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我的丞相叫诸葛亮! > 第2章 逆子?开局被贬,襄阳城处处杀机!
换源:


       刘琦刚跨进幕府议事厅的门槛,心底就觉得一股不祥的预感从脚底往上窜。

厅里虽然众人窃窃私语着,见刘琦进来,众人神色各异的看向刘琦。

既有冷漠,又有充满恶意的幸灾乐祸。

刘琦抬头望去只见,上首那张楠木案几后,刘表正皱着眉看他,眼神里全是失望,连句“坐”都没说。

案上堆着几卷竹简,旁边还放着个铜爵,里面的酒早凉透了,一看便是等了刘琦好一会儿。

见此,刘琦不知是原主作祟,还是其他原因,心中咯噔一声。

“你可知错?”

刘表的声音不高,却像块石头砸在刘琦心上。

“错?我做了什么吗?刚穿越过来就要背黑锅?天啊!”

刘琦刚想开口询问自己做错了什么,就被刘表抬手打断:“别跟我说什么理由!这几日府里府外都在传,说你整日窝在偏院的暖房里,跟侍女厮混,连早课都省了,酒气熏得半个院子都闻得到——你这是要把刘家的脸丢尽吗?”

刘琦心里“咯噔”一下,瞬间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这哪是府里府外传的?分明是蔡瑁和蔡夫人故意散的谣言!

昨夜他惊梦坐起,动静是大了点,可跟“厮混”半毛钱关系没有,蔡氏就是抓着这点由头,再借着他脸色苍白的模样,往他身上泼脏水。

可刘琦偏偏没法说——如今是建安五年,恐怕刘表心里早已偏着蔡氏和刘琮,就算刘琦把真相说出来,刘表也未必信,说不定还会觉得刘琦在找借口,让刘备更加厌恶刘琦这个长子。

“父亲,儿子没有……”

刘琦张了张嘴,声音有点发虚。

不是刘琦怂,是原主残留的本能在作祟——以前原主被刘表训,连抬头的勇气都没有,现在他虽然占了这身子,那股子刻在骨子里的恐惧还没散,话到嘴边都软了半截。

“没有?”

刘表把手里的竹简往案上一拍,“蔡瑁昨日还跟我说,见你从西街的酒肆出来,身边跟着两个侍女,走路都晃悠!你还敢说没有?”

“蔡瑁你TMD!“刘琦心里骂了句娘。

蔡瑁这是睁眼说瞎话!

在原主的记忆里就刘琦没出过偏院,哪来的西街酒肆?可刘琦却没法反驳——蔡瑁是刘表的小舅子,又是荆州的大将,说的话比他这个“失宠”的长子管用多了。

刘琦知道自己现在无论说什么都无济于事了。

索性低着头,听刘表继续训:“你是荆州的大公子,将来是要帮我分担事务的,现在却沉迷酒色,一点正事都不干,将来怎么撑得起刘家的门户?我看你真是……不堪重用!”

“不堪重用!”这话戳得刘琦心口发疼。

刘琦是穿越过来的,知道原主后面悲惨的结局,更知道这话有多伤人。

刘琦攥紧了手,指甲掐进掌心,21世纪的灵魂在脑子里叫嚣:“跟他吵啊!这老东西偏听偏信,凭什么冤枉你!”

可原主的恐惧又在拉着他:“不能吵,那是父亲,吵了只会更糟……”

两种念头在脑子里打架,让刘琦浑身都不自在。

直到刘表训得口干舌燥,挥挥手让他“滚回去自省,三日之内不许出偏院!”,

刘琦才像得了特赦似的,低着头退出议事厅。

刚走出幕府,刘琦就忍不住踹了脚廊下的石子。

石子“咕噜噜”滚远,惊飞了廊檐下的麻雀。

刘琦心里又气又闷:这便宜爹真是糊涂!蔡氏说啥信啥,自己儿子的话倒一句不听,留在襄阳就是待在笼子里,迟早被蔡氏玩死!

可气归气,刘琦却又有点慌——要是刘表真彻底不信他了,他连主动去江夏的机会都没有,那不就真要走原主的老路了?

