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女真崛起,边警初鸣
耶律大石出使东京道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完颜阿骨打的耳中。彼时完颜阿骨打正率女真部落在按出虎水流域练兵,听闻辽朝使者前来,他放下手中的铁弓,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耶律延禧倒是有些手段,知道派个懂行的来探虚实。”
身旁的弟弟完颜吴乞买皱眉道:“兄长,辽朝使者此来,怕是没安好心。不如我们直接将他扣下,再趁机举兵,攻打辽朝的黄龙府?”
完颜阿骨打摇了摇头,目光扫过帐外列队的女真士兵——这些士兵个个身着皮甲,手持长枪,眼神中满是悍勇之气,皆是能征善战之辈。但他深知,辽朝虽已不如往日,却仍有百万大军,若此时贸然举兵,未必能占到便宜。
“不急,”完颜阿骨打沉声道,“先会会这位辽朝使者,看看耶律延禧到底想耍什么花样。若他识趣,我们便暂且收敛锋芒;若他仍想像从前那般欺压女真,那便休怪我们不客气。”
几日后,耶律大石抵达女真部落的营地。完颜阿骨打亲自出营迎接,表面上恭敬有礼,实则处处透着防备——营地四周布满了巡逻的士兵,帐内的案几旁,还摆放着一把锋利的腰刀。
耶律大石见状,心中暗自警惕,却依旧保持着镇定。他取出耶律延禧的诏书,高声宣读:“大辽皇帝诏曰:女真部落世代臣服于辽,今完颜阿骨打拒不进贡,私吞部落贡品,着令其即刻入朝谢罪,并补缴三年贡品,否则辽朝将出兵征讨!”
诏书宣读完毕,帐内的女真将领皆怒目而视,纷纷按向腰间的佩刀。完颜阿骨打却摆了摆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他走到耶律大石面前,皮笑肉不笑地说:“耶律学士,辽朝皇帝的旨意,本部首领已知晓。只是近年来女真部落遭遇旱灾,百姓颗粒无收,实在无力缴纳贡品。还请耶律学士回禀皇太孙,容我们缓上一年,待明年丰收,定会上缴贡品。”
耶律大石心中冷笑——他早已查清,女真部落近年来通过狩猎、贸易,积累了大量财富,所谓“遭遇旱灾”,不过是完颜阿骨打的托词。但他并未当场揭穿,只是淡淡道:“完颜首领的难处,本使会如实回禀皇太孙。只是皇太孙有令,若女真部落拒不奉诏,辽朝将即刻派军前往东京道,整顿边境秩序。还望完颜首领好自为之。”
接下来的几日,耶律大石以“考察女真部落灾情”为由,走遍了按出虎水流域的各个部落。他发现,完颜阿骨打不仅暗中扩充兵力,还在营地周围修筑了防御工事,甚至与周边的渤海部落达成了联盟——种种迹象表明,完颜阿骨打早已做好了与辽朝开战的准备。
更让耶律大石忧心的是,他在走访中得知,辽朝派驻东京道的官员,仍在肆意欺压女真百姓,不仅索要高额贡品,还强抢女真部落的女子。这些官员的恶行,早已激起了女真部落的不满,也为完颜阿骨打积蓄了反辽的民心。
耶律大石不敢耽搁,很快便结束了出使,快马加鞭返回中京。当他将女真部落的情况,以及东京道官员的恶行,一一禀报给耶律延禧时,耶律延禧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这些官员简直是胡闹!”耶律延禧猛地一拍案几,怒喝道,“朕早已下令禁止欺压少数民族部落,他们竟敢阳奉阴违,这不是逼着完颜阿骨打反辽吗?”
萧兀纳连忙劝谏:“殿下息怒。当务之急,是尽快惩治东京道的贪官污吏,安抚女真部落的民心。同时,加强东京道的军备,防备完颜阿骨打突然发难。”
耶律延禧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点了点头:“萧太傅说得对。传朕旨意,命监察御史即刻前往东京道,严查欺压女真部落的官员,凡查实者,一律革职查办,情节严重者,就地正法!另外,命耶律石柳率军一万,驻守黄龙府,加强边境防御。”
旨意下达后,监察御史很快便在东京道查出了一批贪官污吏。其中,东京道转运使萧十三(与耶律乙辛党羽同名,为其族侄)最为恶劣——他不仅索要女真部落的珍珠、貂皮等贡品,还强抢了完颜阿骨打族弟的女儿,献给自己做妾。耶律延禧得知后,怒不可遏,下令将萧十三押回中京,凌迟处死。
消息传到女真部落,完颜阿骨打虽对辽朝惩治贪官的举动有些意外,却并未打消反辽的念头。他知道,辽朝与女真部落之间的矛盾,早已不是惩治几个贪官就能化解的——多年来辽朝对女真的压榨、掠夺,早已在女真百姓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这年冬天,完颜阿骨打以“辽朝皇帝昏聩,欺压女真百姓”为由,召集女真各部的首领,在按出虎水畔召开议事大会。会上,完颜阿骨打拔出腰间的钢刀,割破手指,将鲜血滴入酒坛中,高声道:“辽朝欺我女真久矣!今日我完颜阿骨打,愿与各部兄弟歃血为盟,共抗辽朝,若有退缩者,天地不容!”
