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诞生的这首歌曲,由产业工人倾情演绎。虽不及专业文工团那般精湛,却饱含着那个特殊年代人们的特殊感情。
随后上演的经典曲目掀起阵阵热潮:《一条大河》的悠扬、《蓝泥湾》的质朴、《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迈、《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轻快,这些耳熟能详的旋律令广场上的劳动者们欢呼雀跃,喜庆氛围堪比传统佳节。在娱乐资源匮乏的当时,能观赏场电影已是难得享受。
首钢代表队随后登台,这支拥有专业文艺团队的钢铁劲旅以大合唱《歌唱祖国》将现场气氛推向顶点。作为行业翘楚,首钢文艺团的表现果然名不虚传。
感谢兄弟单位的精彩演出!主持人王二丫话音刚落,本厂三车间与保卫科的联袂表演《咱们工人有力量》随即亮相。二十余名朝气蓬勃的小伙在领唱王铁柱带领下,虽经短期排练且在音色方面稍逊,但在张间君的指导下仍展现出不俗水准。台下评审们对这份业余团队的专业表现频频颔首。
表演间隙,宣传科的张间君携原创作品登场。当这位身着黑色中山装、梳着利落板寸的健硕青年背着吉他亮相时,台下女工们的目光瞬间被吸引。伴随两架大鼓的浑厚节奏与吉他清脆音色的碰撞,一曲《精忠报国》震撼响起。
狼烟起江山北望——张间君开嗓瞬间,屠洪刚式的大气吟唱仿佛穿越时空。听众眼前浮现出边塞烽烟的壮阔画卷:战马嘶鸣、剑光凛冽,将士们二十年纵横间的豪情与何惜百死报家国的悲壮交织。当副歌重复时,激昂的鼓点恰似擂动心弦,直至乐声渐歇,全场仍沉浸在余韵中。
好!大领导率先起立鼓掌,带动全场起立致敬。杨厂长激动得面颊泛红:这位同志的父亲是半岛战争英雄,两年前为救火捐躯。他不仅工作出色,创作的抒情爱国歌曲更获得文化部专家好评,首都文工团正筹备录制播出。首钢代表黄文涛当即提议引进人才,杨厂长笑嗔:可别当着我面挖墙脚!
欢声笑语中,众人移步接待室。此时饥肠辘辘的演职人员正被宣传科同事簇拥着前往食堂,忽见周秘书疾步赶来:张间君同志,领导请您赴宴!
食堂里,本要请假的何大厨因贵客到访不得不系着遮盖额伤的头巾掌勺,后厨女工们强忍笑意。徒弟马华战战兢兢地配菜,不时偷瞥师父尴尬的神情。
第三轧钢厂的二层贵宾包厢内,周秘书领着张间君推门而入。宽敞的圆桌旁已坐满各界要员,工业局高层与首钢管理层围坐一圈,气氛庄重而热烈。
刚踏入包厢,张间君就察觉到一道审视的目光。循视望去,正对面的主座上端坐着那位关键人物——面容刚毅的国字脸透着不怒自威的气势,灰蓝色中山装衬托着两道浓黑的剑眉,炯炯目光正打量着这位年轻来客。
这小伙子不错。居中的大领导率先打破沉默,含笑看向杨厂长,给添个座。待周秘书添置座椅后,领导目光温和地投向张间君:十九岁就投身生产一线,既有才学又不失谦逊,既有抱负又懂沉淀,颇具文人风骨。听闻你放弃学业直接工作?可惜了。若想继续求学,我倒能引荐几位京大文学系的故交
张间君闻言心头一紧。这个节骨眼上入学?明年就要面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浪潮。等到高校停招风波平息已是1977年,更何况工人编制在当下可是珍贵的护身符——厂区就是避风港,无论外界如何动荡,关起门来总能内部消化。更何况他现在落户京城,虽只骑着永久牌自行车,但好歹有瓦遮头。
承蒙领导厚爱。张间君展露得体微笑,轧钢厂如今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各位领导悉心栽培,这里就是最好的社会大学。艺术本就源于生活,只要保持敏锐观察力,平凡岗位同样能绽放光彩。我愿继续扎根于此,回报组织的信任。
这番回应引得大领导带头鼓掌,满座皆赞。领导捋须笑道:好一个是金子总会发光!年纪轻轻如此沉稳,老杨啊,这个年轻人你要重点培养。
杨厂长笑容可掬:张间君同志向来是我们重点观察对象。我们厂向来珍惜人才。他抿了口茶继续道:诸位,今日这桌谭家菜可是何大厨的拿手好戏,咱们边享用边谈。
坐在旁边的李副厂长却始终神色紧绷。昨夜辗转难眠的焦虑此刻化作额角细汗——他预感到危机临近,这种直觉在多年官场沉浮中早已磨砺得异常敏锐。
张间君余光扫过李怀德紧绷的面容,暗忖这位副厂长怕是如坐针毡。当珍馐上桌时,众人对谭家菜传人的手艺赞不绝口。这源自清末翰林谭宗浚家族的菜系,始创于1874年同治年间,凭借鲜醇滋味与细腻口感成为官宴名品。
酒酣耳热之际,大领导忽然想起:老杨,把那位谭家菜师傅也叫来聊聊。杨厂长随即吩咐周秘书去食堂请何雨柱。
此刻的何雨柱正为晨间摔伤的额头烦恼,本打算找食堂主任请伤假。见到周秘书时,对方盯着他高高肿起的额头和乌青的眼圈直犯难——这般模样去见大领导岂非闹笑话?但职级差距摆在那儿,只能硬着头皮带路。
当这个熊猫眼厨师出现在包厢门口时,满座寂然。杨厂长窘得直搓手,何雨柱倒是憨厚一笑:杨厂长找我?
你这伤...领导忍不住询问。
早上借车练手,不小心栽沟里了。何雨柱满不在乎,轻伤不下火线嘛!
此言既出,包厢顿时爆发出压抑不住的笑声。大领导也开怀道:这沟可够深的,连眼睛都给摔成熊猫眼了!紧张气氛顿时烟消云散。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