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浪漫小说 > 夏夜晚风和你 > 第14章
换源:


       第十四章全国赛的集结号与暗藏的暗流

省赛夺冠的奖杯还握在手中发烫,全国中学生辩论大赛的邀请函就已寄到学校。淡蓝色的信封上印着烫金的赛事logo,拆开时,信纸边缘的鎏金粉簌簌落在林溪的笔记本上,与市赛、省赛的获奖记录叠在一起,像一条铺展开的成长轨迹。

“全国赛共有三十支队伍,分为五个小组,先进行小组循环赛,前两名晋级淘汰赛。”李哲将赛事手册投影在训练室的幕布上,手指划过密密麻麻的赛程表,“比赛地点在首都,为期十天。组委会要求我们提前三天报到,进行资格审查和赛前适应性训练。”

训练室里安静得只剩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王婷突然举起手,语气里带着难掩的兴奋:“那我们是不是能见到去年全国赛的冠军队伍?就是那个蝉联两届冠军的京华中学辩论队!”

江熠点头,翻开自己整理的对手资料:“京华中学确实是夺冠热门,他们的辩论风格以‘快攻 深度价值’著称,尤其是三辩,擅长在攻辩环节抓住对手的逻辑漏洞,进行连环追问。去年他们和海州一中的半决赛,光是自由辩环节就压得对手几乎无法喘息。”

林溪将全国赛可能涉及的辩题方向写在白板上,从“科技伦理”到“文化传承”,再到“社会公平”,密密麻麻列了二十多个类别:“省赛我们应对的多是区域性社会议题,全国赛的辩题会更宏观,甚至涉及国际视野。我建议接下来两周,我们每天增加两小时的专题阅读,重点关注近一年的热点事件和学术讨论,比如AI生成内容的版权界定、乡村教育资源均衡化这些,都有可能成为辩题。”

“我有个提议。”一直负责资料整理的张弛推了推眼镜,“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动态案例库’,按辩题类别分类,每天安排专人更新最新案例和数据。比如讨论‘科技伦理’时,不仅要有传统案例,还要加入最近争议很大的‘AI换脸诈骗’‘算法歧视’等新案例,这样在立论和驳论时会更有说服力。”

大家一致同意这个方案,训练计划很快细化落地。每天清晨,训练室的灯比平时早亮一个小时,林溪和江熠会带着大家梳理前一天的案例库;午后是模拟赛时间,他们会邀请学校其他社团的同学当“临时评委”,模拟全国赛的评分标准,赛后逐字逐句复盘;傍晚则是专题讨论,有时会围绕一个辩题展开两小时的头脑风暴,直到找到最有冲击力的立论角度。

一周后,林溪收到了表哥林浩的微信。他发来一段京华中学去年全国赛决赛的视频,附带一条消息:“我托朋友拿到的内部复盘资料,重点看他们四辩的总结陈词,如何将‘规则意识’与‘时代发展’结合,值得你们借鉴。另外,全国赛的评委组成更复杂,有高校教授、资深媒体人,还有前辩手,评分标准会更侧重‘观点创新性’和‘社会关怀度’,单纯的逻辑严密已经不够了。”

林溪将视频和资料转发到团队群里,当晚的训练就围绕“总结陈词的价值升华”展开。江熠尝试模仿京华中学四辩的风格,将“教育公平”的辩题与“共同富裕”的国家战略结合,原本略显平淡的总结陈词瞬间有了高度。林溪则提出了“情感共鸣 数据支撑”的双轨策略:“比如论证‘乡村振兴需要人才回流’时,不仅要引用‘乡村人才流失率’的数据,还要加入真实的人物故事,像‘95后村官带领村民发展特色农业’这样的案例,能让评委和观众更容易产生共情。”

就在训练有条不紊推进时,意外悄然发生。

那天傍晚,林溪像往常一样整理训练资料,准备上传到团队共享文件夹,却发现文件夹的访问权限被修改了——除了她和李哲,其他队员的访问权限都被设置成了“只读”,而且最近上传的几份“全国赛对手分析报告”和“立论思路初稿”不见了。

“怎么回事?”林溪立刻联系负责维护共享文件夹的张弛,语气里带着一丝紧张。

张弛匆匆赶来,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脸色渐渐变得凝重:“有人通过后台管理权限修改了设置,还删除了部分文件。我查了操作记录,是用一个临时注册的账号登录的,IP地址显示在外地,而且用了代理服务器,没法追踪具体位置。”

江熠听到动静,也凑了过来:“会不会是之前发威胁短信的人?省赛时他们没得逞,现在想通过窃取资料来干扰我们的全国赛准备?”

