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君心知我意归处 > 南通毁约犯边疆,帝后同谋定三军
换源:


       承安满周岁那天,都城朱雀大街热闹得像撒了欢的集市。老百姓自发摆开长桌,瓷碗里倒着刚酿好的米酒,竹筐里堆着还带着露水的瓜果,小孩们提着画着“小麒麟”的灯笼追来跑去,吵吵嚷嚷全是欢喜。萧玉轩抱着穿红袍的承安,沈若初站在旁边,一家三口刚登上城楼,底下“帝后齐心,日子安稳”的呼喊声就差点掀了天,那股子热闹劲儿,隔着几条街都能感受到。

可这股热乎气儿,才过三天就被一封火漆封口的紧急军报浇凉了。

早朝的时候,边关派来的信使浑身是血,跌跌撞撞冲进大殿,“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嗓子哑得像被砂纸磨过:“陛下!南通国把百年盟约当废纸撕了!新君拓跋烈听了奸臣的鬼话,派三万骑兵突袭临洮、云关、雁门三城!骑兵到哪儿烧到哪儿、杀到哪儿,云关、雁门已经丢了,现在临洮被围得水泄不通,城里守军还不到五千人,撑不过三天了!”

大殿里瞬间静得能听见呼吸声,紧接着就炸开了锅。南通国和奉国做了一百年“兄弟邻邦”,每年都派使者互相走动,边境老百姓通婚、做买卖,从没红过脸,更别说动刀枪了,现在突然来这么一手,谁都没料到。

“南通国好好的,为啥突然动兵?”萧玉轩手指轻轻敲着龙椅扶手,声音沉了下来,“查清楚缘由了吗?”

信使喘着粗气回答:“抓了个俘虏问过,说是南通的奸臣撺掇的,说咱们刚遭了旱灾,国力弱;又说皇后以前管过兵,现在忙着带孩子,朝廷肯定乱,正好趁机把边境三城抢过去,霸占通往西域的商道。”

“简直胡闹!”兵部尚书周岳“腾”地站出来,嗓门大得像打雷,“陛下,南通国背信弃义,杀咱们老百姓,绝不能饶了他们!我请求带五万禁军去支援,一定把拓跋烈的人打回老家!”

几个武将也跟着附和,铠甲碰撞得“哐哐”响。可户部尚书皱着眉开口:“陛下,打仗得有粮草,虽然粮仓是满的,但边境路远,运粮要花不少时间;而且刚过完春耕,要是大规模征兵,今年的收成该受影响了。”

大臣们吵来吵去没个定论,萧玉轩抬手让大家安静,散朝后直接去了长乐宫。沈若初正抱着承安玩缩小版的兵甲模型——这是萧玉轩特意让人按军中样式做的小玩具,既给孩子解闷,也藏着对她以前带兵岁月的念想。见萧玉轩脸色不好,她把承安交给奶妈,迎上去问:“陛下是为边境的事烦心吧?”

萧玉轩点点头,把军报里的事儿一五一十说了,叹道:“南通国这是没道理硬来,咱们要出兵,不光得护住老百姓,还得选对带兵的人,稳住家里的局面,你有啥想法?”

沈若初走到墙边的地图前,指着临洮的位置说:“首先得占住理。咱们派个使者,带着那百年盟约去南通,当面跟拓跋烈说清楚,骂他毁约,限他三天内撤兵、赔偿老百姓的损失。他要是不听,咱们出兵就是‘保护百姓、讨伐不讲理的人’,名正言顺,老百姓和士兵都会跟着使劲。”

她话锋一转,看向萧玉轩:“至于带兵的人,不用兴师动众。镇西将军秦峰,你还记得不?当年我在西境带兵时,他是我副手,打仗稳当,尤其擅长骑兵作战,手下两万‘飞燕军’都是精锐,让他带部从西境出发,直奔临洮,跟城里守军里外夹击,能解燃眉之急;另外,镇北侯李文渊,他在北境守了十几年,最会玩迂回战术,让他带三万边军绕到南通军后面,把他们的粮草断了——没了粮草,再凶的兵也撑不住。”

萧玉轩眼睛一亮,一拍大腿:“秦峰稳、李文渊活,一个正面冲、一个背后截,这俩人搭配,简直绝了!那粮草运输呢?”

“还用咱们之前修栈道的法子就行。”沈若初笑着说,“让云州县周边的老百姓走栈道运粮,给双倍工钱,再派一小队禁军护送,既快又不耽误春耕。我再让内务司准备些疗伤的药膏、草药,跟着粮草一起送过去,将士们少点后顾之忧,才能专心打仗。”

第二天早朝,萧玉轩把他和沈若初商量的法子一说,大臣们全点头赞同。他当即下令:“派使者立刻去南通传旨,三天为限;封秦峰为先锋大将,带飞燕军驰援临洮;封李文渊为镇北大将军,领边军断南通军粮道;户部、工部全力保障粮草运输和物资供应,半点不能耽误!”

旨意一下,使者骑着快马就往南通赶。可三天后,只有使者的随从逃了回来,哭着说:“陛下,拓跋烈把盟约扔在地上,还骂咱们‘奉国没人了,让个带孩子的女人管过兵’,把使者关了起来,放话要带骑兵直捣都城,活捉小皇子!”

这话传回朝堂,大臣们全气炸了。萧玉轩立刻在御书房召集秦峰、李文渊议事,沈若初也赶了过来。秦峰攥着拳头怒声道:“陛下,拓跋烈这么狂,末将今晚就带飞燕军出发,三天之内一定赶到临洮!”

李文渊也拱手道:“末将现在就回北境调兵,保证在南通军粮草送到前,把他们的补给线截了!”

萧玉轩看向沈若初,她点头道:“两位将军赶紧去准备,飞燕军那边我已经让人备好军械了,镇北侯这边,户部也提前调拨了粮草。记住,这仗不光要把敌人打跑,更要护好边境的老百姓,不能乱杀无辜——咱们要的是边境太平,不是跟他们拼命。”

秦峰和李文渊齐声应下,转身就去安排。萧玉轩握住沈若初的手,轻声说:“有你帮我琢磨这些,选对了人,稳住了后方,这仗咱们肯定能赢。”

沈若初笑着说:“陛下是君,我是臣,更是你的妻子,咱们本来就该一起扛事儿。等两位将军打赢了回来,承安也能在安稳的日子里,慢慢长大了。”

两天后,秦峰带着飞燕军离开都城,老百姓自发涌上街头送行,把家里的干粮、鸡蛋往士兵手里塞,嘴里喊着“早日凯旋”。李文渊也悄悄带边军出发,绕着路往南通军后方赶。而被围困的临洮城里,守将听说援军要到了,士气一下就提了上来,赶紧加固城墙,跟南通军僵持着,就等飞燕军来里外夹击。

晚上,长乐宫里,沈若初抱着已经睡着的承安,萧玉轩在旁边看军报,夫妻俩没说多少话,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默契。他们都知道,这场仗是为了守住奉国的山河,守住老百姓的安稳日子,而选对了将领、把事儿谋划周全,就是打赢这场仗的第一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