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四合院:从无限物资供应开始 > 第14章 拉关系的年代,这姑娘与众不同!
换源:


       许强轻手轻脚回到屋,关上门还心有余悸——刚才公厕里的动静,还有秦淮茹摔出去的声响,不用想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他坐在炕沿上琢磨:张大妈跟二大爷要粮票,秦淮茹又跟二大爷有牵扯,这往后要是二大爷给的好处少了,不管是张大妈还是秦淮茹,肯定不乐意。说白了,都是冲着“好处”来的,一旦好处没到位,指定要加钱,甚至闹掰。

他摇摇头,觉得这四合院的事儿比厂里的物资调度还复杂,倒头钻进被窝,没一会儿就睡着了——毕竟白天跟许志杰、刘华喝了酒,身子乏得很。

第二天清晨,许强七点就醒了。洗漱完穿上新棉袄,刚推开屋门,就听见中院传来争吵声。他凑到月亮门那儿一看,好家伙——张大妈堵着二大爷,手里还攥着个布包,嗓门压得低却透着不满:“你昨天明明答应给3斤细粮票,怎么今早就给2斤?当我好糊弄呢?”

二大爷脸涨得通红,左右看了看邻居家的窗户,赶紧拉着张大妈往墙角挪:“家里细粮真紧张,孩子还等着熬粥呢,下次补上不行吗?”

“不行!”张大妈不依不饶,“你找我搭厂长家的关系,这点粮票都舍不得,以后谁还帮你办事?”

傻柱正端着漱口杯在门口看热闹,见两人吵得僵,还插嘴:“二大爷,您这就不地道了,办事哪能出尔反尔?要是换了我,指定给够3斤!”

二大爷瞪了傻柱一眼,又怕吵大了被更多人听见,赶紧哄着张大妈:“别吵别吵,我晚上就给你送过去,还多补5两,成不?”张大妈这才松了口气,攥着布包回了屋。许强看够了热闹,推着自行车往院外走——今天要去轧钢厂领工资,可不能耽误。

刚出胡同口,就见一大爷背着工具包步行,自行车停在路边,车链断了。许强赶紧停下车:“一大爷,您车坏了?我带您一段,正好顺路。”

一大爷客气地摆摆手:“不用麻烦你,我走过去也快。”

“不麻烦,您上来吧,天冷走着冻得慌。”许强坚持,一大爷这才坐上车后座,双手轻轻抓着许强的衣角。

路上,许强笑着说:“一大爷,您可是轧钢厂仅有的两个八级钳工之一,手艺人走到哪儿都吃香,比那些光靠嘴皮子混日子的强多了。”

一大爷听着,脸上露出几分欣慰,却还是谦虚:“都是干力气活的,没什么特别的,就是熬的年头长了,手艺熟了而已。”

许强心里盘算着——一大爷在院里威望高,要是能跟他处好关系,以后院里有什么矛盾,他帮着说句话,自己就能省不少事。他琢磨着,下次有空去一大爷家,帮着修修那些旧工具,拉拉近乎,毕竟一大爷最看重“手艺”。

到了轧钢厂,许强先送一大爷到车间门口,才往物资科走。一进门,就见科室里格外热闹——老员工王三旺正拿着一捧瓜子分给大家,见许强来,赶紧递过一把:“强子,你可来了!我们正说找你呢!”

杜飞凑过来,拍着许强的肩膀调侃:“以前你领工资,都得孙科长催三催四,现在倒成稀客了,是不是混好了就忘了老同事?”

众人都笑起来,许强也笑着回嘴:“哪能忘?这不是最近跑物资忙嘛。”

原来年底快到了,大家想弄点瓜子、花生当年货,可供销社里货少还得凭票,知道许强能弄到紧俏物资,都盼着他帮忙。孙科长也从办公室走出来,拍着许强的肩膀说:“你要是能帮科室弄够二十斤瓜子、十斤花生,今年的‘先进个人’,我帮你争取,还能多给你发点奖金。”

许强眼睛一亮——先进个人不仅有面子,还能在档案上添一笔,对以后转正有好处。他赶紧答应:“孙科长您放心,我尽量下周给大家信,保证弄到位!”

