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的江面上,几艘新造的战船正在来回操练,船桨划动江水的声音与士兵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成为战后应天最热闹的景象。朱元璋站在江边,望着江面上略显生疏的水军阵型,眉头微微皱起——常州之战虽胜,但义军水军薄弱的问题已暴露无遗。若陈友谅从长江上游来攻,仅凭现有的战船和士兵,根本无法抵挡。
“叔父,要建立强大的水军,首先得有精通水战的将领。”朱榑走到朱元璋身边,递上一份名册,“侄儿打探到,巢湖有俞通海、俞通源兄弟,麾下拥有千余艘战船、数万水军。他们原本想投奔濠州,但郭子兴死后,郭天叙苛待他们,如今正犹豫下一步的去向。我们若能招揽他们,水军的问题就能解决大半。”
朱元璋眼睛一亮,接过名册仔细翻看:“俞通海?我听说过他,水性极佳,还擅长打造战船,是个难得的人才!只是,郭天叙肯定也想拉拢他们,我们怎么才能抢在前面?”
“侄儿愿去巢湖一趟。”朱榑躬身请命,“俞氏兄弟最看重‘仁政’,郭天叙在濠州苛捐杂税,早已失了民心。我们可以带上应天的屯田粮,再许以‘保留原有编制、负责长江水师’的承诺,定能说服他们来投。”
朱元璋点头应允,又派徐达的堂弟徐茂功随行,协助朱榑处理事务。三日后,朱榑率领五十艘装满粮食的战船,向巢湖出发。
刚到巢湖入口,便见几艘战船横在水面,船头站着几个手持长枪的士兵,为首的正是俞通海的副将廖永忠。“来者何人?竟敢擅闯巢湖水域!”廖永忠高声喝问,语气中带着警惕。
朱榑站在船头,拱手道:“在下朱榑,奉朱元璋将军之命,特来拜见俞通海、俞通源二位将军,商议投奔之事,绝无恶意。”他示意士兵掀开粮船的舱盖,金黄的粟米瞬间露了出来,“这些粮食,是我家将军给巢湖百姓的见面礼,还请廖将军通传。”
廖永忠见朱榑态度诚恳,又带着粮食,便让人禀报俞通海。不多时,俞通海带着俞通源亲自驾船而来。俞通海身材魁梧,皮肤因常年水上生活呈古铜色,眼神锐利如鹰:“朱公子,听闻朱元璋刚拿下应天,为何会想到拉拢我们这些‘散兵’?”
“俞将军说笑了。”朱榑笑着请俞通海上船,“您麾下的水军,是江南少有的精锐,只是缺少一个能施展的平台。郭天叙心胸狭隘,只知压榨百姓,而我家将军在应天推行屯田、减免赋税,百姓安居乐业。若二位将军肯来,我家将军愿让您兄弟二人统领长江水师,战船、粮草一应俱全,还能让您的士兵家人迁入应天,免去后顾之忧。”
俞通海兄弟对视一眼,眼中露出犹豫——他们确实不满郭天叙,但也担心朱元璋会像郭子兴一样猜忌。朱榑看出他们的顾虑,又道:“二位将军若不信,可随我去应天看看。百姓是否安居,军队是否严明,一观便知。”
俞通海思索片刻,点头道:“好!我就随你去应天一趟,若真如你所说,我俞家兄弟便率部归顺!”
然而,就在朱榑带着俞通海前往应天的途中,意外发生了——郭天叙得知消息,派张天佑率领三百艘战船拦截,想强行拉拢俞通海。张天佑站在旗舰上,对着俞通海大喊:“俞将军,我奉郭元帅之命,特来接你回濠州!只要你归顺,封你为水师总兵,比跟着朱元璋那反贼强多了!”
俞通海脸色一沉,刚要下令反击,朱榑却拉住他:“俞将军,张天佑的战船虽多,却多是老旧船只,士兵也不懂水战。我们可以假装答应,靠近后用火攻,一举击溃他们!”
俞通海点头,假意对张天佑喊道:“我愿归顺,但需与弟兄们商议,你且靠近些!”张天佑信以为真,下令战船靠近。就在两船相距五十步时,朱榑一声令下,义军战船突然放出火箭,火油顺着江面蔓延,瞬间点燃了张天佑的战船。
张天佑没想到会遭偷袭,顿时慌了神,下令撤军。俞通海趁机带领水军追击,缴获了五十多艘战船。经此一役,俞通海彻底看清了郭天叙的无能,也对朱元璋的实力多了几分认可。
抵达应天后,朱元璋亲自出城迎接,又带着俞通海查看屯田、水师营地。看到百姓安居乐业、战船精良,俞通海兄弟当即决定归顺。朱元璋大喜,封俞通海为“水师总兵”,俞通源为“副将”,负责组建长江水师。
看着江面上日益壮大的水军,朱元璋对朱榑赞道:“榑儿,这次招揽俞氏兄弟,你立了大功!有了这支水军,陈友谅再想从长江来攻,我们也有底气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