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四合院:别惹我傻柱! > 第37章 饥荒来临,贾家快要揭不开锅了!
换源:


       时间一晃,指针拨向了1959年的末尾。

凛冽的北风卷着哨音,从四九城光秃秃的街巷呼啸而过,刮在人脸上,疼得入骨。

持续了近两年的自然灾害,终于将它最狰狞的一面彻底展露出来。整个国家都勒紧了裤腰带,物资全面进入了凭票供应的紧张时期。粮站门口的队伍越来越长,人们脸上的神情也越来越麻木。

曾经热热闹闹的四合院,如今也安静了许多。

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飘出的不再是饭菜的香气,而是一种寡淡的、混杂着粗粮和野菜的清苦味道。餐桌上,油腥成了一种遥远的回忆,孩子们的哭闹声都透着一股有气无力。

在这片普遍的灰暗与萧索之中,后院何雨柱家,却兀自亮着一盏温暖而明亮的灯。

那扇紧闭的窗户里,透出的是与整个时代格格不入的富足与安逸。

何雨柱靠在椅子上,慢悠悠地看着炉子上砂锅里翻滚的浓白汤汁。系统空间里囤积的物资,是他对抗这个饥荒年代最硬的底牌。别说自家,就是把整个院子的人喂饱,也不过是九牛一毛。

他给自己和岳父文家,定下了雷打不动的标准。

顿顿有肉,餐餐有粮。

猪肉、羊肉、鸡鸭鱼,换着花样地做。精白米饭、雪白馒头,更是从来没断过。

就连妹妹何雨水,一个半大的丫头,嘴都被养刁了。前两天炖了一锅排骨,她还撅着嘴,说想吃红烧肘子了。

这份安稳,在如今这个年景,奢侈得近乎罪恶。

当然,何雨柱不是不懂人情世故的愣头青。他深知,一枝独秀,必然会招来风雨。

对于已经彻底倒向他,成了他“院内第一耳报神”的三大爷阎埠贵家,他从不吝啬。

今天一碗炖得酥烂的红烧肉,明天几个暄软喷香的白面馒头。

不需要多,但每一次都精准地投喂在阎家最饥饿的时候。这点小恩小惠,足以让精于算计的阎埠贵将他奉为上宾,把院里任何风吹草动,都第一时间送过来。

有亲近的,自然就有疏远的。

或者说,有被他主动隔绝在外的。

整个四合院里,日子最先亮起红灯的,就是中院的贾家。

贾张氏揣着一本农村户口,每个月的粮食定量,天然就比城里居民少了一大截。在年景好的时候,这点差距还不明显,可到了现在,每一粒米都金贵的时刻,这就成了要命的短板。

而秦淮茹,骨子里就不是个会过日子的女人。

她习惯了手头松泛,花钱大手大脚,更不懂得什么叫细水长流、规划用度。

以前,她还有“傻柱”这张长期饭票。

何雨柱的饭盒,是她家餐桌上最稳定的肉食来源。何雨柱的接济,是她填补家用亏空的最后一道防线。

现在,这条路被何雨柱亲手斩断,堵得严严实实。

贾家的日子,便如同断了源头的河流,迅速干涸见底。

没过多久,那只红漆的米缸,就空得能照出人影。墙角堆着的面袋子,也瘪得如同泄了气的皮球。

棒梗正是蹿个头的年纪,身体像一株拼命汲取养分的树苗。

可如今,他每天能分到的,只有一碗清得能看见碗底人影的棒子面糊糊。那糊糊稀得挂不住勺,喝进肚里,不一会儿就化成了一泡尿,只留下更强烈的饥饿感。

半个多月下来,这孩子眼窝深陷,两颊凹了下去,脸色蜡黄中泛着一层青气。唯独那双眼睛,在看到食物时,会迸发出一股骇人的绿光,像一头濒死的狼崽子。

贾张氏的耐心,最先被这无休止的饥饿消磨干净。

她每天搬个小马扎,像一尊门神似的戳在自家门口的老槐树下。她的视线,怨毒地锁定着后院何雨柱家的方向,嘴里的话,一句比一句刻薄,一句比一句恶毒。

“哎呦喂,这老天爷是瞎了眼了啊!”

她的嗓门又尖又亮,确保整个中院的邻居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有的人家,天天锅里炖着肉,嘴里冒着油,吃得肠肥脑满!也不说看看旁边快饿死的邻居,心都黑透了,烂了心肝的绝户头哦!”

“这是要遭天谴的呀!”

那阴阳怪气、指桑骂槐的声音,像一把钝刀子,在秦淮茹的羞耻心上来回地割。

她觉得丢人。

脸皮火辣辣地烧。

可腹中传来的“咕噜”声,和儿子那双饿到发绿的眼睛,却比任何羞耻感都更加真实,更加折磨人。

她掀开锅盖,看着锅里那点清汤寡水,又回头看了看炕上躺着,饿得哼哼唧唧的小当和槐花。

最终,所有的尊严和体面,都在生存的本能面前,被碾得粉碎。

她咬了咬牙,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猛地站起身。

厚着脸皮,就厚着脸皮吧。

总比一家人活活饿死强。

她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将希望寄托在了后院那位“德高望重”的一大爷身上。

她快步穿过中院,来到易中海家门口,连门都顾不上敲,一把推开。

一进门,不等开口,那积攒了许久的委屈、绝望和饥饿,瞬间冲垮了她最后的防线。

眼泪,毫无征兆地决堤而下。

“一大爷……”

她的声音哽咽着,带着剧烈的颤抖。

“您可得……可得给我们家做主啊!”

秦淮茹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死死抓着易中海的裤腿,放声大哭。

“我们家……我们家真的要断炊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