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太牛了!今晚的热搜我包了!
南宫旋在国家天文台观测站内,紧紧盯着同步传输的数据流。
她调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与空间望远镜的三重模型,逐一进行比对。
误差线几乎完全重合,只有房日兔标注的轨道提前了五天——而这五天,正是现有模型无法解释的“混沌盲区”。
她的指尖微微颤抖,轻声自言自语道:“我们一直以为……神话是落后的宇宙观。”顿了顿,她望着屏幕上那道琉璃星轨,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可也许,它是另一种科学。”
直播持续了四十三分钟,全程没有广告、没有剪辑、没有NG。
当房日兔最后一句“宿光非祈福,乃校准”说完,虚影缓缓消散,全场寂静得如同宇宙初夜。
系统终于响起,久违的机械音带着一丝波动:「房日兔核心记忆解锁,信仰值暴涨。」「解锁【星力值:星辉·312/500】」「获得被动天赋【光年感知】——可察觉千年尺度星体轨迹」
凌霄刚松了一口气,笑容还没展开,星盘突然剧烈震动起来!
“嗡——!”整座演播厅的灯光疯狂闪烁,空气中浮现出裂痕般的黑纹。
房日兔的虚影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撕扯着,琉璃般的双眼猛然收缩,竟然流下两行星砂般的泪水。
一道黑影从裂缝中走了出来。
墨雾凝聚成人形,没有面容和眼睛,只有一双如陨石燃烧般的赤瞳。
他抬起手,指着凌霄说:“星图不可外泄……域外星煞将至。”话音未落,星门轰然崩塌。
气浪将凌霄掀翻在地,耳鸣如潮。
等他挣扎着爬起来,台上只剩下一片焦黑的星纹残片,静静地躺在星盘旁边。
他颤抖着将其拾起。
残片冰冷,却在他触碰的瞬间泛起微光。
系统自动解读:「星伏002:星核七锁,其一在汝血脉」
凌霄的瞳孔骤然收缩。
他翻过残片,背面的纹路浮现出来——那是一枚古老的图腾,三芒环绕着北斗,中央嵌着一朵半开的莲花。
他的呼吸停顿了。
这块纹路……和母亲临终前交给他的那枚玉佩,一模一样。
他死死攥住残片,指节发白。
心脏像是被无形之手攥紧,血脉里隐隐发烫。
可他什么也没说。
只是默默将残片塞进星盘夹层,用祖传的黄绢裹紧,藏入贴身内袋。
不能说。至少现在不能。
但直播不能停。
三天后,凌霄与南宫旋联名发表论文《基于二十八宿星官体系的周期彗星轨道预测模型》。
文章以“古代星象编码”为切入点,完全规避“通灵”“星宿对话”等敏感表述,仅展示数据推演过程与误差对比。
他们将房日兔提供的轨道参数转化为数学变量,用“宿位坐标系”重构观测模型,最终实现了对一颗远日彗星的精准预测——比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模型提前一周,误差缩小至0.03角秒。
论文一经发布,便在学术圈掀起巨浪。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位退休天体物理学家在推特转发:“这预测比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早一周,且误差更小——谁在用神话算轨道?!”话题#神话天文学(……)瞬间冲上全球热榜,优兔(……)科普频道纷纷解读“华夏星官体系是否隐藏着未被发现的天体力学逻辑”。
老周在后台盯着数据流,眼睛都红了。
他从房日兔的记忆碎片中逆向提取出一段异常复杂的演算逻辑:以宿位为坐标原点,星色为波长参数,星动为矢量方向,构建出非线性轨道推演模型。
他给它起了个名字——“宿光方程”。
“这不是算法,这是星宿的语言。”老周喃喃道,“它们不是在‘观测’星辰,而是在‘对话’星辰。”
内部测试中,“宿光方程”成功预测了三颗近地小行星的轨迹,其中一颗连欧洲空间局都未能及时捕捉。
小林导立刻剪辑短视频,标题炸裂:“霄哥南宫联名发论文!家人们,这次咱不是玄学,是给科学界送算法了!”
视频火出圈。
日本天文爱好者做了字幕翻译,俄罗斯论坛有人开始讨论“东方星象学的数学本质”,甚至有麻省理工学院(MIT)学生自发组建“宿光研究小组”,试图复现模型。
可就在这股热潮席卷全球时,一道刺耳的声音横空出世。
国际神话直播节目《众神直播》(GodsLive)的主持人艾瑞克,在黄金时段开启直播。
他穿着印有希腊柱纹的皮夹克,背景是全息投影的奥林匹斯山。
镜头前,他冷笑一声:“华夏人把兔子当星官?可笑!真正的星辰之子是阿波罗驾驶太阳战车,驾驭光与律法!”
他举起一份论文打印件,正是凌霄与南宫旋的那篇。
“你们用‘房日兔’命名一个星宿,还说它能预测轨道?这和中世纪占星术有什么区别?”
弹幕瞬间炸开。
欧美观众狂刷“哈哈(LOL)”“神话归神话,科学归科学”,有人甚至开始打赌“东方玄学会不会下一场就召唤玉兔”。
艾瑞克嘴角扬起,宣布:“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将直播《奥林匹斯星轨解密》,用古希腊神话中的日神轨迹,重构太阳系动力学模型——让世界看看,谁的神话更接近宇宙真相。”
视频传回演播室时,凌霄正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
小林导气得直拍桌子:“这人是不是疯了?拿神话当竞技场?”
