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玄幻小说 > 执笔破天机文道我为尊 > 第47章:测评逆袭,反向答题震全场
换源:


       第47章:测评逆袭,反向答题震全场

李衡踩上测评厅门槛时,左臂的布条又渗出一片暗红。他没停,径直走向末排案几,血珠顺着指尖砸在青砖上,三点连成一线。

厅内世家子弟早已落座,笔墨齐备,见他进来,几人交换眼色。有人冷笑,有人摇头,更多人只当没看见。题卷刚发下,便有声音响起:“默写《文枢典》第五章——这题太简单了,背熟就行。”

李衡低头看卷,纸面平整,墨字清晰。他指尖轻抚题干,启明系统在识海亮起三行古篆:【当前最优解:反向答题】【潜在变数:考官拒认增补章】【代价提示:若失败,将被记“亵典”重罪】。

他闭眼三息。

五年前,裴无咎在太学院文典修订会上提出《文枢典》需补第六章,以正源流。当时三成学监反对,称“无祖制可依”,最终只以附录形式录入原典,未入通行本。此事被压下,久而久之,世人皆以为《文枢典》止于五章。

可李衡知道。

那夜他在文渊阁外守候执笔者青影,偶然瞥见碑文底部刻着一行小字:“第六章立,非杜撰。”落款正是裴无咎。

他睁开眼,提笔蘸墨。

不写第五章。

笔锋一转,直入《文枢典·第六章》开篇:“文非死物,道在更新。昔者圣人作典,后贤补之,非僭越,乃承续也。”

满厅笔声沙沙,唯他落字如刀,斩断陈规。

有人察觉异样,侧目而视,随即嗤笑出声:“写错了吧?哪来的第六章?”

“怕是试炼后神志不清,连典籍都记混了。”

“寒门子弟,背书都背不全,还想进文策监?”

讥讽声此起彼伏。

李衡不理,笔不停顿,字字如刻,将第六章三百七十二字尽数默出。最后一笔收锋,墨迹未干,监考官已疾步走来。

此人姓陈,文正阁旧系出身,掌府学考务十年。他扫了一眼答卷,脸色骤变,猛地拍案:“大胆!《文枢典》何来第六章?此子竟敢杜撰圣典,亵渎文道!”

厅内瞬间安静。

陈考官扬声宣布:“李衡,答卷作废,记‘亵典’重罪,即刻押往学监候审!”

“慢着。”李衡终于抬头,声音不大,却压住了全场喧哗,“我非杜撰,此章乃太学院首席裴无咎亲笔增补,五年前录入原典,有据可查。”

“荒谬!”陈考官怒极反笑,“原典早已封存,你一个边陲学子,从何处得知?莫非是听谁嚼舌根,便敢拿来胡闹?”

“不是胡闹。”李衡缓缓起身,左手仍垂着,血滴落在案角,“若诸位不信,可调原典一验。若有半字虚言,我自废文心。”

“狂妄!”

“还不认罪,反倒要验原典?”

“这等妖言惑众之徒,当场废了资格才是正理!”

众人哗然。

陈考官冷眼盯着他:“你以为,我会让你拖时间?来人——”

话未说完,殿门轰然洞开。

一道白衣身影立于门口,风未动,袖已静。他手中握一卷泛金边古籍,封面篆书《文枢典》三字,漆色斑驳,显是年岁久远。

裴无咎走了进来。

厅内鸦雀无声。

他径直走到李衡案前,目光掠过那张染血的答卷,又落在李衡左臂渗血的布条上,片刻,翻开了手中原典。

纸页轻响,翻至末页。

第六章赫然在列,正文完整,落款清晰:“太学院首席·裴无咎·五年春”。

全场死寂。

裴无咎合上典籍,转身面向陈考官:“你说无此章,是不知,还是不敢认?”

陈考官脸色惨白,嘴唇微颤:“这……这附录……从未列入考纲……”

“考纲可改。”裴无咎声如寒泉,“但典籍不容篡改。通行本删去第六章,是当年妥协之果,非定论。今日既有人默出真章,何罪之有?”

他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回李衡身上:“五年来,无人读此章,无人提此章,唯你一人,在重伤未愈、神魂撕裂之际,提笔直书——不是狂妄,是清醒。”

他将原典轻轻放在案上:“测评继续。本次正题,为《文枢典》第六章。”

厅内无人再语。

世家子弟低头重写,笔尖微抖。陈考官僵立原地,手悬在半空,终是缓缓放下。

李衡站在案后,未动。

他盯着那卷原典,指尖微微发颤。不是因伤,不是因痛,而是因那一行落款——“五年春”。

正是他父亲被诛那年。

启明系统再度浮现三行古篆:【潜在变数:题库篡改系系统性清洗】【代价提示:真相将引火烧身】。

他闭了闭眼。

再睁时,已恢复冷峻。

他提起笔,将答卷翻至背面,蘸墨写下四个字:**文当共执**。

墨迹未干,厅外传来急促脚步声。

一名学仆冲进来,脸色发白:“裴学神!府学文书阁……失火了!”

裴无咎眉头一皱:“何时起的?”

“就在您进来前一刻!火势从典籍库烧起,全是近三年的考生卷宗……尤其是……”学仆声音发抖,“尤其是今日参加测评的寒门学子档案。”

李衡猛然抬头。

他想起昨夜那三人袖口闪过的紫纹,想起他们僵硬的步伐,想起自己脑中那阵突如其来的刺痛。

伪源纹操控者,早已动手。

他们要抹去证据。

他们要让这场测评,变成一场“无人质疑”的清洗。

裴无咎盯着那学仆,缓缓道:“火势控制住了吗?”

“扑灭了,但……大部分卷宗已焚毁。”

厅内世家子弟面面相觑,有人松了口气,有人神色慌乱。

李衡低头看着自己答卷上的血迹,又望向案上那卷原典。

他知道,这一把火,烧的不是纸。

是规矩。

是记忆。

是寒门最后一条活路。

他缓缓将笔搁下,墨汁滴落,在“文当共执”四字旁,晕开一团黑影。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