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春天来得迟疑不决,三月已至,窗外仍是一片灰蒙。
但在这个寂静的午后,林静淑的世界却正在悄然发生一场革命。
一切始于陈序寄来的那套智能家居设备。
起初,那只是一个表达关心的礼物,却意外地成为了一扇窗,透过它,林静淑窥见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设备安装那天,陈序通过视频远程指导。
看着儿子在屏幕那端熟练地讲解着各种功能和设置,林静淑忽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距离感——
不是地理上的,而是认知上的。
儿子的世界充斥着这些她完全不懂的语言和概念,而她却还在用“多穿衣服”这样原始的方式表达关爱。
那一刻,一个决心在她心中萌生:
她要学习,要理解儿子的世界。
第一步是学习使用那套智能设备。
陈建国对此兴趣缺缺,但林静淑却表现出惊人的毅力。
她特意买了一个笔记本,认真记录下每一个操作步骤:
“开机:长按中间按钮3秒”
“连接Wi-Fi:选择家里网络,输入密码(见最后一页)”
“查看数据:点‘历史记录’,选日期...”
最初的日子充满挫折。
她常常按错按钮,忘记密码,甚至不小心重置了整个系统。
有一次,设备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吓得她差点把平板电脑扔出去。
后来才知道那只是湿度异常的提醒。
但林静淑没有放弃。
她加入了设备的用户群,虽然大部分讨论她都看不懂,但还是勇敢地提问:
“请问‘固件升级’是什么意思?”
“‘云端同步’需要一直开着吗?”
群里的年轻人很友善,耐心解答这个“可爱的阿姨”的问题。
渐渐地,她不仅掌握了基本操作,还能帮陈建国设置服药提醒,监测家里的温湿度变化。
初步的成功给了林静淑信心,她决定向更深的领域进军——
学习使用儿子常用的那些APP。
她先是下载了一个技术论坛APP,那是陈序经常提到的。
打开后的界面让她眼花缭乱——
满屏的英文缩写和技术术语,像是另一个世界的语言。
“API”
“SDK”
“开源”
“前后端”...
这些词汇对她来说如同天书。
但她没有退缩,而是开始了艰难的“翻译”工作。
她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每一个不认识的词汇,仔细阅读解释,然后在笔记本上用自己的话重新定义:
“API:就像点菜时的菜单,告诉厨房(系统)我想要什么”
“开源:大家一起做菜,食谱公开,谁都可以改进”“BUG:菜里的虫子,需要挑出来”
这个过程缓慢而艰难,有时一个概念要研究好几天才能勉强理解。
陈建国看她如此投入,既心疼又好笑:“静淑,你这是要考大学啊?”
林静淑头也不抬:“我不求精通,只求能听懂儿子在说什么。”
最艰难的挑战发生在一个雨夜。
林静淑在论坛上看到一个热帖,讨论的正是陈序公司开发的产品。
她兴奋地点进去,却发现完全跟不上讨论节奏。
更让她焦虑的是,有些人似乎在批评产品的某个功能,而她是如此想为儿子辩护,却连争论的焦点都搞不清楚。
那一刻,深深的无力感几乎将她淹没。
她关掉平板,坐在黑暗中,任由泪水无声滑落——
她与儿子的世界,隔着的不是山河,而是整个时代。
但第二天清晨,林静淑又打开了那个让她挫败的帖子。
这次,她不再试图理解全部内容,而是专注于一个最基础的概念:“用户界面”。
她查阅资料,看视频教程,甚至偷偷观察陈序公司产品的设计。
渐渐地,她开始明白那些讨论在说什么了。
突破发生在周末的视频通话中。
陈序无意中提到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接口兼容性问题”,林静淑下意识地接话:
“是不是就像中餐和西餐的餐具不匹配?”
陈序愣住了,惊讶地看着母亲:
“妈,您怎么知道这个概念?”
