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惊讶的钟正国,省常委一大半跟赵立春混了?
汉东省委常委会的会议室
窗帘拉得严严实实,长条会议桌上方的白炽灯把每个人的表情照得清清楚楚。
钟正国坐在主位上,手指重重敲了敲桌面,目光先落在赵立春身上,再扫过在座的常委——省委副书记高志明、常务副省长李建国、纪委书记张卫东、组织部长王丽萍、政法委书记梁群峰、宣传部长周海明,最后停在梁群峰脸上。
顿了顿,钟正国缓缓的开口道:“今天临时召开常委会,主要是针对红星集团整合过程中的问题,特别是赵立春同志的工作方式,咱们得好好议一议。”
话音刚落,政法委书记梁群峰立刻起身,把一份整理好的“问题清单”推到桌中央:“钟书记说得对!赵省长推动红星集团整合,表面是‘国企改革’,实则有不少冒进甚至违规的地方。”
赵立春看了一眼梁群峰,问道:“哪些地方?”
梁群峰立刻开口道:“第一,五千万贷款绕开省委财经小组审议,直接让省银行批了,这是把个人权力凌驾于制度之上;第二,赵小蕙同志正科级底子,却掌握正处级实权,人事安排不符合程序;第三,合并的钢铁厂、橡胶厂负债近两千万,全压给红星集团,这不是‘甩包袱’是什么?说句不好听的,这算不算以权谋私,给自家女儿铺路?”
梁群峰的话像颗石子扔进水里,会议室里顿时有了小声议论。
钟正国适时补充道:“我不是反对改革,但改革得讲规矩、讲章法。赵立春,你是不是觉得红星机械厂有点起色,就可以不顾流程了?万一贷款还不上、合并企业继续亏损,这个责任谁来担?汉东的国企改革不能这么冒进!”
赵立春坐在椅子上,手指搭在桌沿,脸上没什么表情,仿佛没听见两人的批评。
倒是常务副省长李建国先开口了,他拿起贷款审批文件翻了两页:“钟书记,梁书记,话也不能这么说。红星集团整合,确实接了钢铁厂、橡胶厂的债务,但也解决了近两千人的就业问题!”
钟正国微微一愣,诧异的看着李建国。
这个家伙,他在说什么?
这是公开战队赵立春了吗?
就听到李建国继续道:“之前钢铁厂职工天天上访,现在都安安稳稳上班了,这也是实实在在的成绩。而且京城也说了‘改革胆子要大一点’,要是事事都等流程,怕是啥也干不成。”
“李省长这话在理。”
省委副书记高志明也跟着点头,“我去红星机械厂调研过,之前快破产了,现在生产线天天满负荷,还带动了省内八家配套工厂,这要是算冒进,那咱们汉东的改革怕是要停步不前了。至于贷款,省银行也不是傻子,要是红星集团没还款能力,他们能轻易批五千万?”
梁群峰气得浑身发抖:“你,你……满负荷生产,生产什么?废铁吗?谁不知道红星机械厂的东西根本卖不出去!”
纪委书记张卫东放下手里的笔,语气客观:“我让纪委查了贷款流程,虽然没走财经小组,但省银行有完整的风险评估报告,认为红星集团有订单支撑,还款能力没问题。”
顿了顿,张卫东继续道:“而且赵小蕙同志虽然职级是正科级,但这几个月确实把红星机械厂带活了,人事安排上,咱们也得看实际能力,不能只卡职级。”
眼看着大部分常委都站在自己这边,赵立春还是没说话,只是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几个月的时间,足够赵立春跟常委拉好关系了。
梁群峰急了,指着文件反驳:“有订单又怎么样?谁知道那些订单靠不靠谱!万一订单黄了,红星集团就是个空壳子,到时候五千万贷款就是省里的烂账!而且赵小蕙是赵省长的女儿,这层关系摆在这里,说没有以权谋私的嫌疑,谁信?”
“梁书记,说话得讲证据。”
宣传部长周海明皱了皱眉:“红星集团的订单还是有的,不是凭空捏造的。咱们搞工作,不能光盯着‘关系’,忽略了实际成绩吧?”
会议室里的气氛越来越僵,钟正国见支持自己的人不多,脸色沉得更厉害,正要开口再强调“规矩”,一直没说话的赵立春终于抬了头,目光扫过钟正国和梁群峰,语气不咸不淡:“你们批评我冒进、说我以权谋私,可能是不知道,小惠这几个月到底做了什么政绩。”
这话一出,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钟正国愣了一下,下意识反问:“什么?”
梁群峰也皱起眉,心里咯噔一下——总是感觉哪里不太对劲。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