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女帝竟成我电子恋人,告白追到现实 > 第40章 来者不善!
换源:


       陈景行在都城呆了几日,这几天,他都呆在招贤馆内。

这里以前是梁王名下的一处府邸,朱温凝自掏腰包,出钱出地出人,大肆宣传,吸引了一些游学的士子来到梁国。

“陈兄,不日就要定国策了!陈兄准备好了吗?”招贤馆内,一名皮肤较黑,但气质儒雅的男子问道。

他就是朱温凝的亲信敬翔,在早先的模拟中,陈景行就投靠过他,成为他的门客。

“差不多了。”陈景行很有自信,自己有模拟的记忆,还有前世的知识,应该没问题。

“陈景兄还是要小心。”敬翔提醒道,“大家族们肯定不会赞同变法。我听说,招贤馆的学子,近日来也有不少跟他们接触。”

“这些人师从诸子百家,不乏有实力之辈。现在君上想重用你,你自然就成了阻挡他们上位的眼中钉,他们怕是要向你发难!”

“多谢提醒。”陈景行点点头,事实上,这几日住在招贤馆,他已经感受到周围士子们的敌意。

陈景行又呆了几天,终于到了梁国定国策的日子。

这一天,梁国朝臣和招贤馆的士子,全部前往王宫,参与定国策朝会。

朱温凝沐浴焚香,穿戴好黑金色梁王龙袍,先是按照规矩去宗庙祭祀先祖,然后才上朝。

王宫大殿,朱温凝高坐金玉王座之上,玉容冷艳,俯瞰群臣。

她的视线在众臣之中扫过,直到看到陈景行就站在下方,眼神微微停留了几秒。

朱温凝知道,今天定国策注定不会平静。

她已经让敬翔给陈景行传达意思,自己是想定下变法强国的国策。

这一点,光靠她还不行,还得陈景行出力。

头发胡子花白的张远,用苍老的声音念着:“新君执政,当定国策以治国。!”

朱温凝站起来,拔出自己宝剑,剑刃轻轻划过她的手掌,鲜血落在剑身上!

陈景行已经从敬翔口中得知了定国策的流程。

先是众人商议,拟定国策后,给国君鉴别。

然而以国策强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大多数情况下,为了不出变故,新任国君都是承袭以前的国策,这样虽然没有惊喜,但也不会出大错。

紧接着朱温凝便对众臣说道:“诸位爱卿,关于梁国的国策,你们有何想法?”

众臣忽视一眼,赵东来当即说道:“臣认为,应该承袭梁国传统,军治。”

军治,就是之前梁国的传统,强军强国,靠着征伐强大国家。

“赵大人说的不错,应当以军治国!”将领们纷纷赞同,大家族们更是如此。

朱温凝看着他们,心中烦闷。

眼前的这些人,都是梁国旧制的既得利益者,他们自然不愿意变法。

可朱温凝很清楚,梁国穷兵黩武,一年比一年衰弱。

她的父王更是丢掉了梁国三分之一的领土,再这样下去,梁国怕是要灭国了!

朱温凝便说道:“寡人以为,旧制不可取。梁国衰败,如果承袭旧制,定有灭国之危!”

见君主反对他们的提议,臣子们都没有说话,而是纷纷看向张远。

张远清咳两声,然后说道:“君上言重了。我梁国立国以来,皆是以军治国,历任梁王无不如此!先君多次教导老臣,祖制不可违!”

“这梁远,拿祖制来压我!”朱温凝心中暗骂,要是以前,她还真找不到什么理由回怼。

但经过数次模拟后,朱温凝也是政斗经验满满。

她反问张远:“张丞相,你说祖制不可违。那我们要效彷谁的祖制?是先父的祖制,还是寡人祖父的祖制?又或者开国君主的祖制?据寡人所知,他们的国策,虽然都是军治,但各有不同!”

张远自然不会被一句话辩倒,他说道:“当然是先王的国策!”

“先王的国策?”朱温凝问道:“诸位都曾追随寡人的父王,执行先王的国策,梁国是变强了还是变弱了?”

“这……”众人尴尬了,大家都知道,梁国变弱了。

朱温凝趁胜追击,说道:“梁国变弱了,那是诸位执行国策不力呢?还是国策出了问题?”

众臣再次哑火,他们自然不能承认自己执行国策不力,可承认国策有问题,那不是给了朱温凝借口变法吗?

朱温凝给了他们一个台阶,说道:“寡人相信诸位的能力,也相信诸位壮大梁国的决心。但梁国的国策,必须要变!历朝历代,当国家遇到危机时,都是变法者强,不变者亡!先祖的国策,适用的是古时的梁国,现在的梁国,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候,再不变,我梁国危矣!”

