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2.?重生之携系统破大荒 > 第84章:山楂节的筹备与坛口的红绳
换源:


       离山楂熟还有半月,村里就开始忙山楂节的事。赵总派来的设计师在腌菜坊外搭了个木牌坊,上面要挂“大荒山楂节”的红绸;老李带着人在山楂林里修木栈道,怕客人踩坏地里的菜苗;张婶则领着妇女们缝小布袋,要装客人摘的山楂,布面上绣着歪歪扭扭的“甜”字——是朵朵教她们绣的。

陈默把农场的草莓棚收拾出来,打算当临时接待室,棚里摆上合作社的酱菜坛,坛口系着新换的红绳,还放了几罐刚熬的草莓山楂酱。“客人来了先尝酱,”他对着镜子练接待词,“再带他们去摘山楂,摘完回来熬酱,最后封坛带走——一套流程下来,保准记得住大荒的味。”

林晚秋抱着娃在旁边笑:“别紧张,就像平时跟老社员聊天一样。”娃举着玉佩往他怀里扑,陈默赶紧接住,玉佩在他掌心蹭了蹭,暖得像块小暖炉。

这天下午,德国超市的驻华采购突然来了。穿件笔挺的西装,却蹲在腌菜坊前看阿明糊坛,手指捏着红胶泥揉了揉:“这泥的手感很特别,比机器封的有温度。”他尝了口草莓山楂酱,眼睛亮了:“我要订一万罐这个酱!赶在圣诞前发往欧洲,肯定能成节日爆款!”

“一万罐?”苏瑶赶紧翻账本,“现在的玻璃罐够装五千,剩下的得赶紧订!”陈默接过采购递的合同:“罐的事交给我,我让包装厂加急生产,印上圣诞图案,再附张山楂节的邀请函——说不定能吸引欧洲客人来村里过节。”

采购走后,村里更忙了。王小虎开车去拉玻璃罐,车斗里堆得冒尖;阿明教新招来的帮工糊坛,小竹刀在手里转得飞快;张婶则把缝好的小布袋往树上挂,红布袋在山楂林间晃,像挂了满树的小灯笼。

陈默每天两头跑,早上在村里盯筹备,下午去农场看草莓棚,晚上还得帮老李修木栈道。林晚秋心疼他,每晚都在灶房温着山楂酒,等他回来喝两口暖身子。“别太累,”她递过帕子让他擦汗,“山楂节还有半月,慢慢来。”

“慢不得,”陈默喝了口酒,“德国的一万罐得赶工,山楂节的流程得顺一遍,还有体验团的客人要安排住宿——哪样都不能差。”他望着窗外的山楂林,月光把青果照得泛白,“等忙完这阵,咱带娃去城里玩两天,看看电影,吃顿大餐。”

林晚秋心里暖了暖,没接话,只往他碗里夹了块炒青菜——是老李刚腌的,脆生生的,带着点山泉水的甜。

山楂节开幕前三天,玻璃罐终于运到了。新罐印着雪人和圣诞树,还贴着“来自中国大荒的圣诞礼”的标签。老社员们围着罐看,张婶笑着说:“这罐真好看,比城里的礼盒还洋气!”

开幕前一天,体验团的客人陆续到了。有从上海来的一家三口,有北京的退休教师,还有几个从德国来的留学生——是看了邀请函来的。留学生们举着相机拍山楂林,用德语叽叽喳喳地说:“这里的风景比照片还美!”

陈默领着客人们参观腌菜坊,阿明演示封坛,老李讲解辨泥,张婶教蒸花糕。有个德国留学生学着糊坛,红胶泥抹得满脸都是,逗得众人直乐。林晚秋抱着娃给客人递山楂茶,娃举着玉佩往留学生手里塞,像在分享宝贝。

夜里,村里的灯全亮了。木牌坊上的红绸被风吹得飘起来,腌菜坊前的篝火堆烧得旺,老社员们和客人们围着篝火唱歌,张婶的山歌混着德国留学生的民谣,竟意外地好听。陈默拉着林晚秋的手坐在篝火旁,娃趴在他肩头睡了,玉佩贴着两人的胸口,暖得像团小火。

“明天开幕,别紧张。”陈默捏了捏她的手,“有我呢。”林晚秋点点头,望着篝火笑——火光照在众人脸上,映着满坛的红绳,映着刚熬的草莓酱,映着这满村的烟火,突然觉得:所有的忙乱都值了,所有的等待都甜了。

第二天一早,山楂节准时开幕。赵总剪彩时,山楂林里飘起了彩带,客人们欢呼着往林里跑,摘山楂的笑声顺着风飘得很远。陈默站在木牌坊下,看着林晚秋抱着娃和客人合影,看着老李教德国留学生辨泥,看着张婶给客人递花糕,突然觉得:这就是他想要的日子——有山,有坛,有爱的人,有满村的甜。

风从山楂林吹过来,带着熟果的香,吹起坛口的红绳,像在跟日子招手——招手让这甜,再走得远些,再久些。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