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君心知我意归处 > 太原策反施妙计,兵临城下破坚城
换源:


       三日后,派往太原城的斥候传回消息:王奎沉迷酒色,将城防事务尽数交予副将赵安打理,城中粮草仅够支撑一月,且守军多有不满,私下抱怨王奎克扣军饷。策反的密使也带回好消息——赵安本是沈家旧部,当年沈家遭难时他侥幸逃脱,一直暗中伺机复仇,愿做内应打开东门。

萧玉轩得知消息,当即召集众将议事。帅帐内,他指着地图上太原城的东门位置,沉声道:“明日拂晓,按原计划行动。卫凛,你率一万骑兵从西侧发起猛攻,务必制造出主力攻城的假象,吸引王奎的注意力。”

卫凛抱拳领命:“末将遵旨!定让王奎以为我们要从西侧破城。”

萧玉轩转头看向沈若初,目光中带着几分关切:“你手臂的伤尚未痊愈,东侧偷袭之事,要不要……”

“陛下放心,这点伤不影响作战。”沈若初打断他,语气坚定,“赵安已约定,明日拂晓在东门内侧举火为号,我带两万步兵届时冲杀进去,定能拿下东门。”

次日拂晓,太原城西侧突然响起震天的鼓声。卫凛率领骑兵,推着数架仿制的攻城梯,朝着西侧城墙猛攻。城楼上的守军慌忙禀报王奎,正搂着美人酣睡的王奎被惊醒,醉醺醺地骂道:“慌什么!不过是些小贼,让赵安去应付便是!”

可他话音刚落,西侧的喊杀声愈发激烈,甚至有箭矢射到了他的寝宫外。王奎这才慌了神,披上衣裳就往西侧城楼跑,还不忘下令:“把所有守军都调去西侧!绝不能让他们破城!”

与此同时,太原城东侧,沈若初率领两万步兵潜伏在护城河外的草丛中。不多时,东门内侧突然亮起一团火光——是赵安的信号!沈若初眼中精光一闪,高声下令:“冲!”

两万步兵如猛虎般冲向东门,而城门内侧,赵安已率心腹控制了城门守军,见沈若初的军队到来,立刻打开城门。守军见主将倒戈,又听闻沈若初是为沈家复仇,纷纷放下兵器投降。

沈若初率军入城,直奔王奎的府邸。此时的王奎还在西侧城楼指挥作战,听闻东门失守,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想率军撤回府邸,却被早已埋伏在城外的萧玉轩截住去路。

“王奎,你克扣军饷、纵容手下欺压百姓,今日便是你的死期!”萧玉轩手持长剑,目光冰冷。王奎想率军突围,可他的士兵早已军心涣散,根本不堪一击。没过几个回合,王奎就被萧玉轩一剑挑落马下,当场殒命。

太原城被顺利拿下的消息传到大夏都城,夏景琰气得一口血喷了出来。他派去的十万援军刚走到半路,得知太原城失守,顿时陷入两难——前进无意义,后退又恐被追责。领军将领犹豫再三,竟率十万大军屯兵在半路,按兵不动。

而太原城内,沈若初和萧玉轩正在清点粮草和兵力。赵安跪在两人面前,恳请道:“陛下、将军,末将当年未能护住沈家,心中有愧,愿率军追随您,讨伐夏景琰,为沈家报仇!”

第六章太原策反施妙计,兵临城下破坚城

……沈若初扶起他,眼中满是动容:“赵将军不必多礼,如今我们目标一致,便是同袍。”

萧玉轩看着眼前士气高涨的众将,又望向窗外太原城的晨光,语气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太原城的粮草与兵器,即刻清点入库,一部分留作守军补给,其余尽数运往雁门关囤积,为攻打都城做准备。”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帐内众人,“另外,传我命令,善待太原城百姓,严禁士兵劫掠扰民。若有违抗者,军法处置!”

“遵旨!”众将领命散去,帅帐内只剩萧玉轩与沈若初二人。

沈若初走到地图前,指尖轻轻划过大夏都城的位置,轻声道:“拿下太原,离复仇又近了一步。只是不知,夏景琰得知消息后,会不会狗急跳墙。”

萧玉轩走到她身侧,目光落在她带伤的手臂上,语气软了几分:“他越是急,越容易出错。接下来几日,你安心养伤,城防与粮草调度交给我和赵安即可。”他抬手拂去她肩头的微尘,“等你伤好,我们便挥师南下,直捣都城——到那时,定要让沈家的冤屈,在夏景琰面前彻底昭雪。”

沈若初抬头看向萧玉轩,晨光透过帐帘洒在他脸上,竟让她心头泛起一阵安稳。她轻轻点头:“好,我等那一天。”

接下来的三日,太原城渐渐恢复了生机。赵安带着旧部巡查街巷,将王奎往日搜刮的财物尽数返还百姓,又开仓放粮,接济流离失所的贫民。街头巷尾,百姓们不再躲躲闪闪,见了奉国士兵,反而会主动问好。有擅长打铁的工匠,还主动请缨,到军营里帮忙修补兵器;妇人则聚在一起,为士兵们缝补衣物。

沈若初养伤时,常站在城楼眺望这一切,心中百感交集。她曾以为复仇之路只剩冰冷的刀剑,却没想到,还能看到这样充满烟火气的希望。

这日傍晚,卫凛从雁门关押运粮草返回,还带来一个消息:夏景琰派去支援太原的十万大军,因得知太原失守,竟在半路分成两派,一派主张退回都城,一派想倒戈归顺,如今正僵持不下。

萧玉轩听闻后,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民心所向,大势所趋。看来,攻打都城的时机,比我们预想的还要早。”他看向沈若初,眼中满是期待,“你的伤,可撑得住接下来的行程?”

沈若初握紧腰间的破阵剑,眼神坚定:“早已无碍。随时可以出发。”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