陈景行心里给朱温凝竖大拇指,看来朱温凝确实在模拟中成长了不少。

他记得朱温凝第一次模拟的时候,就是莽夫和赌徒,上任之后直接带兵就去打唐国了。

众人无话可说,张远便主动退了一步,说道:“君上英明,秦国国策确实要变,但怎么变,如何变,还需要仔细斟酌。”

“所以寡人今日才请诸位商定国策,请诸位都拿出自己的治国之策吧!”朱温凝说道。

提到这个,张远看了一眼赵东来,赵东来出列,呈上早就准备好的竹简,说道:“臣这里有一份《梁国国策》,请君上过目!”

朱温凝一看,便心中不悦。这赵东来写的《国策书》就是换汤不换药,把之前的国策稍微变了一下,还是穷兵黩武那一套。

“还有其他国策书吗?”朱温凝询问众臣。

大臣们纷纷拿出自己的国策来。

“这些家伙!”朱温凝知道,他们是在藏拙,故意让朱温凝没得选。

“诸位士子,可有国策?”朱温凝询问招贤榜招来的士子们。

士子们一直在等待这个机会,纷纷拿出自己的策论。

可大多数人的策论写的都非常普通。

朱温凝拿过他们的国策书快速看了一遍,心中很不满意。

“该我上场了。”陈景行站出来,呈上自己的《国策书》,说道:“王上,臣有《变法国策》一份,请君上过目!”

陈景行的《变法国策》,便是根据之前《均田令》做的修改版,比《均田令》更加完善,也更适应整体梁国的状况,但并不是最终版。

陈景行的《变法国策》拿出来时,供众人观看。

其中的核心,依旧是重视农业生产,完善法制,削弱贵族权力等。

朱温凝面露喜色,说道:“爱卿的《变法国策》,确实是良策,寡人有意推行!”

听到这话,赵东来,王甲等大家族们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不悦。

要是真的执行陈景行的国策,大家族的势力一定会大为削减。

王甲眼神里露出一丝狠戾,赵东来心领神会,微微点头。

他们早就做好了多手准备。

陈景行不是要变法吗?这就让他知道,什么叫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赵东来回头看了一名士子一眼,那学子立刻站了出来,高声道:“王上莫急,在下也有国策要献!”

陈景行看向他,只见那人穿着道袍,步伐飘逸。

那人自报家门,说道:“在下是孙仪,道家弟子,特意为君上献上《无为而治之国策》,诸位请看!”

说着,他打开策论,上面的字清晰可见。

他一边展示,还一边解说:“老子曰:无为而治。上古时期,天下洪水肆虐,尧派遣鲧去治理洪水,鲧采用‘堵’的方式,九年没有任何成效。”

“而鲧的儿子禹,采用疏通的方式,让水自由自在的可以流向大海,成功治水。”

“尧舜两位圣贤,惩罚罪犯的时候,以较轻的量刑处罚重罪,百姓都心悦诚服。”

“我认为,梁王应该效彷上古圣贤,安安静静的坐在王位上。让臣民们自由的去生活、发展,采用较轻的刑罚,体恤百姓,这样才能让梁国强大。”

“故老子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冯仪十分自信,如果梁国能执行自己的国策,自己就能为梁国的掌权者。

而现在,他前面的阻拦者便是陈景行!

想到这里,他看向陈景行,大声道:“陈景行所写的《变法国策》,条例繁杂,刑罚严苛,让百姓不得自由,处处受到限制,百姓难免心生怨言。这就像鲧用堵的方式治水一样,最终只会造成更大的混乱!”

“好!”学子们齐声欢呼。

“陈景行,你的国策会误国误民,你可知错?”孙仪咄咄逼人。

他今日,不仅要改梁国的国策,更要让陈景行打入监牢!从此成为一个废人!

陈景行此时已经明白,这孙仪肯定就是大家族们的后手。

他的无为而治,换一种说话,不就是让朱温凝老老实实地当一个傀儡君主吗?

而且此人还故意引战到他身上,摆出要跟他辩法的架势。

陈景行不接,就相当认输。

要是接了并且败了,他和朱温凝的变法也将被中止,同样要被反噬!

来者不善!

“错?我看错的是你!”陈景行大声反驳,“孙仪,你声称要王上效彷古之圣贤‘无为而治’,其实只是个笑话!你根本不懂什么叫做无为而治!”

“我是道家弟子,我不知,难道你知?”孙仪反唇相讥。

“当然,现在我就跟你辩清楚!”张陈景行严声道。

“辩法!陈景行要跟他辩法!”学子们都激动起来,陈景行跟孙仪辩法,也是代表朱温凝和大家族争夺国策的执行权。

谁输了,必然一蹶不振!

学子们跟他们又不熟,自然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朱温凝心里微微有些担心,陈景行要跟孙仪辩论道家的理念,怕是有点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