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昏睡五年,我被植物藤曼唤醒了 > 第19章 他来查我,我查他底裤
换源:


       凌晨两点十七分。

云氏别苑的监控画面依旧静谧,月光斜洒在庭院西南角的常春藤上,叶片层层叠叠,泛着冷调的绿。

摄像头记录下的画面毫无异常——风未动,影未移,连虫鸣都恰到好处地停歇。

但云栖知道,有人来了。

她闭着双眼,靠在轮椅中,呼吸绵长如眠。

可她的意识早已顺着地下根系蔓延而出,像一张无形的网,悄然铺展至整个庭院。

就在那一瞬,她“听”到了——西南角第三片藤叶的震颤,比前两夜更久,持续了0.3秒。

不是风,不是虫,是人为的触碰。

指尖微不可察地蜷了一下。

藤蔓无声钻入泥土,沿着地脉潜行,如盲蛇探路。

三分钟后,一缕信息顺着根系回传——叶片背面残留微量无色液体,成分陌生,却带着一丝熟悉的波动:那是提取高活性植物基因时所用的稳定剂,专用于保存“超常生命信号”。

他们在采集她的痕迹。

云栖的唇角微微压下。

五年昏迷,她不是死物,她的血、她的呼吸、她与藤蔓共生的生命频率,早已悄然改变周遭植物的基因表达。

而这些人,正借着园艺养护的名义,偷偷收集她存在的证据。

是谁派来的?云瑶?还是……藏在幕后的那只手?

她不动声色,指尖在膝上泥盆的湿土中轻轻划动,留下两行微不可见的字迹:

查访客,查设备。

沈秘书次日清晨来送药时,目光扫过泥盆,瞳孔微缩,随即若无其事地将药瓶放下,低声对林婆说了句“最近别让外人碰花盆”,便悄然退下。

第三日午后,门铃响起。

访客是陆屿森。

他穿着深灰风衣,肩扛相机,胸前挂着《深瞳》媒体证,笑容温和,眼神却像刀锋扫过房间每一个角落。

他来得名正言顺——“报道医学奇迹:植物人五年苏醒,是否预示人类意识新纪元?”

云栖倚在轮椅上,披着米白色羊绒披肩,长发垂落肩头,看上去虚弱而安静。

“云小姐,”陆屿森开口,声音低沉清晰,“您苏醒前,是否有任何预兆?比如……植物异常生长?”

问题来得太准,像一把钥匙,直插她心底最隐秘的锁孔。

她抬眼,目光淡如雾水,唇角却轻轻扬起:“奇迹?我只是……比别人多活了一阵子。”

话音落下的瞬间,她袖中一缕极细的藤丝已悄然滑出,通体近乎透明,比发丝更细,随她心念一动,贴着裙摆滑向地面,又迅速攀上窗台边的枯枝,静静蛰伏。

陆屿森走近窗边,调整三脚架,镜头对准那株枯竹。

就在他俯身检查焦距时,藤丝如灵蛇般一弹,精准附着于他相机背带的夹层缝合处,随即隐没不见。

他没察觉。

云栖也没动。

但她已“看”到了。

当晚,别苑突遭停电。

备用电源启动前的三分钟,整座宅院陷入黑暗。

窗外雨云密布,风掠过树梢,发出沙沙的低语。

云栖却睁开了眼。

她指尖轻点轮椅扶手,一缕藤蔓顺着地板缝隙钻出,沿着墙角电缆迅速爬升,穿过断电的路由器接口,精准插入陆屿森房间笔记本电脑的USB插槽——那台他随身携带、从不离手的黑色设备。

藤丝化作微型导体,孢子追踪器瞬间激活。

她的意识顺着数据流涌入。

加密文件夹——翠绿计划。

密码?

不需要。

她的藤蔓能感知电流的脉动,能“听”到键盘敲击的频率。

三秒后,文件夹开启。

第一份:城西废弃花圃监控截图。

时间是三个月前的雨夜,画面模糊,却清晰捕捉到一道幽绿色的光从地底窜出,形如藤蔓怒放,持续7秒后消失。

第二份:云栖竹径土壤检测报告。

pH值正常,但有机质中含有一种未知蛋白酶,活性极高,标注为“疑似非地球原生基因片段”。

第三份:一段37秒的模糊音频。

背景是竹林夜风,可在这之下,有一段低频共振,频率14.7Hz——正是她昏迷期间,灵魂与藤蔓初次共鸣的波段。

云栖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不是来查她的。

他是被查的人。

或者说,他被某些人故意引导,拿着碎片线索,一步步走向她。

他的调查看似独立,实则每一步都被设计——他查的不是她,而是“翠绿计划”的诱饵。

猎手喂了他饵,让他以为自己是猎人。

可他不知道,真正的猎物,正在他镜头之外,静静看着他。

云栖缓缓闭上眼,藤蔓悄然撤回。电脑恢复静默,仿佛从未被侵入。

她靠回轮椅,指尖轻抚披肩边缘,那缕藏匿的藤丝仍在,像一枚活的耳钉,连接着她的意志与外界。

陆屿森……你究竟知道多少?

