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四合院:我傻柱,从基层一路进部 > 第6章 收拾贾张氏,改善食堂伙食(求收藏鲜花)
换源:


       何雨柱打开门。

易中海端着一碗粥站在门口。

粥碗是常见的粗瓷碗,冒着淡淡的热气。

“柱子,方便进来说话不?”易中海开口。

何雨柱侧身让他进屋,心里早有预料。

易中海走进屋,把粥放在桌上。

他叹了口气,语气带着几分沉重:“柱子,我今天来,是有件事跟你说。”

何雨柱没接话,拉了把椅子坐下,等着他往下说。

“秦淮茹昨天跟我说,家里煤快用完了。”

“这几天气温越来越冷,没煤可怎么过冬?”

易中海看着何雨柱,语气带着“理所当然”的意味:“都是邻居,互相帮衬是应该的。”

“你看能不能先借她点煤?等她月底买了煤就还你。”

何雨柱坐在椅子上,手指轻轻敲着扶手。

他看着易中海,眼神平静却没了往日的顺从。

“一大爷,我知道邻里该互相帮衬。”

“以前我帮秦家的次数,您也看在眼里。”

“但现在不一样,我得顾着雨水,她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能冻着饿着。”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直接反问:“您是院里的一大爷,威望高。”

“家里条件也比我好,您怎么不多帮衬秦淮茹家呢?”

这话一出,易中海瞬间愣住了。

他张了张嘴,半天没说出话来。

以前的何雨柱,对他的话言听计从。

别说借煤,就算让他把粮本递过去,都不会犹豫。

现在居然敢这么反问自己?

易中海眼神里满是意外,还有几分不自在。

周围邻居听到屋里的动静。

纷纷偷偷在门口、窗边张望。

有人小声议论:“柱子这话问得在理啊。”

“是啊,总不能只盯着柱子一个人帮。”

这些声音不大,却刚好传到易中海耳朵里。

他更觉尴尬,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易中海尴尬地坐了一会儿。

没再提借煤的事,端起桌上的粥。

含糊地说:“那你再想想,我先回去了。”

说完,匆匆走出了何雨柱家。

何雨柱看着他的背影,轻轻关上门。

刚要转身进屋,院里突然传来“哗啦”一声响。

像是东西摔碎的声音。

……

何雨柱听到“哗啦”声,赶紧往院里跑。

跑到煤炉旁,眼前的景象让他火气直冒。

黑色的煤炉倒在地上,炉门都摔歪了。

刚买的一筐煤撒了大半,不少煤块摔得粉碎。

贾张氏就站在旁边,手还下意识往身后藏。

何雨柱快步走过去,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张婶,这是咋回事?”

贾张氏眼神躲闪,赶紧装出无辜的样子。

她摊开手,语气轻飘飘的:“我咋知道?”

“肯定是煤炉自己没放稳,跟我没关系。”

这话让何雨柱更气了,他刚才看得清清楚楚。

贾张氏路过煤炉时,故意往炉身上撞了一下。

“张婶,我刚才看得清清楚楚。”

何雨柱压下怒火,指着煤炉说:“是你故意撞翻的。”

“这煤是我昨天刚买的,一共五十斤,还没烧过几块。”

他语气坚定,没有丝毫退让:“你要么赔我五十斤煤。”

“要么赔我买煤的钱,不然这事没完。”

周围邻居听到动静,都围了过来。

二大妈挤到前面,看着贾张氏说:“贾张氏,刚才我可看见了。”

“你路过煤炉时,特意往炉身上靠了一下,可不是煤炉自己倒的。”

三大爷阎埠贵也点点头,抱着水烟袋说:“损坏东西得赔偿,这是规矩。”

“柱子刚买的煤,就这么浪费了,换谁都心疼。”

邻居们你一言我一语,都站在何雨柱这边。

贾张氏看着没人帮自己,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她知道何雨柱现在不好惹,要是闹到居委会。

自己偷鸡摸狗的事说不定也会被翻出来。

贾张氏咬着牙,不情不愿地说:“行,我赔你煤。”

“明天我就让棒梗他爸从厂里拉五十斤煤给你。”

何雨柱没松口:“张婶,话得说清楚。”

“明天必须把煤送过来,少一斤都不行。”

