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浓,科考船的研究舱内却依旧灯火通明。七星盘与星枢镜并排置于检测台上,绿光交织间,星象图里的月牙形洞穴愈发清晰,连洞口边缘的岩石纹路都隐约可见。张教授凑近观察,手指在半空对着星象图虚画,语气难掩兴奋:“这月牙洞的形态,和‘守海录’里‘月映礁门,潮开秘径’的描述完全吻合!看来星枢镜不仅能辨路,还能强化七星盘的星象投射,这是我们之前没预料到的关键信息。”
海叔也凑过来,翻到“守海录”中对应页码,指着泛黄纸页上的手绘简图:“你们看,这里画的月牙洞旁边还有暗礁标记,刚好和星象图里洞穴周围的光点位置一致。之前我们只知道雾隐海脊有雾流,现在连入口的地形都摸清了,计划能更细致。”
直播间的观众早已炸开了锅,弹幕密密麻麻滚动不停。“刚准备睡觉,结果看到这一幕,瞬间精神了!”“星枢镜也太好用了吧,简直是探索神器!”“考古队这运气也太好了,两器共鸣直接解锁新线索!”张力握着直播设备,将镜头在星象图、“守海录”简图和两器之间来回切换,声音里满是激动:“各位观众,现在我们能确定,雾隐海脊的遗迹入口就是这个月牙洞。而且通过两器共鸣,我们还能看到洞口周围的暗礁分布,这对后续制定潜水路线至关重要。”
就在这时,小林突然指着检测仪器的屏幕喊道:“教授!您快看!七星盘和星枢镜靠近后,两者的能量波动频率完全同步了!”众人立刻围向仪器,屏幕上两条原本错开的波动线,此刻正重叠在一起,以相同的节奏上下起伏。张教授眼神一亮,立刻吩咐:“快记录下这个频率数据!再测试一下,要是把星枢镜移开,波动会不会恢复原样?”
小林赶紧操作仪器,小心翼翼地将星枢镜往旁边挪了十厘米。果然,屏幕上的两条波动线瞬间分开,七星盘的波动变得平缓,星象图里的月牙洞也淡了几分。“移开就不行了!”小林抬头汇报,“而且我发现,两者距离越近,能量波动越强,星象图也越清晰。”
守墓人头目站在一旁,若有所思地说:“按我们族里的传说,星枢器物本就是‘同源而生’,能互相感应也不奇怪。只是没想到,这种感应还能强化星象图的显示。说不定到了雾隐海脊,把星枢镜带到月牙洞门口,还能打开遗迹的大门。”
“有这个可能!”李岩刚从餐厅回来,听到这话立刻接话,“之前在暗沙群岛,也是用星枢钥对应星纹才打开的石门。这次有星枢镜帮忙,说不定能省不少功夫。不过雾流干扰信号是个大问题,刚才我和队员们讨论,要是潜水时罗盘失灵,光靠星枢镜辨路够不够?”
这话让众人都冷静下来。海叔放下“守海录”,眉头微皱:“‘守海录’里说‘雾流绕脊,针失其向’,意思是进入雾隐海脊范围后,普通罗盘会完全失效。星枢镜能辨路,但它显示的是星象指引,潜水队员在水下能不能准确判断方向,还得测试。”
张教授点点头,转向小林:“明天的检测计划得加一项——在模拟雾箱里测试星枢镜的方向指引功能,让潜水队员戴着夜视潜水镜配合,看看能不能准确找到预设的‘洞口’位置。另外,水下机器人的抗干扰信号装置也得重点调试,不能只靠人力。”
“我这就去调整明天的检测清单!”小林立刻拿出笔记本记录,笔尖在纸上飞快滑动。
直播间的观众听到“测试”“调试”,弹幕里的担忧又多了几分。“看来探索前要做的准备工作好多啊,希望能顺利。”“潜水队员在水下还要看星枢镜辨路,会不会很麻烦?”“抗干扰装置一定要调试好,不然机器人在里面失联就糟了!”
