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的校门透露着一种英式建筑的庄重,娄晓娥背着皮质书包,脚步轻快地走进校园。
自从进入商科预科班,她的生活就被讲义、课堂讨论和同学聚会填满,连回娄家公寓的时间都变得寥寥无几,更别说和朱熹见面了。
这天傍晚,娄晓娥难得早归,刚进门就看见朱熹坐在客厅的餐桌旁,对着一叠图纸写写画画。
桌上摊着快餐店的装修设计图,铅笔标注着厨房、收银台、用餐区的位置,密密麻麻的字迹透着专注。
“朱熹,你还在忙啊?”娄晓娥放下书包,语气里带着几分生疏的客气。
朱熹抬头看了她一眼,点头笑了笑:“嗯,在改装修图,想把厨房的动线再优化一下。你今天下课挺早。”
“是啊!今天没晚自习。”娄晓娥在他对面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一时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以前在京城四合院,还有偷渡来港的货轮上,她总缠着朱熹说话,从家常琐事聊到对未来的幻想,可现在,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
如今她满脑子都是课堂上老师讲的“供需理论”,还有同学约好周末去浅水湾野餐的计划。
这些话题,好像跟眼前这个忙着开快餐店的人没什么交集。
朱熹察觉到了她的局促,却没主动找话题。
他低头继续改图纸,心里清楚,这种疏离不是偶然。
自从娄家在香港安顿下来,娄振华夫妇对他的态度就悄然变了。
以前在船上,谭雅丽会拉着他问北方的家常菜怎么做,娄振华也会跟他聊几句京城的旧事;可现在,他们虽然依旧客气,会给他留饭,会帮他介绍食材供应商,却绝口不提他和娄晓娥的关系。
有一次,谭雅丽甚至旁敲侧击地问他:“朱熹,你快餐店开起来后,打算在香港长期待下去吗?有没有想过找个本地的姑娘成家?”
这话里的意思,朱熹听得明白。
娄家当初默许娄晓娥“绑架”他来港,不过是走投无路时的无奈之举罢了。
那时他们刚逃离京城,在香港无依无靠,需要一个可靠的人帮忙,而他会做饭、能打架,恰好成了那个“合适的帮手”。
可现在,娄振华凭着旧人脉重新站稳了脚跟,娄晓娥也成了港大的学生,他们又怎会真心接纳一个“厨子”做女婿?
香港是个现实的地方,娄家需要的是能帮他们巩固地位的联姻对象,是家世清白、受过高等教育的公子哥,而不是他这个毫无背景、连过去都记不清的人。
朱熹对此毫不在意。
前世身为天启皇帝,他见惯了后宫的尔虞我诈,也看透了男女情爱不过是权力与利益的附属品。
对他来说,娄晓娥的热情似火,更多是离婚后的情感空虚,是乱世中的依赖,是女人叛逆寂寞期的冲动,而非真正的爱情。
他的目标从来不是娶妻生子,而是借着系统的力量积累积分、提升能力,早日找到重返大明、扭转乾坤的方法。
开快餐店不过是积累资本的手段,他怎会把精力浪费在儿女情长上?
几天后,娄振华请朱熹吃饭,算是感谢他这段时间对家里的帮忙。
饭桌上,娄振华频频给朱熹夹菜,话里话外却都在提娄晓娥的学业。
“朱熹,你也知道,晓娥能进港大不容易,将来毕业后,我打算让她去洋行实习,或者去国外读个硕士。”娄振华放下筷子,语气诚恳,“她还年轻,未来的路还长,得多为她的前途考虑。”
朱熹端起酒杯,笑了笑:“娄先生说得对,晓娥聪明,肯定能有好前程。”
他明白,这是娄振华在变相提醒他,不要再对娄晓娥有任何念想。
“你是个好孩子,踏实、能干。”谭雅丽也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惋惜,“等你快餐店开起来,要是有需要帮忙的地方,我们还会帮你。只是晓娥……她心性还不定,你们以后还是保持点距离,对你们都好。”
“我明白。”朱熹点头,没有丝毫犹豫,“我一直把晓娥当妹妹看,以后也会注意分寸。”
这话让娄振华夫妇松了口气,饭桌上的气氛也轻松了不少。
他们或许没想到,朱熹会如此干脆,却不知道,这正是朱熹求之不得的结果。
从那以后,娄晓娥和朱熹的见面更少了。
偶尔在公寓碰到,也只是简单打个招呼。
娄晓娥会跟他说“朱熹哥,我最近在忙考试”,他会回应“加油,注意休息”,再无多余的话。
有一次,娄晓娥提到班里有个男生追求她,男生的父亲是香港本地的商人,家里开了好几家百货公司。
她说这话时,眼神里带着几分少女的羞涩,朱熹只是笑着祝福她:“挺好的,要是合适,就多了解了解。”
娄晓娥看着他平静的表情,心里忽然有些失落。
她想起在四合院和货轮上,她有需求时,是朱熹满足了她;她不开心时,还是朱熹用温暖的肩膀给自己依靠。
这样的满足和美好幸福感是那个许大茂从未给过的……
那时她觉得,这个男人能给她安全感。
可现在,她站在港大的校园里,接触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才发现自己以前的想法有多幼稚。
父母跟她谈过几次,跟她分析利弊,告诉她“门当户对”的重要性,她虽然一开始反驳,可看着身边同学讨论的都是“家族生意”“海外留学”,她也渐渐明白,朱熹和她,早已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这天晚上,朱熹忙到深夜才回到公寓。
客厅里留着一盏灯,茶几上放着一张纸条,是娄晓娥写的:“朱熹,我下周要去英国参加夏令营,大概一个月才回来。你的快餐店要是开业了,记得告诉我。”
朱熹拿起纸条,看了一眼就放进了抽屉。
他走到阳台,望着香港的夜景,霓虹闪烁,海风拂面。
他知道,那段始于感恩、寂寞和绑架的畸形关系,终于在这座现实的城市里,走向了它必然的终点。
没有失落,没有遗憾,只有一种卸下包袱的轻松。
他转身回到书桌前,重新拿起快餐店的装修图。
接下来,他要专注于自己的计划,在香港闯出一片天,为重返大明积累足够的力量。
至于娄家,至于娄晓娥,不过是他人生旅途中的一段插曲。
过了,就过了。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