贾张氏狠狠瞪了他一眼,没敢再反驳,扭头回了家。

何雨柱蹲下身,开始收拾地上的煤块。

把还能用的煤捡到筐里,碎煤则扫到一边留着引火。

刚把煤炉重新摆好,食堂的学徒小周就跑了过来。

“柱哥,主任让我给你带个话。”

小周喘了口气说:“从明天起,让你负责给厂里的技术骨干准备加餐。”

何雨柱眼睛一亮,这可是提升自己的好机会。

只要把技术骨干的伙食做好,以后在食堂的地位就更稳了。

……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透。

何雨柱就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赶到了轧钢厂食堂。

他比平时提前了一个多小时到。

推开后厨门,先把煤炉点燃,让后厨慢慢暖和起来。

想起要给技术骨干准备加餐,何雨柱心里有了谱。

技术骨干们经常熬夜加班,得吃点有营养又好消化的。

他拿出纸笔,很快制定出营养菜单。

早上准备小米粥、茶叶蛋和葱油饼,暖胃又顶饿。

中午加一道清蒸鱼,补充蛋白质还不油腻。

晚上则做一碗热乎的鸡汤面,暖身又滋补。

制定好菜单,何雨柱就开始忙活起来。

他先淘洗小米,放进大锅里熬煮。

小米粥要熬得浓稠,得时不时搅拌,防止糊底。

接着处理茶叶蛋,把鸡蛋煮熟后敲裂蛋壳。

加入茶叶、酱油、八角,慢慢卤制,让味道渗进蛋里。

然后和面做葱油饼,面团要揉得劲道。

擀成薄饼后撒上葱花和盐,卷起来再擀平。

放进锅里烙至金黄,咬一口酥脆掉渣。

中午的清蒸鱼,何雨柱挑选了新鲜的鲫鱼。

他仔细处理干净,鱼腹里的黑膜都刮得干干净净。

清蒸时只放少许姜丝和葱段,既能去腥,又不掩盖鱼的鲜味。

晚上的鸡汤,他更是下足了功夫。

提前两个小时就把鸡肉放进锅里炖。

还加入红枣和枸杞,炖得汤色奶白,香气四溢。

技术骨干们吃到加餐后,都赞不绝口。

老工程师李师傅找到何雨柱,拍着他的肩膀说:“何师傅,你这手艺真好!”

“考虑得也周到,知道我们熬夜辛苦,菜品又营养又好吃。”

“以后厂里要是有聚餐,还找你掌勺!”

其他技术骨干也纷纷附和,夸赞何雨柱的手艺。

食堂主任王师傅看到这一幕,心里更看重何雨柱了。

他走到何雨柱身边,笑着说:“柱子,干得不错!”

“以后厂里有重要接待,就交给你负责了!”

何雨柱连忙道谢,心里涌起一股成就感。

……

何雨柱负责技术骨干加餐的事,在食堂传了开来。

不少工人都夸他手艺好、心思细。

趁着午休时间,他主动收集工人对日常菜品的反馈。

“何师傅,这玉米面窝头太糙了,咽着剌嗓子。”

“是啊,每次都剩下大半,扔了可惜,吃着又费劲。”

工人的话,何雨柱都记在心里。

他走到后厨角落,看着桶里剩下的窝头。

一个个硬邦邦的,确实没多少人愿意吃。

这不仅浪费粮食,还让工人吃得不开心。

何雨柱皱着眉,心里琢磨起改良办法。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何雨柱就到了食堂。

他从包里拿出一小包红糖,是之前在供销社凭票兑换的。

这是他特意从家里带来的,想试试改良窝头口感。

他把玉米面倒进大盆里,加入少量红糖。

又往里面加了适量温水,揉成光滑的面团。

和平时不同,这次他没有立刻蒸。

而是盖上湿布,让面团多醒了半小时。

等面团醒好,他把面团分成小块,捏成窝头形状。

放进蒸笼里,大火蒸了二十分钟。

掀开蒸笼盖,一股淡淡的甜香味飘了出来。

蒸好的窝头色泽金黄,看着就比以前有食欲。

帮厨老李正好走进来,何雨柱拿起一个窝头递过去。

“李叔,你尝尝,看这改良后的窝头怎么样。”

老李接过窝头,咬了一大口。

嚼了嚼,眼睛一亮:“柱子,这窝头比以前好吃多了!”

