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科幻小说 > 重生四岁萌娃用科技带着全村起飞 > 第8章 自动插秧机
换源:


       五月的阳光洒在南方水田上,在微风下映照得波光粼粼。

五一假期,乔家村迎来了最繁忙的插秧时节。

安安家的水田里,比往年都要热闹。得益于安安带来的“名人效应”,

不少亲戚都不请自来地帮忙。舅舅、姨父们卷起裤腿,弯腰在水田里劳作;

姑婆姨妈们则在田埂上帮忙递秧苗、准备茶水。

场面虽然热闹,但安安的目光却紧紧锁在父亲乔大勇身上。

父亲只有一只手,他无法像其他人那样灵巧地分秧、插秧。

他只能用腋下和残臂勉强夹住秧苗捆,然后用唯一的手,

极其费力地、一次次地弯腰,将秧苗艰难地插入泥中。

每一个动作都显得笨拙而缓慢,汗水浸透了他的旧汗衫,空袖管沾满了泥水,无力地垂着。

其他亲戚们的劳作方式也极其原始和低效,完全依靠人力,

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中跋涉,重复着千百年来不变的艰辛。

安安坐在田埂上,小眉头紧紧蹙起。在她眼中,这不再是田园牧歌式的劳动场景,

而是一个亟待优化的、低效且对父亲极度不友好的生产流程。

前世优化后勤系统和装备的本能再次苏醒。她的大脑如同超级计算机般飞速运转:

核心问题:分离“耕地”与“插秧”两个环节,人力消耗巨大,

效率低下。父亲的身体条件在此流程中处于极端劣势。

解决方案迅速在她脑海中成型:设计一台集成式农机,一次性完成水田的平整或浅耕与精准插秧。

技术路径:采用高扭矩直流无刷电机提供核心动力,搭配锂电池组实现长效续航;

机身选用航空级铝合金骨架与工程塑料外壳,在保证强度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自重,避免陷进水田;

通过可编程控制器(PLC)协调两个独立的伺服电机,

分别驱动前部的平整机构和后部的插秧爪轮,配合光电传感器实现秧苗的精准抓取与均匀栽种。

一个初步的设计方案迅速在她脑海中形成雏形。

她知道,跟父母或者亲戚说这个想法,只会被当做孩子的异想天开。

她需要工具,需要资源。

她立刻站起身,跑到田边,用她妈妈的手机,直接拨通了校长的电话。

“校长伯伯,”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我是安安。

我想到学校电脑上查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料,现在就要用,可以吗?”

校长对安安的请求几乎没有抵抗力,更何况语气如此认真,

虽然假期学校关门,但他立刻答应:“好好好!安安你等着,伯伯这就过去给你开门!”

安安跟父母打了个招呼:“爸,妈,我去学校找老师问个学习上的问题!”

不等父母细问,她的小身影已经一溜烟跑远了。

校长好奇地跟着赶到学校微机室,只见安安坐在那台经过她“魔改”的电脑前,神色专注。

屏幕亮起,出现的并非什么学习资料,而是一个复杂的3D建模软件界面!

校长凑近一看,顿时懵了。

屏幕上并非简单的几何图形,而是一个他完全看不懂的、由各种线条和结构组成的复杂机械!

安安的小手飞速地操作着鼠标和键盘,旋转视角,

添加零件,标注尺寸……软件界面全是英文,各种参数窗口不断弹出,

她操作起来却行云流水,仿佛使用了千百遍一样!

“安……安安,你这是……在画什么?”校长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受到了冲击。

这孩子不是数学神童吗?怎么还会搞机械设计?这画面看起来比工厂老师傅的图纸还复杂!

安安头也不抬,目光紧锁屏幕,语气平静得像在讨论一道数学题:

“在画一个能帮爸爸干活的小机器。校长伯伯,能帮我个忙吗?我需要在网上买一些零件。”

她说着,拉出一个清单,上面罗列着各种校长听都没听过的零件名称、型号、规格:

48V高扭矩直流无刷电机、20Ah锂电池组、航空级铝合金型材、

高精度伺服电机、光电传感器、PLC控制器、工程塑料齿轮组、防水接线盒……

校长彻底晕乎了,但他对安安有一种盲目的信任和期待。

他隐约觉得,安安正在做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好!伯伯帮你买!需要多少钱?”

