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日头西沉,天色渐晚,孔捷伸了个懒腰,觉得一天的公务差不多该结束了。
至于夜间哨岗的布置、巡逻路线的调整这些琐事,他下意识地觉得一晚上出不了什么岔子,明天再安排也来得及。
“通讯员!”
他朝外面喊了一嗓子。
“让炊事班老孙头弄点吃的,妈的,忙活一天,肚子都咕咕叫了。”
吩咐完,他自个儿则从腰后掏出那把他视若珍宝的二十响镜面匣子,找了个马扎坐下,就着窗外最后的亮光,拆解、擦拭、上油、组装……动作熟练无比。
对于他们这些一线指挥员来说,枪就是第二生命,关键时刻卡了壳,那可是要命的事。
正当他全神贯注地保养爱枪,嘴里还下意识地哼着不成调的小曲时,一名负责警戒的战士快步跑了进来,脸上带着几分诧异和紧张。
“报告团长!”
“嗯?啥事?”
孔捷头也没抬,专注于校对着扳机簧的力度。
“团…团长,村外来了几个人,说是……说是国军那边的,是什么督战团的,要见您。”
战士的语气有些不确定,显然也是头一回遇到这种情况。
“督战团?”
孔捷手上的动作一顿,抬起头,粗黑的眉毛挑了起来,脸上露出明显的惊讶。
“他们跑我这穷乡僻壤来干什么?老子这又没吃败仗,更没逃兵,督的哪门子战?”
他心里泛起了嘀咕。
晋西北来了个战区督战团,他是听说过的,但一直没打过交道,也压根不想打交道。
在他的印象里,督战队那都是些躲在后方、对自己人比對鬼子还狠的角色,名声臭得很。
“他们怎么知道老子驻在杨村?”
孔捷疑惑地自语。
“难道是巧合路过?”
想了想,他还是决定见一见。
毕竟现在是合作抗战时期,表面上的礼节还是要顾及的。
“去,请他们进来吧。客气点。”
孔捷吩咐道,随手将组装好的镜面匣子“咔哒”一声插回腰间的枪套里。
“是!”
战士领命而去。
不一会儿,脚步声传来。
孔捷整理了一下略显褶皱的军装,站起身,目光望向门口。
只见两名军人一前一后走了进来。
前面一人异常年轻,穿着合体的国军军官制服,虽然带着风尘仆仆的痕迹,但身姿挺拔,眼神清亮而锐利,顾盼之间自有一股不容小觑的气度。
他身后跟着一名副官模样的军官,面色冷峻,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四周,一只手看似随意地搭在腰间的枪套旁,显然是名经验丰富的老兵和护卫。
孔捷的目光瞬间就被为首的年轻军官吸引了过去。
这气质,这年纪,和他想象中的督战官形象相差甚远。
苏明走进屋,目光也落在了孔捷身上。
这位未来的八路军悍将,此时看上去更像是个朴实的农家汉子,但眉宇间那股子历经战火锤炼的坚毅和豪爽,却是掩盖不住的。
孔捷率先开口,声音洪亮,带着典型的军人直率。
“我就是独立团团长孔捷。不知二位是?”
苏明上前一步,面色平静,不卑不亢地开口道。
“孔团长,幸会。鄙人苏明,奉命担任第二战区晋西北地区督战专员。”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带着一种自然而然的权威感。
听到“督战专员”四个字,孔捷心头本能地一紧,脸上的笑容稍微收敛了一些,心底那层隔阂和警惕又升了起来。
这职位权力可不小,理论上能管到他们头上。
他保持着客气,但语气中多了几分谨慎。
“原来是苏长官,失敬失敬。不知苏长官大驾光临我这小小的独立团,有何指教?”
他心里已经打好了腹稿,准备应对对方可能提出的各种刁难或质询。
然而,苏明接下来的反应却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只见苏明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堪称和善的笑容,语气也变得十分平和。
“孔团长不必紧张。我初到晋西北履职,人生地不熟,听闻孔团长和独立团的弟兄们都是打鬼子的好手,今日正好路过附近,便特地前来拜访一下,认认门,也方便日后工作上有什么事情,大家好沟通协作。贸然来访,还望孔团长不要见怪。”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客气周到,完全没有孔捷预想中的盛气凌人或者鸡蛋里挑骨头。
这反而让孔捷一时有些不知所措,原先准备好的那些应对之词,一下子全都派不上用场了。
“呃……呵呵,苏长官太客气了,太客气了。”
孔捷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连忙伸手示意。
“请坐,快请坐。我们这地方简陋,比不了你们中央军,苏长官别嫌弃。”
“孔团长说哪里话,都是抗日打鬼子的队伍,何分彼此。”
苏明从容地在旁边的长凳上坐下,李智勇则默不作声地站在他身后一侧。
孔捷也在一旁坐下,气氛一时间有些冷场和尴尬。
两人毕竟分属不同阵营,初次见面,实在没什么共同话题。
苏明似乎看出了孔捷的不自在,便主动开口,从晋西北的气候、地形聊起,逐渐过渡到日军的布防特点、各部队的作战风格等等。
他言语间透露出的对敌我形势的精准把握、对战术战法的独特见解,让孔捷越听越是惊讶,越听越是投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