李哲皱着眉,拨通了学校信息中心的电话,请求协助调查。挂掉电话后,他看着焦虑的队员们,语气尽量平静:“信息中心说会帮忙追踪IP,但可能需要几天时间。现在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立刻更换所有共享平台的密码,将核心资料加密存储,并且以后每次上传资料前,都要进行本地备份。”

林溪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资料丢失虽然影响准备,但也未必是坏事。这提醒我们,全国赛的竞争不仅在赛场上,还在赛场外。我们可以借此机会,重新梳理立论思路,甚至故意留下一些‘迷惑性资料’,如果对方真的窃取了,反而会被我们误导。”

江熠点头,立刻提议调整训练计划:“我们可以将现有的立论思路分成‘公开版’和‘核心版’,‘公开版’用于日常模拟赛和对外交流,‘核心版’则只有我们五个人知道,并且只在赛前两小时才最终确定。另外,从今天起,我们训练时关闭训练室的监控,所有纸质资料当天销毁,避免再次泄露。”

接下来的几天,团队的准备工作在“谨慎”中推进。虽然资料泄露的事情像一块阴影悬在大家心头,但也意外地让团队的凝聚力更强了——模拟赛时,队员们更加注重配合;讨论辩题时,每个人都会主动提出不同的角度,生怕遗漏任何一个可能被对手攻击的漏洞。

出发去首都的前一天,林溪收到了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只有简短的一句话:“首都见,希望你们还能像省赛一样‘幸运’。”没有威胁,却带着一种莫名的挑衅。林溪将短信截图发给李哲和江熠,三人默契地没有声张——他们知道,全国赛的赛场,注定不会平静。

前往首都的高铁上,窗外的风景飞速倒退。王婷靠在窗边,兴奋地翻看着首都的旅游攻略,嘴里念叨着要去看天安门、故宫;张弛则在笔记本电脑上完善案例库,时不时停下来和江熠讨论某个数据的准确性;林溪坐在靠窗的位置,手里拿着林浩送的那本辩论心得,仔细翻看着上面的批注。

“在想什么?”江熠递过来一瓶温水,注意到林溪的眉头微微皱着。

“我在想,全国赛的对手,会不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林溪轻声说,“省赛时的威胁短信,还有这次资料泄露,总感觉不是单纯的心理战。如果真的有队伍为了赢,不惜用这种手段,那全国赛的水,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深。”

江熠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不管水有多深,我们只要守住自己的底线,用实力说话就好。你忘了我们省赛时说的吗?最好的回应,就是在赛场上把对手打败。”

林溪抬头,看到江熠眼中的坚定,心中的不安渐渐消散。她点点头,将注意力重新放回手中的笔记本上,上面有林浩写的一句话:“辩论的本质,是用理性的声音推动思考,用真诚的态度传递观点。无论对手用什么手段,都不要忘记为什么而辩论。”

高铁缓缓驶入首都南站,站台上人潮涌动。林溪和队友们拖着行李箱,跟着指示牌走向出站口。远处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阳光洒在“全国中学生辩论大赛报到处”的横幅上,金色的字体格外耀眼。

报到处里,已经有不少队伍在办理报到手续。林溪一眼就看到了京华中学的队服——深蓝色的外套上印着醒目的校徽,几个队员正围在一起讨论着什么,神情自信从容。不远处,海州一中的队员也到了,去年省赛时和林溪他们有过一面之缘的海州一中四辩,还主动走过来打招呼:“又见面了,预祝你们全国赛取得好成绩。”

