,为晓光电器盖上了一个金光闪闪的“天字第一号”认证!

这不仅是对何晓的认可!

更是向全世界宣告,深市,要不惜一切代价,扶持起属于自己的高新科技龙头!

全场沸腾!

闪光灯疯了一样地闪烁,将何晓那张年轻而平静的脸,永远地定格在了这一刻。

史密斯激动地走上前,用力地握住何晓的手:“何先生,恭喜你!你是我见过最了不起的合作伙伴!”

张明远和姜立国几个老工程师,再也忍不住,几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子,老泪纵横。

角落里,姚山听到“政-府担保”四个字,眼前一黑,再也支撑不住,一屁股瘫倒在地,彻底昏死了过去。

第二天。

《深市日报》头版头条,用史无前例的巨大红色标题刊登了此事。

《六千万镁元!特区诞生史上最大出口订单!市政-府破例担保,力挺本土科技新星!》

三天后。

《华国日报》在经济版块,转载了这篇报道。

一时间,何晓和他的“晓光电器”,一夜之间,名动全国。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无数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无数在体制内感到迷茫的技术员,无数在浪潮中寻找方向的企业家,都从报纸上,看到了那个站在闪光灯下,年仅二十二岁的身影。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