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君心知我意归处 > 禅位承业续盛世,退居闲境享天伦
换源:


       春和景明,奉国皇宫的太和殿内,香烟袅袅,百官肃立。萧玉轩身着十二章纹衮龙袍,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扫过阶下——太子萧承安身着储君礼服,身姿挺拔;帘后,沈若初凤冠霞帔,眼神温和而坚定。这一日,是萧玉轩早已定下的日子:将皇位禅让于太子萧承安,自己与沈若初退居后宫,安享太上皇与太上皇后的闲逸时光。

礼官高声唱喏:“吉时到,请陛下传国玺!”

萧玉轩从身旁内侍手中接过象征皇权的传国玺,起身走下龙椅,缓步来到萧承安面前。他将沉甸甸的玉玺递到儿子手中,沉声道:“承安,今日起,这江山便交予你了。记住,为政当以民为本,处事当以公为先,莫负天下百姓的期许,莫忘你我父子多年来推行新政的初心。”

萧承安双膝跪地,双手接过玉玺,额头抵地,朗声道:“儿臣定当谨记父皇教诲,以江山为重,以百姓为念,守好这太平盛世,让奉国愈发繁荣,不负父皇所托!”

“起来吧,我的好太子——不,如今该称你为陛下了。”萧玉轩扶起儿子,眼中既有不舍,更有欣慰。十六年来,从江南治水到西南平乱,从整顿漕运到推行农艺,萧承安早已用一次次实打实的功绩,证明了自己足以扛起这副重担。

百官见状,齐齐跪拜,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震彻大殿。萧承安手持玉玺,转身走上龙椅,目光从容地看向群臣——此刻的他,既有萧玉轩的沉稳,又有沈若初的果决,已然是一副帝王气度。

禅位大典结束后,萧玉轩与沈若初回到早已收拾妥当的宁寿宫。褪去朝服,换上素色常袍,萧玉轩长舒一口气,笑着对沈若初说:“终于卸下这副担子了,往后,咱们再也不用每日天不亮就起床上朝,再也不用为各地灾情、朝堂纷争彻夜难眠了。”

沈若初为他沏上一杯清茶,笑道:“是啊,你看这宁寿宫的院子,我让人种了不少你爱吃的枇杷,还有宁宁从青州送来的新茶树苗,过些日子就能发芽了。往后,咱们晨起听鸟,午后品茶,傍晚散步,日子定能过得惬意。”

不过几日,远在青州的萧承宁便快马加鞭赶回京城。她一进宁寿宫,便扑到沈若初身边,笑着说:“娘亲,女儿可算回来了!听说父皇母后退居后宫,女儿特意把青州的事托付给得力下属,回来陪你们享清福!”说着,她从行囊中拿出一卷画轴,“这是女儿亲手画的青州山水图,挂在屋里,咱们就能天天看到青州的好风景了。”

萧玉轩看着女儿灵动的模样,打趣道:“你这丫头,怕是打着‘陪我们’的幌子,想趁机偷懒吧?青州的百姓可还等着他们的‘贤德公主’回去呢。”

“父皇冤枉!”萧承宁吐了吐舌头,“女儿已经把青州治理得井井有条,就算离开几日,也乱不了。再说,哥哥刚登基,肯定有不少事要忙,女儿留在京城,说不定还能帮上些小忙呢。”

正如萧承宁所说,萧承安登基后,虽早已熟悉朝政,却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部分世家旧部仍在暗中观望,边境小部落偶有异动,江南部分地区因雨水过多,需提前加固堤坝。但他并未慌乱,依照萧玉轩与沈若初教给他的“稳扎稳打”之法,一面派亲信安抚世家,一面令边境守军加强戒备,又派治水经验丰富的官员前往江南,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每日下朝后,萧承安都会先到宁寿宫,向萧玉轩与沈若初禀报当日朝政。萧玉轩从不直接干预,只在一旁静静听着,偶尔在萧承安遇到难题时,提点一两句;沈若初则会叮嘱他注意身体,莫要像从前那般熬夜处理政务。

这日,萧承安说起想在全国推行“养老令”——凡年过七十的百姓,每月可从官府领取二斗米、一匹布,由各地州县负责落实。“父皇,母后,如今国库充盈,百姓富足,是时候让老人们安享晚年了。只是担心部分州县官员阳奉阴违,克扣物资,不知该如何防范?”