众人一听,更热情了,围着许强问东问西,有的想托他弄点布票,有的想弄点水果,许强都一一应下,心里琢磨着:这年底倒是个拉关系、赚金币的好机会。

……

孙科长带着物资科的人往财务科走,一路上跟众人打趣:“今儿领了工资,晚上都回家给媳妇交差去,别又跟去年似的,把钱输在牌桌上。”众人笑着应和,许强跟在后面,心里也盼着早点拿到工资——这是他穿越过来后,第一次领“正经工资”。

财务科的窗口前没排队,孙科长把名单递进去,很快就拿回一沓钱。“许强,基础工资13块5,超额完成物资任务奖8块,总共21块5。”孙科长把钱递过来,特意提高声音,“这月许强帮科里弄了不少紧俏货,奖金比别人多2块,谁要是有意见,先想想自己能不能像他一样,给科里拉来资源。”

没人敢反驳——之前科里缺粮票、缺煤炭,都是许强帮忙弄来的,大家都沾了光。许强接过钱,指尖触到带着油墨味的纸币,心里踏实不少,系统同步弹出“金币 21.5”的提示。

领完工资,众人各自散去,许强推着自行车往厂门口走,刚到岗亭,刘华就迎了上来,手里拎着个布包,脸上带着点不好意思的笑:“强子,你之前借三大爷的自行车,我帮你修好了,还换了个新铃铛,你试试。”

许强打开布包,自行车擦得锃亮,车把上的新铃铛泛着银光,他捏了捏车铃,“叮铃”一声脆响。“谢了,刘哥。”他笑着道谢,心里对刘华的印象好了些——这人虽有小毛病,但还算实在,知道欠了人情要还。

刘华摆摆手:“以后你自行车有毛病,尽管找我,不收你钱。”说完又缩回岗亭,继续盯着来往的人。

许强骑着车往家走,路过百货大楼时,突然想起许大茂的围巾——上次见他围的那条,边角都起球了,冬天风吹着肯定冷。他停下车,锁好车就往大楼里走。

百货大楼比供销社气派,货架上的东西也更齐全,连上海产的雪花膏、广州产的毛线都有。许强正盯着毛线柜台看,突然感觉后背被人撞了一下,紧接着传来一声轻呼:“哎呦!”

他赶紧转身,见一个姑娘正揉着胳膊,脸上泛红,穿着浅蓝色连衣裙,外面套着件米色针织开衫,手里拎着个绣着梅花的皮包,看着家境不错。“对不住,对不住,我没看路。”姑娘连忙道歉,声音细细软软的。

“没事,是我站在这儿挡路了。”许强笑着摆手,目光落在姑娘胸前的工作证上——“沈曼丽,纺织厂技术员”。他心里一动,这姑娘看着文静大方,比院里的秦淮茹靠谱多了,要是能介绍给许大茂,说不定能成。

“我叫许强,在轧钢厂物资科上班。”他主动开口,“你这是要买东西?”

沈曼丽愣了愣,随即点点头:“想买点毛线,给我妈织件毛衣。”她看许强不像坏人,语气也放松了些,“我还有事,就先不跟你聊了,下次有机会再见。”

“好,再见。”许强看着她的背影,心里琢磨着——等回头跟许大茂提提,要是许大茂愿意,他就帮忙搭个线。

他在毛线柜台挑了条灰色围巾,又去收音机柜台买了个半导体收音机——晚上在家太安静,听听评书也能解闷。付完钱,拎着东西往大楼外走,路过街口的小饭馆,索性进去吃了碗杂酱面,这才骑车往四合院去。

到了前院,许强先去了三大爷家——之前答应给三大爷的茉莉花茶、端砚布和瓜子,今天正好一起送来。三大爷一家正围着炕桌吃饭,桌上摆着棒子面窝窝头、咸菜疙瘩,还有一锅白菜汤。

“强子来了!”三大爷一见他,赶紧放下筷子,招呼他坐下。三大妈有些局促,怕许强看见桌上的饭菜寒酸,许强却笑着说:“我在外头吃过了,给您送东西来。”

他打开布兜,把半斤茉莉花茶、一块深蓝色端砚布、3斤瓜子放在桌上,又拿出个小布包:“这里面是2斤糖块,给解成他们几个孩子的。”

阎解成、阎解娣几个孩子眼睛顿时亮了,盯着糖块咽口水,却不敢伸手——三大爷家教严,没允许不能随便拿东西。三大爷笑着拍了拍许强的肩膀:“你这孩子,太实在了!以后有事,尽管找三大爷。”说着让三大妈去拿钱,三大妈乐颠颠地去了里屋。

许强跟三大爷聊了两句,就起身往后院走,路过中院时,见棒梗正偷偷往傻柱家的窗台上放了个红薯——红薯还带着泥,一看就是偷来的,估计是想讨好傻柱,好蹭点吃的。贾章氏坐在门口纳鞋底,眼睛却瞟着棒梗,见许强过来,赶紧低下头,假装没看见。

进了后院,许强直接去了许大茂屋,见他正坐在炕边啃干馒头,就着咸菜喝稀饭,桌上还放着个帆布包,里面装着放映机的零件。“下午要去郊区的机床厂放电影,得早点出发。”许大茂见他进来,含糊地说。

许强想起之前撞见二大爷和张大妈的事,心里好奇,就问:“哥,你之前跟张大妈搭线,想让她帮你打听厂长家的事,是怎么跟她约的?她那人看着精明,没少要你好处吧?”