“公子,您别气了,天怪热的,咱回院吧?”跟在后面的小厮小心翼翼地劝道。

刘琦没说话,只是往前走。

刘琦不想回那个憋闷的偏院,只想找个地方透透气。

走了没几步,刘琦突然停住:“去取件粗布衫来,再叫上陈武,咱去城里转转。”

小厮愣了下,但还是赶紧跑回偏院取衣服。

没一会儿,穿着粗布短打的刘琦就带着陈武出了门。

陈武是原主留下的护卫,力气大,人也忠心,在原主的记忆里是少数几个没被蔡氏收买的人。

襄阳城比刘琦想象的热闹。

西街的酒肆挂着“杏花村”的幌子,里面传来猜拳的声音;路边的小贩吆喝着卖糖人,引得一群孩子围着;城南的码头上,船夫正忙着装卸货物,江风吹过来,带着点水汽。

刘琦本来想散散心,可走了没一会儿,就觉得不对劲。

刚才在酒肆门口,有个穿短打的汉子总往他这边看,于是刘琦故意绕到巷子口,那汉子居然也跟了过来。

而等刘琦到了码头后,一个挑夫放下担子,却不卸货,反而时不时盯着刘琦的背影发呆。

“陈武。”

刘琦压低声音,“你看那两个汉子,是不是有点怪?”

陈武顺着刘琦指的方向看了眼,眉头立刻皱起来:“公子,那是蔡家的人!左边那个叫王二,右边那个是张五,都是蔡瑁派遣在公子身边的眼线,以前就跟着公子转过几次。”

刘琦心里一沉。果然是蔡氏的人!

自己都换了粗布衫,还带着陈武,居然还是被盯上了。这襄阳城,真是连喘口气的地方都没有!

刘琦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不悦和惊悸:“咱回去吧。”

回到偏院,刘琦把自己关在屋里,坐在案前发呆。

烛火跳了跳,映得刘琦脸色忽明忽暗。

刘琦现在算是彻底想明白了:留在襄阳就是死路一条,必须尽快去江夏,而且去之前,得先有自己的人——没有班底,就算到了江夏,也只是个空壳子太守,照样被人拿捏。

那找谁呢?刘琦的脑子飞速转着。

很快刘琦回想起建安五年的名人又恰好能被自己招募的,突然眼前一亮:甘宁!

刘琦记得很清楚,这时候的甘宁还在黄祖麾下。

黄祖此人心胸狭窄,且骄横跋扈,自持自己是江夏世家大族对于甘宁这样水贼出身的武将,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于是甘宁立了功他不赏,犯了点小错就往死里骂,甘宁恐怕早就憋着一肚子火,只是没地方去。

要是能把甘宁拉过来,以后等我有了水师,就让甘宁所领,日后攻略东吴也能轻松几分!

想到这儿,刘琦立刻喊:“陈武!李忠!过来!”

没一会儿,陈武和一个穿长衫的中年人就走了进来。

中年人是李忠,原主的管家,管账有几分本事,人也细心,也是个忠心之人。

“公子,您叫我们?”李忠躬身问道。

刘琦点点头,从案上拿起纸笔,一边写一边说:“陈武,你跟李忠去趟江夏,找黄祖麾下的甘宁。记住,要悄悄去,别让人知道。”

刘琦顿了顿,把写好的信折起来,又从抽屉里拿出个木盒:“这里面有黄金五十两,然后再从府中蜀锦十匹,你们携戴过去,亲手交给甘宁。”

“信里我写了,黄祖妒才,他的本事在黄祖那儿根本没用,若是他愿意助我,日后的荆州水师都督未必不能是甘宁。”

陈武和李忠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的惊讶。

有些惊讶这甘宁是何人,竟让刘琦如此许下如此厚诺。

但他们没多问,只是躬身应道:“属下遵命!”

看着两人拿着信和木盒出去,刘琦才松了口气。

甘宁这条线是是未来,能不能成还不好说,但至少刘琦迈出了第一步。

可光有甘宁还不够,眼下刘琦还急需要一个有谋略的人,一个能帮他规划未来的人。

想到“谋略”,刘琦的心跳突然加速。

刘琦猛地拍了下案几,眼睛亮得吓人:诸葛亮!对啊!卧龙诸葛亮!这时候的诸葛亮应该还在隆中隐居,还没被刘备请出山。

要是能把诸葛亮拉到自己麾下,那可比得了十个甘宁还管用!刘琦越想越激动,站起身在屋里踱来踱去。

诸葛亮有多厉害,有着后世知识的刘琦比谁都清楚——千古名相,经天纬地之才,还极重忠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名传千古!

要是有诸葛亮帮他,别说避开蔡氏的算计,就算想在汉末乱世里分一杯羹,甚至争天下,都不是不可能!

历史上刘备有了诸葛亮才三分天下,刘琦要是有了诸葛亮,还怕什么?

“丞相……”刘琦喃喃着,嘴角忍不住往上翘。

刘琦现在已经开始琢摸,怎么才能去隆中见诸葛亮,怎么才能把这位大神请出山。

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刘琦得先搞定去江夏的事,先把甘宁这条线稳住,然后从自己便宜老爹手中要到江夏太守后,手里有了点资本,再去见诸葛亮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