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公元一六八年,汉桓帝驾崩,新帝继位,这些被罢免了官职的氏族的心思,又开始活络了。】
【于是以陈蕃为首的一批氏族,又想联合外戚来消灭宦官,不过还是失败了。】
【陈蕃等人是被下狱处死,大量的士族被流放。】
【这个陈蕃就是后来王勃滕王阁序里的,徐孺下陈蕃之,里面的陈蕃。】
弹幕飞出:
“被禁锢的士族在桓帝死后看到转机,太傅陈蕃联合大将军窦武,试图借12岁汉灵帝即位之机清除宦官集团。”
“陈蕃作为“三君”之首,其“大丈夫当扫除天下”的理念,与诛宦目标高度契合。”
“窦武虽为外戚,却以“赏赐悉散太学生”收买士心,其政治操作明显效仿王莽模式。”
“史载他刻意选择疏宗刘宏继位,实为延续外戚专权。”
“以曹节为首的“十常侍”集团,已形成严密情报网,通过尚书台监控朝臣动向,并掌控禁军调度权。”
“陈蕃借建宁元年五月,日食天象,向窦太后进言“斥罢宦官”但太后仅同意处死管霸等次要宦官,保留曹节等核心成员。”
“窦武调兵符节被尚书台宦官偷看,朱瑀等十七名宦官歃血为盟,先发制人,控制汉灵帝和太后,伪造诏书,夺取兵权。”
“时年七十余岁的陈蕃,率门生八十余人,持刀冲入承明门,高呼“大将军忠以卫国”最终被宦官王甫指挥的禁军围攻,死于乱刀之下。”
“政变后宦官完全掌控尚书台与禁军,三公九卿形同虚设。”
“幸存的汝南袁氏、弘农杨氏等大族转向地方经营,袁绍养死士三千。”
大唐位面。
李世民看着天幕上的内容,微微皱眉,良久开口道:“此乃东汉之祸乱根源也。”
“士族、外戚、宦官三方争斗,各怀私心,皆为权力所惑。”
“陈蕃虽有扫除天下之志,然行事操切,联合窦武却未谋周全,终致失败。”
“那窦武欲效仿王莽专权,私心太重,难成大事。”
“而宦官集团狡黠阴狠,掌控关键,先发制人,致使局势失控。”
“如此内耗,朝廷纲纪尽毁,三公九卿沦为虚设,实乃国家之不幸。”
“汝南袁氏、弘农杨氏等大族转向地方经营,为日后割据打下基础。”
“朕以为,治国当平衡各方势力,以公心为本,若皆为私利争斗,国将不国啊。”
说罢,他轻轻摇头,眼神中满是对东汉局势的惋惜。
【两次党锢之祸以后,氏族和宦官之间的阶级矛盾,算是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但是,还是有些氏族把希望放在新帝身上,毕竟当时的皇帝只有十几岁。】
【这以后长大了搞不好能看见宦官当权的弊端,配合氏族去收拾宦官。】
【可是这些人想的还是太多了。】
【汉桓帝死的时候没有儿子,所以就把宗室里面的刘宏给提拔上来当了皇帝。】
弹幕飞出:
“士族幻想灵帝成年后,会像桓帝诛梁冀那样,清算宦官,却忽略了两个关键,灵帝由宦官曹节等人拥立,自幼受其控制。”
“宦官已通过“西园卖官”等制度性腐败,深度绑定皇权。”
“汉桓帝驾崩,膝下无子嗣。面对皇位继承危机,窦太后与其父窦武,主导决策,从宗室中选定解渎亭侯刘宏继位。”
“选择他的核心原因,幼主便于外戚与宦官集团,继续掌控朝政。”
“出身偏远宗室,无复杂政治根基,各方势力较易接受。”
“作为汉章帝直系后裔,符合宗法继承的底线要求。”
“窦氏为强化合法性,散布“赤德衰微,黄天当兴”等预言,为刘宏继位营造天命氛围。”
光武帝位面。
刘秀看着这些内容,不由得微微摇头,长叹一声道:“这氏族把希望寄托于幼帝,终究是错付了。”
“那灵帝既由宦官拥立,自幼受其控制,又与宦官深度绑定皇权,怎会轻易清算宦官?”
“窦太后与窦武选这出身偏远宗室的刘宏,虽便于各方掌控朝政,却也埋下了祸根。”
“这赤德衰微,黄天当兴的预言,不过是为其继位营造天命氛围罢了,又岂能真正挽救汉室。”
“如此一来,氏族与宦官的矛盾只怕会愈演愈烈,汉室江山岌岌可危呐。”
说罢,他目光深邃,似是透过这些文字看到了那风雨飘摇的汉室未来,心中满是忧虑。
【这个十几岁的小皇帝是谁呢,他就是被后世评价为,最会玩、且荒淫无道的皇帝,汉灵帝。】
【汉灵帝有多会玩,估计建了酒池肉林的商纣王见了,都要大呼,真会玩,我也想试试。】
【当时的皇宫里面不能拉马车,于是宦官为了讨好汉灵帝,就精心挑选了四头驴送进皇宫。】
【汉灵帝一看见就如获至宝,每天是亲自驾驶这些驴车在皇宫里边散步。】
【消息传到京城里边,引得外面的这些官僚贵族都纷纷模仿。】
【驴子也是在这一刻,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弹幕飞出:
“若论荒淫奢靡的“创意”汉灵帝刘宏的玩法,确实让商纣王的“酒池肉林”都显得保守。”
“这位东汉帝王凭借超乎想象的荒唐行径,硬生生将皇宫改造成了大型游乐场,其中“驴车风潮”堪称古代行为艺术的巅峰之作。”
“汉灵帝对驴车一见倾心,每日亲自执鞭驾驴,在皇宫飙车撒欢,甚至在上林苑纵情驰骋。”
“京城贵族争相效仿,驴价暴涨至“一驴难求”市井戏称“皇家带货顶流。”
光武帝位面。
刘秀眉头紧锁,看着这些内容,冷哼一声道:“这汉灵帝如此荒诞,置天下苍生、祖宗基业于不顾,实乃汉室之耻!”
“那商纣王虽也荒淫,但汉灵帝竟在皇宫玩驴车,引得贵族效仿,致使驴价飞涨,成一时之荒唐风气,实在是昏庸至极。”
“他不思治理朝政,却沉迷于这些玩乐之事,如此作为,怎能不令天下大乱。”
“我刘秀当年披荆斩棘,恢复汉室,本望后世子孙能励精图治,守护这大汉江山,不想竟出了这等荒淫无道之君,若他身处我这时代,定要好好教导他何为君主之责,切不可再如此胡作非为,否则汉室江山迟早会毁于他手。”
说罢,他缓缓摇头,眼中满是痛心与无奈。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