张力看到这些弹幕,对着镜头解释:“大家放心,我们不会打没有准备的仗。明天一整天,我们会分三组同时准备:第一组由张教授带队,负责检测七星盘和星枢镜的能量特性;第二组由李岩队长带领,测试潜水装备和星枢镜在模拟环境下的配合;第三组由小陈负责,调试雷达和水下机器人的抗干扰功能。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我们才会出发去雾隐海脊。”
话音刚落,指挥舱的小陈突然推门进来,手里拿着平板电脑:“张教授、李队,刚才我初步调试了雷达的抗干扰装置,在模拟雾流信号的环境下,雷达的探测范围能保持在五百米左右,比之前的两百米强多了。不过要是遇到强雾流,可能还会受点影响。”
李岩接过平板电脑,看着上面的雷达数据,点头说:“五百米已经不错了,至少能提前发现周围的暗礁。到时候让水下机器人先探路,把前方两百米的情况传回来,潜水队员再跟进去,这样更安全。”
“我还有个想法。”张教授突然开口,“既然七星盘和星枢镜能共鸣,或许我们可以制作一个小型的能量感应装置,把两者的共鸣频率输入进去。这样就算在雾流里,只要靠近遗迹,装置就能发出信号,相当于多了一个‘定位器’。”
“这个主意好!”小林眼睛一亮,“我之前做过类似的感应装置,只要有准确的频率数据,明天就能改装出来。到时候给每个潜水队员都配一个,再加上星枢镜,双重保险!”
守墓人头目也补充道:“我们守墓人有一套辨别星象方位的口诀,明天我可以教给潜水队员。虽然在水下看星象和在陆地上不一样,但结合星枢镜,应该能帮他们更准确地判断方向。”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原本还有些棘手的“雾流干扰”问题,渐渐有了清晰的解决方案。研究舱内的气氛重新活跃起来,连直播间的弹幕都变得乐观。“考古队也太厉害了吧,遇到问题立刻就有办法!”“有双重保险,感觉安全多了!”“守墓人头目的口诀听起来好神秘,想学!”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深夜十一点。张力看了眼时间,对着镜头说:“各位观众,现在已经很晚了,大部分队员明天还要早起做准备,我们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明天上午十点,我们会继续直播检测过程,带大家看潜水队员如何测试星枢镜辨路,还有小陈调试水下机器人。大家记得准时来看!”
关掉直播后,研究舱内的众人也开始收拾。张教授小心翼翼地将星枢镜放回特制的箱子里,叮嘱小林:“明天一早先测试星枢镜的续航,要是在雾隐海脊用着用着没电了,麻烦就大了。”
“放心吧教授,我已经准备好备用电源了,还会测试星枢镜在水下的防水性能。”小林一边点头,一边将检测仪器的电线收好。
海叔则将“守海录”仔细收好,对李岩说:“明天测试星象辨路的时候,我也去帮忙。‘守海录’里还有些关于雾流的应对方法,说不定能用上。”
李岩笑着点头:“那太好了!有您在,我们更有底。今天大家都累了,早点休息,明天还要忙一整天。”
众人陆续离开研究舱,只剩下守墓人头目还站在七星盘前。他看着星象图里的月牙洞,眼神复杂。过了一会儿,他轻轻叹了口气,将星枢钥从七星盘里拔出来,小心收好,才转身离开。
第二天早上八点,科考船上的队员们就已经忙碌起来。李岩带着潜水队员们在甲板上集合,准备前往模拟训练舱测试装备。小张背着潜水服,兴奋地对旁边的队员说:“你说今天测试星枢镜,会不会真的像守墓人说的那样,能准确找到‘洞口’?”
“肯定能!”另一个队员拍了拍他的肩膀,“昨天两器共鸣那么神奇,星枢镜肯定靠谱。不过你等会儿测试的时候别太激动,按步骤来,安全第一。”
与此同时,研究舱里,张教授和小林已经开始了检测。小林将星枢镜放在光谱分析仪下,屏幕上立刻显示出它的材质成分。“教授,星枢镜的材质和七星盘有百分之七十的相似度,都是含特殊金属的青铜,这应该就是它们能共鸣的原因。”
张教授凑过来看屏幕,点头说:“果然如此!这种特殊金属能传导能量,所以两者靠近时才能同步波动。再测试一下星枢镜在模拟雾箱里的显示效果。”
小林立刻将星枢镜放进旁边的透明雾箱里,按下按钮,雾箱里瞬间充满了白色的雾气,能见度不足一米。让人惊讶的是,星枢镜的镜面突然亮起柔和的蓝光,上面浮现出淡淡的星象纹路,即使在浓雾中也清晰可见。
“太神奇了!”小林忍不住感叹,“蓝光能穿透雾气,星象纹路也没模糊!”
