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的宿舍,主控台屏幕还亮着。
林凡的手指在键盘边缘轻轻敲击,节奏不快,却带着一种稳定的频率。他盯着中央面板上那五条并列的绿色信号线——这是五个账号的生命线,过去三天只断了两次,但每一次断裂都意味着收益模型的一次震荡。
陈小胖靠在椅子里,眼睛半睁,手里捏着半包没吃完的饼干。他的手机放在桌角,屏幕朝下,像是不敢看上面跳动的数字。
“你还记得昨晚的事?”林凡忽然开口。
陈小胖喉咙动了一下:“记得。”
“不是问你记不记得。”林凡转头看了他一眼,“是问你现在想什么。”
陈小胖沉默几秒,把饼干塞进嘴里,嚼得很慢。“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太依赖系统了?它给什么工具,我们就用什么。可万一哪天它不给了呢?”
林凡没回答。他调出系统商城界面,页面最下方一条灰底白字的条目正闪烁微光:【AI变声插件|消耗积分:3000|功能描述:生成与目标用户声纹特征匹配的实时语音响应】。
他已经盯这个道具整整两个小时。
账户积分栏显示着“3127”,是他从第一笔抖音极速版任务开始,一点一点攒下来的。每一千分背后都是通宵刷视频、跑任务、对抗封号的日日夜夜。
“要换吗?”陈小胖凑过来,声音压低。
“必须换。”林凡点击确认。
【兑换成功。当前积分:127】
插件图标瞬间激活,浮现在工具箱第二层。他立刻拖动它与“虚拟影像生成器”进行绑定,系统弹出警告框:【协议不兼容,需手动编写桥接脚本】。
“得写代码?”陈小胖皱眉。
“不只是代码。”林凡打开底层编辑器,“是要让声音和画面同步到毫秒级。平台抽查时会同时分析嘴型、语调、反应延迟。差0.2秒,就会被判定为录播。”
他开始输入指令序列。每一段合成语音都要对应特定情绪状态下的面部肌肉变化——轻笑时右嘴角上扬幅度、咳嗽时眉心收缩频率、应答指令时眨眼间隔……这些数据来自团队成员最初录入系统的生物建模库。
陈小胖看着一行行代码滚动刷新,忍不住问:“这玩意儿真能骗过系统?”
“不是骗。”林凡敲下最后一行参数,“是让它觉得,这就是真实用户该有的样子。”
测试启动。
一台备用手机自动开启前置摄像头,屏幕上浮现出李婷的脸部三维模型,嘴唇微动,发出一段自然的回应:“收到任务,马上处理。”
与此同时,音频输出端传来清晰的声音,语速平稳,带有一点紧张感——正是李婷平时说话的特点。
“像。”陈小胖点头,“比我昨天念台词强多了。”
林凡没有停。他将新系统接入五台主设备,设定触发机制:每当平台发起人脸识别请求,立即推送包含动态光影、微表情变化和匹配声纹的完整视频流。
“准备压力测试。”他说。
话音刚落,主控台警报轻闪。
【检测到多轮连续验证请求|目标设备:5|动作序列:眨眼→读数→摇头】
时间:凌晨四点十七分。
十五分钟内完成三轮不同动作认证,且每次动作顺序随机打乱。这不是常规抽查,而是针对高风险账号群发的深度校验。
“来了。”林凡按下运行键。
第一轮验证开始。
五台设备几乎同时亮起。虚拟影像中,五张脸分别做出眨眼动作,眼皮开合频率略有差异,有人稍快,有人略迟,如同真实个体间的细微差别。
绿色对勾逐一浮现。
第二轮:读数。
系统要求朗读一组随机数字。AI变声模块即时生成语音,语调起伏自然,偶有轻微卡顿,反而更显真实。其中一台设备甚至模拟了一次呼吸间隙后的重读,完全符合人类操作习惯。
全部通过。
第三轮:摇头。
这一次,林凡提前设定了光照扰动参数。虚拟影像中的头部转动过程中,背景光线随角度偏移发生渐变,仿佛真的处在不同朝向的光源环境中。
最后一台设备完成认证的瞬间,主控屏中央跳出金色提示框:
【认证完成|行为模式评估:超越99.98%平台用户|等级评定:S级操作者】
陈小胖猛地坐直,差点打翻桌上的水杯:“S级?这玩意儿还有评级?”
“说明我们的响应曲线足够复杂。”林凡调出后台日志,“他们原本以为能靠高频验证逼我们露馅,结果我们交出了一份‘模范答卷’。”
“那是不是……以后就安全了?”
林凡摇头:“只会更难。这次我们过了,下次他们可能加指纹模拟、心跳监测,甚至是环境音识别。技术战没有终点。”
他关闭调试窗口,转入自动运行模式。五台设备进入待机状态,收益曲线重新开始缓慢爬升。
陈小胖松了口气,伸手去整理缠在一起的数据线。他的手指刚碰到接口,突然顿住。
“凡哥。”
“怎么?”
“你看这个。”
林凡转头。其中一个监控子窗格里,显示着刚刚上传的某段认证视频回放。画面正常,声纹同步,一切无误。但在视频左下角的时间戳区域,出现了一帧极其短暂的画面扭曲——不到十分之一秒,像是信号干扰。
他放大那一帧。
背景墙纸的纹理出现了微小错位,像是同一张图被轻微拉伸过。
“不对劲。”林凡迅速调取原始渲染文件对比,“我们输出的是标准比例,但平台记录端接收时发生了像素偏移。”
“什么意思?”
“意思是……”林凡手指落在回车键上,“有人在中间截过数据。”
他反向追踪传输路径,发现认证请求并未直接送达平台服务器,而是经过一个中转节点,IP归属地模糊,路由跳转异常频繁。
这不是平台官方通道。
“不是风控。”他低声说,“是监听。”
陈小胖脸色变了:“谁在听?”
林凡没答。他重新检查五台设备的安全协议,确认加密层级完好,没有外泄痕迹。可如果问题出在接收端,那就意味着对方已经潜入平台内部,或者……建立了平行验证体系。
他想起三天前那次黑客集群攻击,二十台服务器协同运作。那时他们以为只是封杀手段,现在看来,更像是在搭建某种影子系统——用来复制、比对、预判他们的行为。
“他们在学我们。”林凡合上笔记本,“而且学得很快。”
陈小胖咽了口唾沫:“那怎么办?换方式?”
“不。”林凡重新打开人格分身配置界面,“我们继续用这套系统,但每七十二小时更新一次行为参数。语速、停顿、动作偏好,全随机调整。让他们学到的数据永远慢一步。”
“可要是他们连更新规律都摸清了呢?”
林凡停下动作,看向屏幕深处那串不断跳动的身份标识码。
“那就让他们追。”他说,“追到他们分不清哪个是假的,哪个是真的。”
晨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落在主控台上。五台手机静静排列,屏幕依次亮起,新的任务提示开始滚动。
林凡打开日程记录,新建一条备注:【每日生成独立行为模板|启用混淆策略|禁止手动干预】
他点击保存。
就在确认键落下的刹那,最右侧那台设备突然跳出一条提示:
【检测到重复声纹样本|相似度:93.7%|建议立即更换语音模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