“彼此彼此。”林溪笑着回应,目光却不经意间扫过不远处的一支队伍——他们穿着灰色队服,队服上没有任何学校标识,几个人低着头,似乎在刻意避开其他队伍的目光。当林溪的视线与其中一个人相遇时,对方立刻转过头,快步走进了电梯。

“怎么了?”江熠注意到林溪的异样,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只看到电梯门缓缓关上。

“没什么。”林溪摇摇头,心里却泛起一丝疑虑——那支队伍的眼神,太锐利了,不像是普通的参赛队员,反而带着一种审视的意味。

办理完报到手续,组委会工作人员将他们带到住宿的酒店。房间是两人一间,林溪和王婷住在一起。晚上,王婷早早洗漱完,趴在床上刷着全国赛的相关话题,突然惊呼一声:“林溪,你快看!网上有人爆料,说今年全国赛有队伍‘买通评委’,还说有队伍提前拿到了辩题!”

林溪连忙凑过去,只见一条匿名帖子在辩论爱好者论坛上被顶到了首页,内容模棱两可,只说“某南方队伍”和“某北方队伍”存在违规操作,却没有任何证据。评论区里已经吵翻了天,有人质疑爆料的真实性,也有人猜测是某些队伍为了扰乱对手心态故意放出的假消息。

“肯定是假的吧?全国赛的监管这么严格,怎么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王婷小声说,语气里却带着一丝不确定。

林溪关掉网页,心里的疑虑却越来越重。从省赛的威胁短信,到资料泄露,再到现在的匿名爆料,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暗中搅动着全国赛的局势。她拿出手机,给江熠发了一条消息:“明天适应性训练时,多留意其他队伍的动向,尤其是那支没有校徽的灰色队服队伍。”

江熠很快回复:“收到。放心,我们会小心的。”

窗外的首都夜景灯火璀璨,林溪却毫无睡意。她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的霓虹,心里默默告诉自己:无论接下来会遇到什么挑战,都要和队友们一起,守住辩论的初心,在全国赛的舞台上,发出属于他们的声音。

第二天的适应性训练在组委会安排的体育馆进行。三十支队伍分成五个场地,同时进行模拟赛。林溪他们被分到了第三场地,对手是来自西南地区的春城中学。模拟赛进行到自由辩环节时,林溪注意到,那支灰色队服的队伍正好在隔壁场地训练,他们的三辩正在进行攻辩,语气尖锐,问题密集,甚至有些提问已经超出了辩题本身,带有明显的人身攻击倾向。

“这支队伍叫什么名字?”林溪悄悄问旁边的志愿者。

志愿者查了一下赛程表,摇头说:“他们是‘ wildcard’队伍,也就是组委会邀请的外卡队伍,没有挂靠学校,队名叫‘锐思辩论队’。听说队员都是来自不同学校的‘辩论特长生’,临时组建的。”

“临时组建的队伍,却能拿到外卡资格?”江熠皱起眉,“这不符合常规,一般外卡队伍都是往届表现优异但未晋级的队伍,或者有特殊贡献的队伍。”

模拟赛结束后,林溪他们在走廊里遇到了京华中学的教练。对方主动过来打招呼,聊起“锐思辩论队”时,语气里带着一丝警惕:“这支队伍不简单,我打听了一下,他们的队员虽然来自不同学校,但都有过‘地下辩论’的经历,也就是那种没有正规监管、以‘赢’为唯一目的的商业辩论比赛。据说他们为了赢,会用一些很‘野’的手段,你们遇到他们时,一定要格外小心。”

林溪和江熠对视一眼,心中的警惕又多了几分。他们知道,全国赛的挑战,不仅仅是赛场上的辩论技巧,还有赛场外那些看不见的暗流。但他们没有退缩——训练室里那些密密麻麻的笔记、模拟赛时一次次的复盘、队友间彼此信任的眼神,都让他们有信心,在这场充满未知的较量中,走得更远。

距离全国赛正式开赛还有两天,训练室里的灯光依旧亮到深夜。林溪和队友们围坐在桌前,讨论着最后调整的立论思路。白板上的辩题被圈了又圈,案例库的文件夹更新到了最新版本,每个人的眼睛里都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知道,全国赛的舞台已经拉开帷幕,而属于他们的战斗,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