各部首领早已对辽朝心怀不满,如今见完颜阿骨打率先发难,纷纷响应。他们依次将鲜血滴入酒坛,然后举杯饮下,齐声喊道:“共抗辽朝,永不退缩!”
议事大会结束后,完颜阿骨打正式举起反辽大旗,率领女真士兵攻打辽朝的宁江州。宁江州的守军早已腐朽不堪,面对勇猛善战的女真士兵,几乎毫无抵抗之力,不到一日便被攻破。完颜阿骨打率军入城后,下令释放被关押的女真百姓,缴获的粮草、武器,尽数分给士兵,女真部落的士气愈发高涨。
宁江州失守的消息传回中京,耶律延禧正在东宫与萧兀纳商议整顿吏治之事。当他看到急报上的“宁江州失守,守军全军覆没”时,手中的茶杯“哐当”一声摔在地上,茶水溅满了案几。
“完颜阿骨打竟敢真的反了!”耶律延禧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他虽早已料到女真部落可能会反,却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这么猛烈。
萧兀纳拿起急报,仔细看了一遍,神色凝重道:“殿下,宁江州是东京道的重要屏障,如今失守,黄龙府危在旦夕。我们必须尽快派大军前往征讨,否则女真部落的势力定会越来越大。”
耶律延禧点了点头,立刻召集朝中大臣商议对策。会上,大臣们分成两派:一派以枢密使耶律斡特剌为首,主张派大军征讨,一举歼灭女真部落;另一派以御史大夫耶律世良为首,认为辽朝军队久未征战,战斗力低下,应先固守边境,待整顿军备后再出兵。
双方争论不休,耶律延禧一时难以决断。此时,耶律大石站出来,躬身道:“殿下,臣以为,如今女真部落士气正盛,若贸然派大军征讨,恐难取胜。不如先派耶律石柳率军坚守黄龙府,再从西京道、南京道调兵,组成三路大军,分进合击,同时派使者联络西夏、高丽,让他们从侧翼牵制女真部落,如此方能万无一失。”
耶律延禧觉得耶律大石的提议有理,当即采纳:命耶律石柳坚守黄龙府,不得出战;命耶律斡特剌率军三万,从西京道出发,攻打女真部落的西侧;命南京道留守耶律淳率军两万,从南京道出发,攻打女真部落的南侧;同时派使者前往西夏、高丽,许以重金,请求他们出兵相助。
然而,耶律延禧的计划很快便遇到了挫折。西夏虽表面上答应出兵,却只是派了少量军队在边境虚张声势,并未真正进攻女真部落——西夏国王深知辽朝与女真部落交战,无论哪一方获胜,对西夏都是有利的,他不愿过早卷入战争,只想坐收渔翁之利。
高丽则直接拒绝了辽朝的请求——高丽国王早已看清辽朝的颓势,不愿再与辽朝结盟,反而暗中与完颜阿骨打联络,希望能与女真部落达成和平协议。
两路援军指望不上,耶律斡特剌和耶律淳率领的大军,又因路途遥远、粮草短缺,行军速度十分缓慢。而完颜阿骨打则抓住这个机会,率领女真士兵猛攻黄龙府。
黄龙府的守军虽有一万余人,却大多是临时招募的百姓,缺乏训练,战斗力低下。耶律石柳虽拼死抵抗,却始终难以抵挡女真士兵的进攻。坚守半个月后,黄龙府的粮草耗尽,士兵们饿得连武器都拿不起来。完颜阿骨打趁机率军攻城,黄龙府最终失守,耶律石柳战死沙场。
黄龙府失守的消息传到中京,耶律延禧彻底慌了。他没想到,自己精心部署的防御,竟如此不堪一击。萧兀纳见状,连忙劝谏:“殿下,如今形势危急,我们必须亲自率军出征,鼓舞士气,否则辽朝的江山,恐将不保。”
耶律延禧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他知道,此时只有自己亲自出征,才能挽回颓势。他当即下令,召集中京的禁军,准备亲征女真部落。
这日清晨,中京的校场上,十万禁军列队整齐。耶律延禧身着铠甲,手持长枪,站在高台上,望着下方的士兵,高声道:“将士们!女真部落叛乱,攻陷我宁江州、黄龙府,杀我大辽子民!今日朕亲自率军出征,定要将完颜阿骨打这逆贼碎尸万段,收复失地!你们可有信心?”
士兵们望着御座上的皇太孙,想起近年来耶律延禧的改革,想起他为百姓做的好事,纷纷举起武器,高声喊道:“愿随殿下出征,诛杀逆贼,保卫大辽!”
耶律延禧满意地点了点头,翻身上马,拔出腰间的佩刀,指向东方:“出发!”
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东京道进发,尘土飞扬,旌旗招展。耶律延禧骑在马上,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满是忐忑——他知道,这场战争,不仅关乎自己的储君之位,更关乎大辽的生死存亡。而完颜阿骨打和他的女真部落,早已在前方的战场上,布下了天罗地网,等待着他的到来。
与此同时,完颜阿骨打正站在黄龙府的城楼上,望着辽朝大军前来的方向。他手中握着耶律石柳的佩刀,眼中满是野心:“耶律延禧,你终于来了。今日,我便要在这黄龙府,与你一决高下,看看这天下,究竟该归谁!”
一场决定辽朝与女真部落命运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而大辽的未来,也将在这场战争中,迎来最终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