又,被蒙蔽了多少?

窗外,雨开始落下,敲在玻璃上,像某种古老的叩击。

次日清晨,陆屿森再次敲门。

“云小姐,今晚有暴雨系统过境。”他站在门口,目光沉静,“我想拍一组‘竹林苏醒’的延时摄影,记录自然与生命的共振。您……愿意让我试试吗?”暴雨如注。

夜色被雨幕撕成一片混沌,云栖竹径深处的老竹林在狂风中剧烈摇晃,枝叶翻卷如浪。

陆屿森站在泥泞中,风衣早已湿透,紧贴肩背,他却恍若未觉,双眼死死盯着取景器——镜头中央,那株枯死多年的老竹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复苏。

嫩芽从焦黑的竹节裂缝中钻出,翠绿得近乎妖异,像是从死亡的躯壳里流淌出的血液。

藤蔓无声攀爬,沿着竹干螺旋而上,每一道纹路都仿佛在呼吸。

突然,镜头边缘一阵轻微扭曲,一根细如发丝的藤条竟从画面死角钻出,缠绕镜框,最终在取景框正中央盘绕成一只闭合的“眼”状纹路。

陆屿森手指一颤,差点按下手柄快门。

“这……不是后期。”他低声自语,喉结滚动,“这不是任何已知的植物生长规律。”

雨水顺着他的发梢滴落,打在相机屏幕上,模糊了那诡异的“眼”,却无法抹去他心底翻涌的寒意。

他拍过无数灾难现场、阴谋现场,甚至曾潜入过边境地下实验室,但从未见过生命以这种方式——带着某种意识,从死亡中睁眼。

而这一切,都始于云栖那句轻描淡写的“我想试试”。

他回头望向别苑二楼那扇亮着微光的窗。

云栖仍坐在轮椅中,披着白绒披肩,双目轻闭,面容沉静如睡。

可陆屿森忽然觉得,她比这整片暴风雨中的竹林更清醒。

他的采访本上,原本密密麻麻记录着“医学奇迹”“神经再生案例”“植物人苏醒概率”等关键词,如今却被一道红笔划去,只留下一行新字:“她不是被唤醒的——她是自己爬回来的。”

与此同时,云栖的意识正顺着数十根“感知须”游走于雨夜之中。

她“看”到了陆屿森眼中的震撼,也“听”到了他心跳的紊乱——不是恐惧,是共鸣。

他的频率,竟与当年竹心初醒时的波动有微妙重叠。

但下一瞬,藤丝传回信号:陆屿森的手机震动了一下,一条加密消息悄然接收。

【目标情绪波动达标,频率锁定中。】

云栖眸光骤冷。

果然,有人在盯着这场“奇迹”。

他们不在乎陆屿森是不是记者,他们在乎的是——她是否回应了外界的刺激。

她指尖在窗台轻轻一弹,那枚藏于相机背带夹层的孢子追踪器,已随风飘出,乘着雨前气流,悄然附着于陆屿森越野车的排气管下方,如同一粒不起眼的泥点。

“沈秘书。”她声音极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冷意,“跟住他。”

沈秘书立于门廊阴影中,点头:“已经安排无人机低空伴飞,林婆也放出了夜巡藤。”

“别让他死在真相之前。”云栖低语,唇角微扬,却无笑意,“他还有用。”

话音未落,地下三十米,城西废弃花圃深处。

一道幽蓝光束划破黑暗,等离子切割机缓缓启动,精准对准地脉节点。

焚叶者身穿黑色防护服,面具上刻着古老图腾,低声念诵:

“净根计划,启动。凡有异脉者,斩其根,断其识,焚其魂。”

切割机落下,地底传来一声几不可闻的哀鸣,仿佛整片大地的根系,都在这一刻微微抽搐。

而此刻,陆屿森正收起三脚架,雨水顺着镜头滑落,映出那“眼”状纹路的最后一瞬残影。

他发动引擎,车载导航屏幕亮起,路线却突然扭曲,最终定格在一片空白。

手机信号格,从满格,瞬间归零。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