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出海捕鱼,我被航母舰队追着跑? > 016、你怎么知道参数的?你还懂这个公式?
换源:


       “小苏同志!正想去找你呢!没想到在这儿碰上了。”刘教授显得十分兴奋,他指了指身旁的老者,介绍道:“这位是李国文院士,我们国家船舶重工和水中兵器领域的泰斗,也是我们这次技术分析的总顾问。”

苏明一听,心中肃然起敬,连忙恭敬地问好:“李院士您好!”

李国文院士面容和蔼,推了推眼镜,仔细打量了一下苏明,眼中带着欣赏和一丝好奇:“小伙子,你好。你的事情,老刘都跟我说了。真是英雄出少年啊,不,是出青年!用鱼竿钓起潜航器和导弹,这简直是奇迹!”

苏明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院士您过奖了,就是运气好,巧合罢了。”

“巧合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李院士笑了笑,语气转为正式,“我们正好有些关于那两件‘渔获’的技术细节想找你了解一下,不知道你现在方不方便?我们去实验室谈。”

“方便!当然方便!”苏明立刻点头。

李海见状,也笑道:“那正好,一起去吧。领证书也不急这一会儿。”

于是一行人改变了方向,向着基地深处守卫更加森严的实验室走去。

进入实验室,苏明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各种他叫不上名字但一看就非常精密的仪器设备闪烁着指示灯,工作台上摆放着各种工具和测量仪器。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前方一块巨大的黑板,以及黑板下方一张长长的实验桌。

桌子上,正是那枚已经被完全拆解开的“捕鲸叉”导弹的零件!从战斗部壳体、引导头、到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叶片、燃料泵、以及密密麻麻的电路板和线圈,都被分门别类、小心翼翼地放置着。

得益于【捕鱼计算机大脑】技能,苏明的目光扫过这些零件,脑海中瞬间就浮现出它们的三维结构、功能以及在整弹中的位置,甚至能大致判断出一些部件的磨损情况和工艺特点。

刘教授走到黑板前,黑板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复杂公式和参数符号,他指着其中一部分,对苏明说道:“小苏同志,我们目前正在尝试逆向推演这枚导弹的弹道轨迹和它最后阶段的行进数据。这对我们理解它的制导逻辑和性能边界非常重要。根据我们的初步分析,它坠海前应该处于动力耗尽后的惯性滑行阶段。你发现它的时候,它是否还在移动?大概是什么速度?什么角度?朝哪个方向?”

李海在一旁听着,有些不解地问:“刘教授,这些数据这么重要吗?还需要专门计算?”

李国文院士接过话,解释道:“非常重要,李队长。这涉及到导弹的末端制导精度、稳定性以及对抗干扰能力的核心参数计算。通过它的最终运动状态,我们可以反推出很多关键信息。不过计算过程确实非常复杂,涉及流体力学、弹道学、控制理论等多个领域。”

这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苏明身上。

苏明凝神回忆了一下昨天水下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技能赋予他的强大记忆和分析能力让他能清晰地回溯每一个细节。

“我当时下潜的深度大概在十五米左右,可能因为水流影响,实际感觉更深一些。”苏明一边思考一边说道,“那枚导弹……它并不是完全静止的,我感觉它还在非常缓慢地移动,速度大概就像人慢慢走路那样?角度的话,弹头稍微向下倾斜,大概……大概30度左右的样子。方向是朝着东北方向。”

刘教授和李院士一边听,一边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不时地抬头看向黑板上的公式,眉头微蹙,似乎在验算着什么。

苏明也看着黑板上那繁杂的公式,【捕鱼计算机大脑】飞速运转,瞬间就理解了这些公式的目的和其中几个关键参数的物理意义。但同时,他也敏锐地发现了几处因为假设条件不完善而导致的漏洞和计算结果的不确定性。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刘教授,李院士,冒昧问一下,你们现在是不是在尝试计算这枚导弹的声呐自导作用距离和末段锁定概率?”

此话一出,实验室里瞬间安静了一下。

刘教授和李院士几乎同时抬起头,脸上写满了惊讶和难以置信!这个计算模型的核心目的,正是为了推演导弹的声呐导引头在复杂水文环境下的有效作用距离和成功捕获目标的概率!这可是高度专业的内容,一个钓鱼博主怎么会一眼就看出来?

“小苏同志,你……你怎么知道?”刘教授惊讶地问道。

苏明早就想好了说辞,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解释道:“我大学的时候是学机械工程的,对数学模型和流体计算有点兴趣,自学过一些相关的书籍和论文。刚才看黑板上的公式,感觉有点眼熟,就瞎猜了一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