萧玉轩思索片刻,道:“可效仿‘百姓评官’制度,让百姓监督养老物资的发放,每季度由御史台派人抽查,若发现官员克扣,不仅要严惩,还要将其罪行公示于众,让天下人唾弃。”

沈若初补充道:“还可让宁宁从青州调些可靠的人手,青州推行新政多年,百姓与官员都习惯了公开透明,让他们协助各地建立发放制度,定能事半功倍。”

萧承安眼前一亮,当即采纳了二人的建议。不久后,“养老令”在全国推行,各地老人纷纷领到米粮布匹,百姓们对新帝赞不绝口,称其“仁政爱民,不输先皇”。

闲暇时,萧玉轩与沈若初常会带着萧承宁,去皇宫外的市井逛逛。他们褪去皇室服饰,像寻常夫妻般,在茶馆听书,在集市买些小玩意儿,看着街头百姓脸上的笑容,心中满是安稳。一次,他们听到百姓议论:“如今的陛下和先皇一样,都想着咱们老百姓,还有那位青州公主,听说在青州让女子也能读书做事,真是难得啊!”

萧承宁听了,得意地看向萧玉轩与沈若初,萧玉轩笑着拍了拍她的头:“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往后更要好好治理青州,莫要辜负百姓的称赞。”

秋末时节,萧承安下旨,在京郊修建了一座行宫,名为“颐和苑”,专供萧玉轩与沈若初休养。行宫周围种满了银杏与菊花,还有一片不小的田地,萧玉轩竟像寻常农户般,在田里种起了小麦与蔬菜,沈若初则在一旁栽花种草,萧承宁偶尔来小住,便跟着他们一起劳作,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

这日,萧承安处理完政务,也来到颐和苑。他看到萧玉轩正弯腰收割小麦,沈若初在一旁帮忙捆扎,萧承宁则拿着小篮子,捡拾落在地上的麦穗,画面温馨得如同寻常人家。萧承安走上前,接过萧玉轩手中的镰刀,笑道:“父皇,让儿臣来吧,您歇着。”

萧玉轩直起身,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看着满田金黄的小麦,又看向身边的妻儿,眼中满是幸福:“承安,你看这麦子,颗粒饱满,就像咱们奉国的江山,根基稳固,生机勃勃。父皇这辈子,能与你母后携手,打下这太平盛世,看着你与宁宁长大成才,便已无憾了。”

沈若初也笑着说:“是啊,往后,咱们一家人常聚在这里,看看田,赏赏花,听听百姓的好日子,比什么都强。”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颐和苑的田地上,映着一家人的身影。萧承安知道,父皇将江山交予自己,不仅是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而萧玉轩与沈若初也明白,他们虽退居幕后,但只要一家人同心,只要新帝始终以民为本,这奉国的太平盛世,便会一代代延续下去,愈发繁荣昌盛。

往后的日子里,萧玉轩与沈若初或在宁寿宫品茶读书,或在颐和苑劳作散心,偶尔也会去青州小住,看着萧承宁将封地治理得愈发兴旺;萧承安则兢兢业业地处理朝政,时不时来陪伴他们,遇有大事仍会请教二人,父子同心,君臣和睦。

这便是奉国最安稳的时光——前帝禅位不恋权,新帝继位敢担当,帝后携手,兄妹同心,百姓安乐,江山永固。而这份安稳与繁荣,也正如萧玉轩与沈若初当年所期许的那般,在岁月的流转中,绽放出愈发耀眼的光芒。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