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看了眼布袋,一句话没说。
丁三炮直接将布袋打开,一颗瞪大眼睛的人头掉在地上,随即滚了好几圈,一下子沾上了许多尘土。
“事情办的不错,去找关胖子要银子,给弟兄们分一分。”
宁远没有多看唐力一眼。
他也不觉得唐力不该死。
如果对方知道他就是宁远,恐怕会毫不犹豫让手下杀了他。
丁三炮看了眼司马元,随即点头离去。
“等等。”
“将军还有什么吩咐?”
“司马元以后就是铁石堡的谋士,你们都对他客气点儿。”
宁远指了指司马元。
必须让大家都知道司马元的身份,才能保证司马元不向以前那样受欺负。
丁三炮立马拱手,“见过先生。”
他不管司马元这个人怎么样,只管听宁远的命令。
司马元同样拱手,“千夫长客气了。”
宁远这时又问,“所有人都处理完了?”
丁三炮点头,“一个都没跑掉。”
宁远这才挥手示意丁三炮离开。
司马元看了眼地上唐力的人头,暗暗心惊宁远手段。
“将军,这件事万万不可让雁门关那边知道,否则会有大难。”
司马元沉声道。
宁远点头,“我知道,一会儿本将军会手书一封派人送往雁门关,就说朝廷使者被鞑子斩杀,我等出城营救不果。”
“至于这群使者来铁石堡做什么,本将军并不知道。”
司马元皱眉点了点头。
好一会儿他才自言自语,“若是将军能入主雁门关,那么大事可为。”
宁远闻言一笑,“先生说哪里话,萧世玉早已将雁门关看成囊中之物。”
宁远自从知道了大虞朝的形势,也就猜测到了萧世玉为何会出现在北疆。
对方根本不是来历练。
萧家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这座天下第一关。
……
京城,皇城。
朝会。
“诸位大臣,本宫今早收到一份来自北疆的战报,现在本宫给大家都看看。”
底下,百官伸长脖子,一副急不可耐的神情。
上次听闻鞑子五十万人叩关,这些天人心惶惶。
雁门关一破,鞑子骑兵便可以一路南下,用不了多久就能杀到京城。
到时候他们这些个王公大臣都得面临生死危机。
皇后示意何安将战报念出来。
后者上前恭敬接过战报,“……于铁石堡大破贼寇,斩首三万有余,鞑子左贤王部仓惶北窜……”
何安眼皮直跳,一度认为自己念错了。
当战报整个念完后,何安呆呆的看着皇后,后者轻轻点头。
何安这才回头对百官开口,“北疆大捷!”
下一秒整个朝堂沸腾了。
百官笑容满面,三三两两讨论起来。
这时何安忽然冲太后深深一拜,“得幸有太后坐镇京城,福泽大虞,这才有了北疆大捷,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百官反应过来,同时心里又暗暗鄙视何安。
要不说人家能当丞相呢。
众人齐齐拜倒,“太后福泽大虞,千岁千岁千千岁。”
太后脸上堆满笑容,心中颇为舒畅。
“自太康四年起,三十五年,我大虞还是第一次取得如此大胜,此喜事不应该只由我等庆祝,应该让天下人庆祝。”
“传本宫口谕,京城九县百姓免除赋税一年,各州郡百姓免除赋税半年。”
何安连忙开口,“太后英明。”
“太后英明。”百官拜倒。
太后这时又将目光看向了萧战,“镇国大将军。”
萧战连忙走出,“臣在。”
太后笑道:“正所谓虎父无犬子,大将军为国赢下诸多战役,如今令子青出于蓝胜于蓝,大将军培养的很不错。”
萧战急忙开口,“犬子能打胜仗,一是有太后福泽加持,二是一心忠君报国。”
太后很满意萧战的态度。
她看了眼众人,“随战报一同送上来的还有一份折子。”
萧战闻言心头一紧。
关键的来了。
太后扫视众人,“雁门太守李文厚病逝任上,萧世玉上折子请求朝廷速派新的太守上任。”
“诸位可有什么好建议?”
众人一惊。
没想到李文厚竟然病逝了。
如此说来,现在的雁门关岂不是群龙无首?
雁门关那等地方,可不能出半点儿差错。
“太后,臣有话说。”
“说。”
“启禀太后,臣认为眼下雁门关士气旺盛,而这旺盛的原因全是因为萧世玉带大家打了大胜仗,为了让雁门关继续固若金汤,臣建议封萧世玉为雁门太守。”
“臣也如此建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一个个大臣纷纷站出身开口。
萧战面无表情,可心里却是乐开了花。
果然,一切都在按照自己计划走。
“传本宫口谕,封萧世玉为雁门太守,封铁石堡守将为雁门副将,令萧世玉死守雁门关,务必不让鞑子进入雁门关一步。”
太后心情不错,见众人纷纷让萧世玉担任雁门太守,索性直接同意。
不仅如此,她还想到了铁石堡守将。
不出意外,那位守将还帮她斩杀了苏家罪女,本就已经立下功劳,如今又在铁石堡大破鞑子,功上加功,因此直接封为雁门副将。
如此一来,地位只在萧世玉之下。
“太后,臣有异议。”
何安这时突然站出。
大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众人目光都盯着何安,莫非丞相不希望萧世玉当雁门太守?
太后点头,“讲。”
何安大声道:“臣认为封铁石堡守将为雁门副将不合理。”
萧战暗松一口气,只要不是针对萧世玉就行。
太后眉头一皱,不明白何安为何突然反对自己。
后者应该知道铁石堡守将斩杀罪女一事的。
封他当副将,就是让他对太后感恩戴德,从而成为太后的人,在雁门关牵制萧世玉。
如此一来,萧家明面上得到了雁门关,实际过后还是会有诸多困扰。
“丞相为何觉得不合理?”
太后沉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