凌霄缓缓睁开眼,星盘在掌心微微发烫。
他盯着屏幕上艾瑞克那张自信张扬的脸,忽然笑了。
“行啊,”他站起身,走到主控台前,声音不高,却像星轨划破夜空,“那就比比看,谁算得准。”
他没再多说。
转身走进准备间,从星盘夹层取出那片焦黑的残片。
指尖抚过背面的莲花图腾,低声自语:“星核七锁……其一在汝血脉。”
星盘嗡鸣,系统光纹悄然流转。
而是星辰与命运的共振。无需修改
翻译如下:
夜风穿过窗户,吹动着演播厅角落那幅未展开的星图长卷。
凌霄站在星盘前,指尖轻轻抚摸着上面流转的银色纹路,目光沉静得如同深邃的夜空。
“不能再等了。”他低声说道。
系统界面在他脑海中浮现:「正在输入通幽坐标……目标锁定:唐朝开元十二年·司天监密录夜,房宿推演室」。
星盘的嗡鸣声逐渐变强,空气中浮现出点点星尘,就像琉璃碎屑悬浮在黑暗的幕布中,缓缓旋转、拉伸,一道光门从虚空中裂开——门后,是幽深的古殿,烛火摇曳,墙上的二十八宿星图静静地闪烁着微光。
他一步迈进了光门。
唐代的司天监推演室内,檀香的香气还未消散。
房日兔端坐在青铜星晷的中央,双眼紧闭,额头中央一点赤芒闪烁,宛如第三只眼睛睁开了。
它的周身环绕着肉眼看不见的波动——那是星辰之间的引力涟漪,被某种古老的频率共振放大,化作了可以感知的“星音”。
凌霄屏住呼吸,全神贯注,悄悄地启动了星盘的录影功能。
只见房日兔双手结印,嘴唇轻轻开启,吐出一串晦涩却极具韵律的口诀:
“以宿光为指引,以星动为琴弦;
心灵之音契合音律,世间万象皆可变迁。
七政星辰逆向流动,四余星曜回归本位;
回溯光年岁月,天体轨迹自然显现。”
每念出一句,空中便浮现出一道虚幻的星轨,层层叠加,最终凝聚成一条螺旋延伸的彗星路径。
这不是占卜,也不是神的启示,而是一场极致精密的“宇宙听诊”——通过星宿与星辰之间的能量共振,捕捉那些还未进入人类望远镜视野的天体扰动。
凌霄心中感到十分震撼。
他终于明白,“宿光方程”并非一种算法,而是一种语言,一种以心灵为接收器、以星宿为中继站的宇宙通讯协议。
当他带着这段口诀和影像回到现代时,南宫旋已经在实验室里等了他很久。
她接过数据流,手指飞快地调出FAST和哈勃的同步观测记录,将“宿光方程”嵌入轨道预测模型。
原本需要超级计算机运行七十二小时的非线性推演,在加入“心音权重因子”后,仅用了十九分钟就得出了结果。
“这不是优化……”她喃喃自语道,“这是降维打击。”
小林导立刻察觉到了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她连夜策划了“全球同测彗星”特别直播,标题十分震撼人心:“家人们,这次不是看热闹,是参与历史!”宣传海报上,二十八宿星图环绕着一颗划破天际的彗星,下方有一行大字:“你,也是观测者。”
直播当晚,全球超过两亿人在线守候。
几乎与此同时,《众神直播》也开启了直播。
艾瑞克站在全息的奥林匹斯山巅,身后阿波罗战车拉出金色的光轨。
他高举着羊皮卷轴,宣布希腊星神体系推演出的结论:“C/2024L7将于7月19日抵达近日点!这才是理性的光辉!”
弹幕疯狂刷屏,“神话对决科学”“东西方宇宙观正面碰撞”等话题热度飙升到了顶峰。
凌霄站在镜头前,没有回应这些挑衅。
他只是缓缓抬起手,星盘在他的掌心泛起温润的光泽。
“我们不争论对错。”他说,“我们只看事实。”
屏幕切换,一行清晰的数据浮现出来:【宿光方程预测:C/2024L7近日点时间为7月14日,误差±0.1天】
五天后,欧洲空间局(ESA)紧急发布通告:彗星提前抵达,实测时间为7月14日凌晨3时17分(协调世界时),与“宿光方程”的预测高度吻合。
全球一片哗然。
社交平台瞬间沸腾,“#霄哥赢麻了”“星宿科学永远的神”等话题刷屏各大热搜。
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东京大学相继成立联合研究组,请求共享“宿位坐标系”的原始数据。
系统提示音在凌霄的脑中响起:
「国际信仰值注入,星力值突破400,解锁【星辉·403/500】」
「警告:隐世派使者再度锁定通幽通道,目标——心月狐。其宿光可照见‘血脉星图’」
他站在空荡荡的演播厅里,窗外城市的灯火如同星河倒挂。
星盘微微发烫,仿佛感应到了什么。
他低下头,从内袋中取出那片焦黑的残片,指尖摩挲着背面的莲花图腾。
“你们怕的不是我推算星辰……”他的声音极轻,但却如星核的低鸣,“是怕我……找到自己是谁。”
片刻后,他转身走向办公室的深处,推开了那扇尘封已久的旧柜子。
一只母亲留下的乌木匣静静地躺在底层,铜扣已经锈迹斑斑。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打开了匣子。
匣中,一枚青铜片静静地躺着,表面刻着与残片一模一样的纹路——三芒环绕着北斗七星,莲花半开。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