林静淑的脸一下子红了,支吾道:“就...随便看看学的。”
陈序的眼中闪过惊喜和感动。
他耐心地向母亲解释了那个问题的具体情况,而林静淑虽然只能理解三四成,却第一次感觉真正参与了儿子的世界。
这次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林静淑。
她开始更加系统地学习,甚至报名了一个面向老年人的线上数码课程。
课程班的群里大多是和她年龄相仿的学员,大家的进步速度都很慢,但彼此鼓励,氛围温暖。
林静淑发现自己不再是唯一“落后”的人,这种共同体感减轻了她的焦虑。
与此同时,她注意到智能设备数据显示,儿子家的湿度每晚都会异常升高。
这个发现让她既好奇又担心——
是设备故障,还是真的有什么变化?
她不敢直接问儿子,而是开始更加密切地关注相关数据,试图从中找出规律。
这个过程意外地锻炼了她的数据分析能力,她学会了做简单的图表和对比分析。
四月的一个下午,林静淑在浏览科技新闻时,偶然点进了一个编程入门网站。
她被那些看似神秘的代码吸引,鬼使神差地开始了最不可思议的学习尝试——
了解编程基础。
最初的一周简直是灾难。
她无法理解为什么“Hello World”要写得那么复杂,搞不清变量和常量的区别,更别提循环和条件语句了。
但慢慢地,一些概念开始在她心中生根。
她发现编程和烹饪有奇妙的相似性:
都需要准确的“配方”(算法),都需要按步骤执行,都会因为一点小错误而全盘失败。
她甚至尝试写了几行最简单的代码,虽然满是错误,但当那个小小的程序最终运行成功,在屏幕上显示出“您好,世界!”时,她激动得差点叫出声来。
那天晚上,她特意在视频通话中“不经意”地提到了这个成就。
陈序的反应超出她的预期——
他不是礼貌性地表扬,而是真正感兴趣地问了很多细节,甚至给她推荐了几个更好的学习资源。
“妈,您真的很有天赋!”
陈序的赞叹发自内心。
林静淑的脸红了,心里却像喝了蜜一样甜。
学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有一次,她不小心点击了钓鱼链接,差点造成信息泄露;
还有一次,她误操作删除了所有学习笔记,伤心了好几天。
但每一次挫折后,她都能重新开始。
陈建国从最初的不解,到后来的支持,甚至偶尔也会凑过来学一点:“静淑,这个‘扫码支付’怎么用来着?”
最大的转变发生在林静淑自己身上。
她发现自己不再那么害怕新事物,面对陌生APP时不再手足无措,甚至能帮老姐妹们解决一些手机使用问题。
更重要的是,她与儿子的交流方式彻底改变了。
现在,他们可以讨论更多话题,从科技新闻到创新理念,虽然她的理解还很浅显,但至少能跟上儿子的思路了。
五月的一个傍晚,林静淑在分析儿子家的湿度数据时,突然发现了一个规律:
湿度异常升高总是在周三和周五晚上发生。
这个发现让她心跳加速。
她不敢确定这意味着什么,但某种直觉告诉她,这或许与儿子提到的“有个人可能不错”有关。
她没有像以前那样直接追问,而是决定继续观察,同时更加努力地学习——
她想要在真相大白时,能够真正理解儿子的世界。
那天晚上,她做了一个梦。
梦中,她不再是那个被科技抛在后面的母亲,而是能够与儿子并肩同行的人。
他们用同一种语言交流,分享同一个世界的喜悦与困惑。
醒来时,林静淑的眼中闪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她知道,这场学习之路才刚刚开始,但每一步都让她离儿子的世界更近一点。
窗外的北方春天终于完全到来,嫩绿的新芽爬上了枝头。
林静淑打开窗户,让清新的空气流入房间,然后拿起平板电脑,开始了新一天的学习。
在这个数字时代,爱有了新的表达方式——
不是我为你改变,而是我愿走进你的世界,理解你所热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