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战地记者靠韭菜盒子干停世界大战 > 第17章:苏姨的旧地图
换源:


       周卫国的手还停在衣袋口,海报被风吹得啪啪拍打门框,孩子画的“出征”最后一笔墨迹被吹散了,糊成一道斜线。

他低头看胸口,铜扣已经不烫了,但那股热劲儿像顺着血脉往脑子里走。

他转身回屋,把《九步揉面法》摊在桌上,封面朝上,铜扣搁在“老磨坊”那个X点上。

等了三分钟,没反应。他换了个位置,把铜扣挪到地图虚线起点——老街的位置,还是凉的。

试到第五次,他把铜扣贴在地图上那条虚线中间段,指尖刚松开,铜扣猛地一颤,烫得他缩手。

“有门。”他嘟囔一句,赶紧拿湿毛巾裹住铜扣降温,生怕它真烧起来。可再放回去,又没反应了。

他盯着地图,忽然发现铜扣每次发热,都是在他调整角度的时候,得是东南偏南,像老街灶台对着的日头方向。

他正拧眉,门框被人轻轻敲了两下。

抬头一看,苏姨站在门口,手里抱着个深棕色木盒,边角包着铜皮,锁扣锈得发绿。

她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头发扎得一丝不苟,像是专门来办大事的。

“你爷走前,把钥匙给我了。”她说,“说你有一天会用得上。”

周卫国愣住:“啥钥匙?”

苏姨没答,走进来把木盒放在桌上,从袖口掏出一把小铜钥匙,插进锁孔一拧。咔哒一声,盒盖弹开。

里面是张泛黄的纸,折了三层,边角卷着,像是被火燎过。

苏姨双手捧出,轻轻摊开——是一张手绘地图,墨迹深浅不一,上面标着“顿巴斯·老磨坊”,和他那本食谱里的地图一模一样,但更完整。

虚线从老街延伸出去,中途多了几个标记:晒干的韭菜、一口倒扣的锅、还有一行小字,“火起于冷灶”。

“这图,你爷亲手画的。”苏姨指着“老磨坊”位置,“那儿不是普通磨坊,是‘食契者’东欧总部。

一百年前,你太爷爷就在那儿,用一炉韭菜盒子,让两边士兵放下了枪。”

周卫国听得头皮发麻:“食契者?”

“吃饭的食,契约的契。”苏姨从盒底摸出一张老照片,递给周卫国,“你太爷爷,1916年在东线。

那天风雪封路,他带着炊事班在老磨坊搭灶,刚炸完一锅盒子,对面奥匈军队就冲出来了。”

她顿了顿:“按理说,该打。可你太爷爷没跑,拎着盒子走过去,往雪地上一放。

对方一个兵举枪要射,结果闻见味儿,手抖了。后来那兵掏出手帕,包着半块黑面包,说:‘我妈也放猪油渣。’”

周卫国接过照片,上面是雪地,几个士兵围着铁锅,有人在笑,有人在擦手。角落里,一个穿旧军装的男人正掀锅盖,眉眼和他爸年轻时一个样。

“停了两天。”苏姨说,“就因为那口饭。你太爷爷说,人饿的时候,枪最硬;可吃饱了,心就软了。后来他们管这叫‘食契’——不是投降,是认人。”

周卫国低头看地图,手指顺着虚线滑到“老磨坊”,忽然发现那X点周围画了个红圈,圈里写着“印在等扣”。

“啥意思?”

苏姨从盒子里抽出一根细针,蘸了红墨,在“老磨坊”上又画了个圈:“你手里的铜扣,是‘食契印’的另一半。

当年你太爷爷带回来一枚火漆印,你爷临走前藏在老磨坊墙缝里。扣是信物,印是凭证。两样合上,才算真正接上头。”

周卫国猛地想起食谱封面那个双头鹰火漆印,赶紧翻出来比对。苏姨把地图翻到背面,果然,也有一块火漆印的残迹,图案对得上,只是缺了一角。

“你这铜扣,”苏姨拿起它,翻到背面,“刻痕是不是少一横?”

周卫国凑近一看,铜扣内侧有道细纹,像是“契”字,但最后一横断了。

“补上这横,才算全。”苏姨从盒底抽出一张薄铜片,上面刻着完整的“契”字,“你爷留的。说等你真要走那一步,就焊上去。”

周卫国捏着铜片,手有点抖。他想起昨晚街坊们堵门守铺,想起施工队员闻见香味眼红的样子,想起莉娜说的“半个地球都在复刻你的厨房”。

原来不是巧合。

“所以……他们拆我铺子,是因为怕这个?”他指着地图,“怕有人真找到老磨坊?”

苏姨点头:“国际物资中转站是幌子。他们要的是地皮,好把老磨坊遗址彻底铲平。那边现在是交战区边缘,谁控制了那儿,谁就能掐断‘食契者’最后一条线。”

周卫国沉默片刻,忽然问:“你咋知道这么多?”

苏姨笑了下:“你太爷爷救过我爹。那年他被奥匈兵抓了,是你太爷爷拿一锅韭菜盒子换回来的。

从那以后,我们家就守着这张图,等周家人回来接这一棒。”

她把木盒推到他面前:“现在,轮到你了。”

周卫国盯着地图,忽然发现“老磨坊”旁边有个小标记,像是一捆晒干的韭菜。

“这啥意思?”

“暗号。”苏姨说,“你太爷爷留的。说要是后人去找印,就带一捆晒干的韭菜,挂在门把手上。

老磨坊现在没人住,但只要门上有这东西,就说明‘食契者’回来了。会有人开门。”

周卫国抬头:“可我怎么去?那边现在是战区。”

苏姨从盒底抽出一张泛黄的电报纸,上面印着几行摩斯码。

“你爷留的。”她说,“发到顿巴斯西线一个老频段。码文就一句:‘门上有干韭菜,周家来人了。’”

她把电报纸递过去:“玛露霞的爷爷是守频人。只要还有人听,就会有人开门。”

周卫国接过纸,指尖发沉。他忽然想起莉娜说的“接头方式”,原来早有人铺好了路。

“你爷走前说,”苏姨轻声说,“火不会灭,只要还有人愿意分一口饭。现在,你得去把那炉火,重新点起来。”

周卫国没说话,把电报纸折好,塞进内袋。又拿起铜扣,贴在地图上“老磨坊”的位置。

这一次,铜扣没烫。

但他知道,它在等。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