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站的设备修复声,是这座废弃工厂百年来唯一的新声音。
但周卫国盯着那排老式发酵舱,摇了摇头。
唯一的难题摆在眼前,没有匹配的电力去驱动这些钢铁古董。
有人提议用战区拉来的现代发电机。
“不行。”周卫国立刻拒绝,“食契者的仪式必须纯粹,任何捷径都是亵渎。”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
一直沉默的苏姨,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一张从顿巴斯战区带回来的黑胶唱片。
“用它做能量引信,”她说,“配合这块地的地契编号,让它们的频率产生共振,就能启动初炉。”
所有人都愣住了。这听起来比神话还荒谬。
“但前提是,”苏姨看向周卫国,“你必须连续九次,完美完成九步揉面。一口气,不能断。”
周卫国没说话,只是脱下外套,盘膝坐于那尊被称为“初炉”的灶台前。
时间从凌晨走向黄昏。
八次失败。
每一次失败,他手背上那奇异的纹路就多一分龟裂,像是即将喷发的岩浆。
汗水滴入面团,瞬间被吸收,仿佛那面团也有生命。
第九次开始前,他闭上了眼。
脑海里浮现的,是顿巴斯战壕里,那两个年轻士兵分食最后一块黑面包时,止不住颤抖的嘴角。
他深吸一口气,掌心虚握,如纳冬日之雪,意念沉入丹田,守住中正平和。
这一次,他的双手甚至没有触碰面团。
那团浸透了他八次汗水的面团,竟开始自行升温、膨胀、揉捏。
下一秒,初炉的灶眼里,一簇幽蓝的火焰“轰”地一声凭空燃起,整座老旧工厂的地基都随之微微震颤。
柳金娜“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泪流满面地抚摸着温热的灶台,声音哽咽:“一百年了……炉火,炉火回来了。”
那天晚上,一个叫叶琳娜的短视频博主,只是想拍点莫斯科的夜景,却意外录下了老厂上空升起的一圈奇异光晕。
那其实是食物的香气与高空的冷空气凝结而成的微光。
她随手配了句文案:“莫斯科昨夜,有座废墟在发光。”
视频一夜爆火。
叶琳娜第二天就顺着地图找了过来,起初只想蹭一波热度。
她找到那个简陋的厨房时,周卫国正在给街坊分发刚出炉的韭菜盒子。
他看见了扛着设备的叶琳娜,没多问,只是递过去一个:“你拍的不是光,是饿了太久的人,还记得家的味道。”
叶琳娜下意识咬了一口。
滚烫的汁水混合着韭菜的辛香瞬间炸开,她却突然间泪流满面。
她的父亲是一名乌克兰裔的退役军官,参战后,已经三年没有回过家。
当晚,叶琳娜开启了直播,标题是“寻找发光的厨房”。
百万观众涌入直播间,看着周卫国沉默而专注地揉面。
突然,所有人的手机屏幕都卡住了。全城断网,关键词被政府屏蔽。
但就在此时,工厂外,数百名收到过免费韭菜盒子的市民自发地走上街头。
他们打开手机的手电筒,一束束光汇聚起来,在黑暗的城区里连成一条蜿蜒的光路,笔直地指向老厂的方向。
叶琳娜站在人群前,用尽全身力气对着镜头大喊:“他们能关掉网络,可他们关不掉香味!明天中午十二点,全城一起做韭菜盒子,我们用烟囱说话!”
直播信号彻底中断。
镜头最后的画面,定格在周卫国手中那本破旧的食谱上。
随着灶台的炉火升温,食谱的封底,一行几乎被磨平的小字,仿佛被热血唤醒,缓缓浮现。
食契者,不在册,不在名,只在烟火升起处。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