……

许大茂放下手里的稀饭碗,被许强问得愣了愣,随即撇撇嘴:“张大妈那老婆子,就爱占小便宜。我上次想让她帮我打听厂长家孩子的喜好,给了她2斤细粮票,她才松口答应。”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结果没几天,她又来找我要1斤猪肉,说‘厂长家媳妇爱吃红烧肉,得摸清口味才好办事’。我一看她这是漫天要价,就没给,后来她就跟二大爷搭了线,把我这儿晾着了。”

许强恍然大悟——难怪张大妈之前跟二大爷讨价还价要粮票,原来是惯犯了。他又问:“那你觉得她还能帮上忙不?要是不行,咱再想别的辙。”

许大茂摇摇头:“先看看吧,她跟厂长家邻居熟,要是能搭上线总归是好的。实在不行,我再找放映科王科长帮忙,他跟厂办的人熟。”

聊完张大妈的事,许强又想起阎解成:“哥,阎解成跟着你学放映机维护,学得怎么样?要是他实在不行,也别勉强,省得耽误你工作。”

“放心吧,这小子脑子灵光。”许大茂拿起布包,开始往里面装放映机零件,“教他拆机器、装胶片,两遍就会,就是有点胆小,不敢单独操作。多带他跑几次下乡放映,练练胆就好了。”

许强这才放下心来,见许大茂要出门,也起身回了自己屋。

屋子里冷飕飕的,许强先去灶台生了火,又往炉子里添了块煤,等屋里暖和起来,才从桌上拿起半导体收音机——插上电源,调了几个频道,正好赶上单田芳的《岳飞传》,他往单人床上一靠,盖上新毯子,听着评书,没多久就迷糊过去了。

再次醒来时,窗外已经黑透了,墙上的老钟表“铛铛”敲了五下。许强揉了揉眼睛,起身去灶台热了两个馒头,又打了个鸡蛋,冲了碗鸡蛋汤,简单吃了两口,就骑着自行车往轧钢厂的闲置仓库去——老蒋要的缝纫机和雪花膏,得赶紧交接了。

仓库院子里黑漆漆的,许强掏出钥匙打开大门,又开了正屋的门,拉亮电灯,把系统里的缝纫机(崭新的上海产蝴蝶牌)、两盒雪花膏,还有老蒋要的其他零碎东西,一股脑取出来放在地上,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少东西,才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等着。

大概过了半个钟头,院外传来“砰砰”的敲门声。许强起身开门,见老蒋和一个二十七八岁的男人站在门口,男人手里还推着辆板车——不用问,这肯定是老蒋的女婿胡志龙。

“强子,让你久等了。”老蒋笑着打招呼,三人一起进了屋,胡志龙顺手把大门从里面插上。

“志龙,这是我们院的许强,人实在,办事靠谱。”老蒋给两人介绍,又对许强说,“强子,这是我女婿胡志龙,在街道办上班,你们年轻人以后多走动。”

“志龙哥,你好。”许强伸手跟胡志龙握了握,“东西都在这儿,你们先看看,要是有问题,咱现在就说。”

老蒋和胡志龙蹲下身,翻来覆去地检查——缝纫机的针脚、雪花膏的包装,连糕点盒子都打开看了看,确认没问题,胡志龙才从兜里掏出个信封,递给许强:“强子,这是剩下的50块钱,你点点。”

许强接过信封,没数,直接塞进兜里——系统同步弹出“金币 50”的提示。“不用点,蒋叔和志龙哥我信得过。”

两人也不客气,把东西一一搬上板车,老蒋又跟许强说了几句“以后有紧俏货记得想着我们”,才推着板车,跟着胡志龙一起走了。

许强锁好仓库门,骑着自行车往四合院去。回到家,他又听了会儿收音机,看了几页《三国志》,觉得眼皮发沉,刚准备睡觉,就听见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

“谁啊?”许强皱了皱眉——这都快十点了,谁还上门?

他起身开门,门外站着的竟然是张大妈,手里还拎着个空篮子,脸上堆着笑:“许强,没打扰你睡觉吧?”

“张大妈,您有事?”许强没让她进门,就站在门口问。

张大妈搓了搓手,笑着说:“这不晚上想给孩子们蒸点馒头,翻遍了面缸,发现面粉不够了,想跟你借2斤。你放心,等我明天去粮站买了,就还给你。”

许强心里门儿清——张大妈上次借了他1斤大米,到现在都没还,这次又来借面粉,分明是想占便宜。他摇了摇头:“张大妈,真不巧,我家面粉也不多了,就够我吃两天的。您要是着急,去问问三大妈或者张大爷家,他们家人口多,说不定备的面粉多。”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