张教授也露出笑容:“太好了!这样潜水队员在雾隐海脊的浓雾里,也能清楚看到星枢镜上的星象指引。接下来测试辨路准确性,让李岩他们过来吧。”
很快,李岩带着三名潜水队员来到研究舱。他们穿上潜水服,戴上夜视潜水镜,进入了另一个更大的模拟训练舱。训练舱里充满了模拟雾流的雾气,地面上用红线标出了一条“潜水路线”,终点是一个用纸板做的“月牙洞”模型。
守墓人头目站在训练舱外,对着里面的队员喊道:“记住我昨天教你们的口诀:‘天枢指北,天璇定东,天玑辨险,七星引途’。看着星枢镜上的星象,跟着天枢星的方向走,遇到岔路看天璇星,要是看到天玑星闪烁,就是前面有暗礁!”
里面的队员点点头,拿起星枢镜,开始按照口诀前进。一开始,队员还有些生疏,偶尔会偏离路线,但很快就熟练起来。星枢镜上的天枢星始终指向“月牙洞”的方向,当天玑星闪烁时,队员果然在前方发现了模拟暗礁的障碍物,顺利绕开。
训练舱外的张教授和李岩看着监控屏幕,脸上都露出满意的笑容。“很顺利!”李岩欣慰地说,“队员们掌握得很快,有星枢镜和口诀,在雾隐海脊应该能准确辨路。”
张教授点头:“现在就差水下机器人的测试了,去看看小陈那边怎么样。”
众人来到甲板上,小陈正围着一台银白色的水下机器人忙碌。看到他们过来,小陈立刻招手:“张教授、李队,快来看!我给机器人加装了高清夜视摄像头和抗干扰信号装置,刚才在海里试了一下,就算在模拟雾流里,信号也很稳定,还能实时传回清晰的画面。”
说着,小陈打开旁边的显示屏,上面出现了水下机器人传回的画面。即使在浑浊的海水中(模拟雾流环境),画面也能清楚看到周围的礁石和海草,甚至能看清礁石上的小海螺。
“太好了!”李岩拍了拍小陈的肩膀,“这样我们就能让机器人先潜入月牙洞,探查里面的情况,再决定要不要让队员进去。”
小张凑过来看显示屏,兴奋地说:“这机器人也太厉害了吧!比我们潜水员看得还清楚!有它帮忙,探索肯定顺利多了!”
就在这时,小林拿着一个小型的黑色装置跑过来:“教授!能量感应装置做好了!我把七星盘和星枢镜的共鸣频率输进去了,只要靠近星枢遗迹,装置就会发出滴滴声,距离越近,声音越响!”
张教授接过装置,试了试——当他拿着装置靠近七星盘时,装置立刻发出了清晰的“滴滴”声,而且离七星盘越近,声音越急促。“非常好!”张教授满意地说,“每个潜水队员带一个,再加上星枢镜和水下机器人,三重保险,足以应对雾隐海脊的挑战!”
海叔看着眼前的一切,笑着说:“现在准备工作都差不多了,检测数据也都合格,我们明天就可以出发去雾隐海脊了。”
李岩点头,看向队员们:“大家今天辛苦了!晚上好好休息,明天一早我们启航,前往雾隐海脊!”
“好!”队员们齐声回答,声音里充满了期待。
当天上午十点,张力准时开启了直播。他将镜头对准研究舱里的七星盘和星枢镜,以及甲板上的水下机器人,向观众们展示了一上午的检测成果。当观众们看到水下机器人传回的清晰画面,以及能量感应装置的测试效果时,弹幕里满是赞叹和期待。
“考古队准备得也太充分了吧!三重保险,安全感拉满!”“明天就能去雾隐海脊了,好激动!”“终于要揭开月牙洞的秘密了,坐等明天直播!”
张力看着弹幕,笑着说:“各位观众,经过一整天的紧张准备,我们已经做好了前往雾隐海脊的所有准备。明天早上八点,我们将启航前往雾隐海脊,预计后天上午到达。到达后,我们会先用水下机器人探查月牙洞的情况,再安排潜水队员进入探索。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的直播,一起见证雾隐海脊遗迹的秘密!”
直播结束后,科考船上的队员们开始收拾行李,将潜水装备、检测仪器、水下机器人等物资搬上补给船(将随科考船一同前往雾隐海脊)。夕阳再次洒在甲板上,给船只镀上一层暖光。李岩站在船头,望着远方的大海,眼神坚定。他知道,雾隐海脊的探索充满挑战,但只要队员们齐心协力,做好充分准备,就一定能揭开遗迹的秘密,离星枢文明的核心更近一步。
夜幕再次降临,科考船缓缓启航,朝着雾隐海脊的方向驶去。研究舱里,七星盘和星枢镜依旧散发着柔和的微光,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探索指引方向。所有人都在期待着,那片被海雾笼罩的海域,将为他们带来怎样的惊喜与秘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