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怀月吹动火折子,将密信燃尽。
手里摩挲着那枚铜制箭囊模型,指尖反复碾过内壁“宁折不弯“四个字。
月光透过亭柱的缝隙落在图纸上,将飞檐的曲线拓印在她袖口——那里还沾着桐油的深色痕迹,像极了赵涔亦甲胄上的锈斑。
“师父,陆监军又在帐房里喝醉了。“陈浅抱着块新雕的木牌跑进来,牌上“听雨亭“三个字的笔画里还嵌着木屑,“他说要给亭角挂玛瑙帘子,净安说佛经里讲奢靡是罪过。“
江怀月抬头时,正看见陆修远摇摇晃晃地从月亮底下走过,手里举着个空酒坛,背影在石板路上拖得又细又长。
他那件月白锦袍的下摆沾了泥,想来是方才往山下去时跌的。
“别管他。“她将箭囊模型塞进袖中,伸手摸了摸陈浅的头,“把这块牌挂到西檐去,那边风大,得用铜钉钉牢。“
陈浅噘着嘴跑开时,净安正蹲在墙角数念珠,小沙弥忽然抬头道:“江施主,陆监军方才对着月亮喊'哥'。“
江怀月握着木尺的手顿了顿。
她想起陆曼兮信里提过,陆修远幼时总跟在兄长身后,像条甩不掉的小尾巴。
此刻帐房方向传来器物碎裂的声响,想来是又摔了酒坛。
三更天时,江怀月改完最后一张斗拱图纸,忽闻帐外有极轻的脚步声。
她吹灭油灯的瞬间,看见窗纸上映出个踉跄的人影——陆修远正举着支狼毫,在帐门的立柱上写字。
天快亮时,她去查看,柱上竟刻着行歪斜的字:“西北有孤狼,守土不思乡“。
笔画深得几乎要凿穿木头,末尾的墨点晕开,像滴凝固的血。
督查院的第三封密信是趁夜送来的,这次连火漆都省了,只在信封里塞了半枚断裂的玉佩。
江怀月认得那是陆修文的私印,陆曼兮曾拿给他们看过,说兄长总戴着它。
“公子,督查院的人已经在山下扎营了。“随从的声音带着哭腔,“他们说......说再拿不到证据,就要把尚书大人......“
“滚。“陆修远将玉佩按在《寒江独钓图》上,渔翁的斗笠正好遮住断裂处,“告诉他们,江怀月是块捂不热的石头,赵涔亦的书信早被山风吹跑了。“
随从退下时,帐门被风撞得吱呀响。
陆修远忽然抓起案上的狼毫,蘸着砚台里的残墨往纸上泼——他画了片翻涌的浪,浪尖上漂着个小小的亭,亭角的铜铃正往西北方摇。
这日午后,江怀月正在给听雨亭的暗格装机关,陆修远摇着扇子过来,漫不经心道:“听说暗格的锁芯得用七根不同的木料?“
她握着刻刀的手没停:“陆监军连这个都知道?“
“家父当年修皇陵时,我偷看过图纸。“他蹲下来,指尖点了点暗格底部的凹槽,“这里该嵌块磁铁,防潮湿。“
江怀月抬眼时,正撞见他眼底一闪而过的恳切,像个讨要糖吃的孩子。
她忽然明白那些醉后的胡话、柱上的刻字,都是他藏不住的真心话——这只披着纨绔外衣的困兽,正用自己的方式撕咬着无形的网。
“陈浅说你要挂玛瑙帘子。“她忽然笑了,“不如改成铜铃?西北的风穿过三层飞檐时,会像军号声。“
陆修远的扇子“啪“地合上:“就依你。“
两日后,督查院的人闯进工地时,陆修远正指挥工匠往亭角挂铜铃。
那些铜铃是他让人连夜熔了自己的玉佩做的,铃舌上都刻着极小的“宁“字。
“陆监军,该交东西了。“为首的校尉皮笑肉不笑。
陆修远往亭柱上一靠,手里的扇子指着江怀月:“她连块彩石都不肯收,哪来的书信?“
校尉的目光扫过那些铜铃,忽然冷笑:“那就拆了这亭,我不信找不出蛛丝马迹。“
江怀月正要开口,却被陆修远按住手腕。
他摇着扇子走到校尉面前,声音里带着酒气却字字清晰:“这亭是少府监批的工事,要拆?先问过我手里的尚方宝剑。“
那柄剑是他离京时父亲硬塞的,此刻亮出来,寒光映得校尉后退半步。
陆修远忽然笑了,笑声里满是豁出去的坦荡:“家父说了,陆家儿郎,宁死不做构陷忠良的事。“
亭角的铜铃忽然一阵乱响,像是在为这句话喝彩。
江怀月望着陆修远挺直的背影,忽然想起他画的那只飞鸟——原来有些翅膀,看着花哨,实则藏着冲霄的力气。
夜里,江怀月将赵涔亦的信塞进暗格,锁芯转动时发出清脆的声响。
她摸出那枚箭囊模型,将它嵌在暗格最深处,与箭簇、图纸挤在一起,像群相互取暖的困兽。
帐房里,陆修远将《寒江独钓图》卷起来,塞进床底。
他摸出妹妹的信,在“江录事人如其名“那句下面画了个小小的箭头,指向西北方。
窗外的铜铃声乘着风去了很远,恍惚间竟真像军号,在群山里荡出绵长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