安安报出了一个数字(她精确计算了所有零件的费用)。

校长一咬牙,用自己的钱垫付了(心想这要是成了,绝对是大新闻,学校报销都值!)。

三天后,大大小小的包裹陆续寄到了学校。安安再次请假,

泡在学校的杂物间里(校长特批为她临时的“实验室”),

利用简单的工具,开始对照着她电脑里的3D模型进行组装。

校长和李老师等人搬来小板凳围在旁边,既好奇又想帮忙。

安安见此,露出贼兮兮的微笑。看着屏幕3D模型图纸,像个小工程师般有条不紊地指挥:

“李老师,麻烦把那根铝合金型材递过来,注意别碰弯接口。”

“校长伯伯,您帮我把锂电池固定在机身侧面,螺丝拧到刚到螺纹底就行,别太用力。”

两人依言照做,时不时因为零件位置不对而停下,安安就凑过去指着图纸耐心讲解:

“这个伺服电机要装在分秧机构的正上方,不然传动力会偏。”

“控制盒的线路要从防水接线盒里穿过去,不然进水会坏。”

在她清晰的指令下,一堆冰冷的零件逐渐有了形状。

前面是类似微型耕犁的结构,中间装着精巧的传送和分秧机构,

后面安上可调节的插秧爪轮,机身侧面稳稳固定着方形锂电池,

旁边还装着带显示屏的控制盒,一台充满机械美感的怪异机器慢慢组装完成。

组装完成的第二天,安安请校长找人帮忙,把这台看起来有些奇怪的机器运到了她家的水田边。

此时,亲戚们还在田里辛苦劳作。看到这铁家伙,大家都好奇地围了过来。

“安安,这是啥?”

“校长,这铁疙瘩是干啥用的?”

安安没有过多解释,只是让校长帮忙打开机身侧面的电源开关,按下了控制盒上的启动键。

电机启动,没有柴油机的轰鸣声,只有轻微的“嗡嗡”运转声,干净又安静。

在所有人惊疑不定的目光中,安安亲自上手操作(设计时已考虑简易操作,

通过控制盒上的摇杆就能调节前进速度和插秧间距)。

只见机器缓缓下田,前面的微型犁头轻松地破开并平整了一小块水田泥浆,

几乎在同一时间,中部的机构在光电传感器的定位下精准分取出一撮秧苗,

后部的插秧爪轮稳定地将秧苗插入泥中,行距株距整齐划一!

它真的是一边完成浅耕平整,一边同步完成了插秧!

而且速度极快,效率远超人工十几倍不止!更重要的是,

它全程安静无噪音,也没有柴油机油烟的刺鼻气味。

整个田埂上,瞬间死寂一片。

所有亲戚,包括安安的父母,都张大了嘴巴,眼睛瞪得如同铜铃,

难以置信地看着那台机器如同有生命般,在田里稳步推进,身后留下几排无比整齐的秧苗。

“这……这……”舅舅指着机器,说不出话。

“老天爷……这机器成精了?!”姨婆揉着眼睛。

乔大勇看着那台机器,又看看站在田埂上、一脸平静的女儿,眼眶瞬间红了。

他比谁都明白,这台机器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从今往后,

他再也不用承受那种无力、笨拙和近乎自虐式的劳作艰辛!

校长和李老师激动得浑身发抖!他们终于明白安安那天在电脑上画的是什么了!这根本不是学习,这是创造!是发明!

“成功了!安安!你成功了!你发明了一台自动插秧机!”

校长的声音因为极度兴奋而嘶哑,他几乎要跳起来!

这一刻,所有的辛苦和质疑都化为了无与伦比的震撼与狂喜。

亲戚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安安身上,但这一次,里面的情绪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羡慕或敬畏,而是近乎于看待“神迹”的崇拜!

一个四岁的孩子,用一堆零件,造出了一台能顶几十个壮劳力的电动农机!这已经不是天才了,这简直是“活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