“不剌嗓子还带甜劲,越嚼越香!”

中午打饭时间一到,改良后的玉米面窝头刚摆上窗口。

就吸引了不少工人的目光。

“这窝头看着不一样啊,颜色这么黄。”

“何师傅,这窝头是不是加了啥好东西?”

有工人拿起一个窝头,咬了一口。

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何师傅这手艺真行!”

“粗粮也能做得这么香,比以前强太多了!”

当天的窝头几乎被一扫而空,桶里只剩下寥寥几个。

粮食浪费的情况明显改善。

食堂主任王师傅看到这一幕,快步走过来。

他拍着何雨柱的肩膀,满脸赞赏:“柱子,你这‘粗粮细作’的点子好!”

“既让工人吃得满意,又不浪费粮食,以后多琢磨点这样的花样!”

何雨柱笑着点头:“主任,我会继续琢磨的。”

他正和主任说着话,眼角余光瞥见个熟悉的身影。

是许大茂,他拉着帮厨王师傅走到角落。

两人低声说着什么,王师傅脸上露出为难的表情。

……

何雨柱看在眼里,等许大茂走远。

他主动走过去,拍了拍王师傅的肩膀。

“王哥,是不是有什么难处?跟我说说。”

王师傅叹了口气,声音压得很低。

“柱子,许大茂刚才跟我提了个要求。”

“他让我以后少跟你走动,别跟你走太近。”

他顿了顿,语气里满是无奈:“还说要是我听他的。”

“他能帮我家孩子进厂办托儿所,可我家孩子年龄不够。”

“托儿所一直不收,我正为这事犯愁呢。”

何雨柱一听,心里立刻有了主意。

他想起前世厂办托儿所的负责人张阿姨。

张阿姨和自己母亲以前是同事,关系还不错。

“王哥,你别愁。”何雨柱看着王师傅说。

“我认识托儿所的张阿姨,明天我帮你问问。”

“看看能不能通融一下,让孩子先进去。”

王师傅一听,眼睛瞬间亮了。

他又惊又喜,赶紧抓住何雨柱的手。

“真的?柱子,太谢谢你了!要是能成,我记你一辈子情!”

何雨柱笑着摆手:“都是同事,互相帮忙应该的。”

第二天午休时间一到。

何雨柱没休息,直接去了厂办托儿所。

他找到张阿姨,把王师傅家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

“张阿姨,王师傅妻子早逝,他一个人又上班又带孩子。”

“孩子没人看,托儿所还不收,他实在太难了。”

张阿姨听着,眼神里露出同情。

她想了想,点头说:“行,这情况确实特殊。”

“让孩子先过来试读一周,后续再补手续。”

何雨柱赶紧道谢,转身就往食堂跑。

把好消息告诉王师傅时,王师傅激动得差点掉眼泪。

当天下午,王师傅家的孩子就进了托儿所。

王师傅对何雨柱感激涕零,再也不理会许大茂的拉拢。

他还主动在其他帮厨面前说何雨柱的好话。

“柱子是个好人,心眼实,还帮我解决了大难题!”

许大茂听说后,气得直跺脚。

他没想到自己的计划不仅落了空。

还让何雨柱在帮厨里更受欢迎了。

可他又没别的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心里恨得牙痒痒。

何雨柱下班后,骑着自行车回四合院。

刚到门口,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

秦淮茹站在自家门口。

她双手攥着衣角,手指反复揉搓着布料。

神色有些为难,眼神还时不时往屋里瞟。

何雨柱心里门儿清,知道她是来要东西的。

他没主动开口,等着秦淮茹先说话。

秦淮茹犹豫了半天,终于上前一步。

声音压得很低,带着几分恳求:“柱子,你回来了。”

“家里的煤快烧完了,天越来越冷。”

“棒梗晚上总喊冷,睡不好觉。”

她顿了顿,才说出目的:“你能不能……能不能借我点煤?”

何雨柱看着她,没有立刻答应。

他沉吟片刻,心里有了主意。

“秦姐,煤我可以借你。”

“不过我有个条件,得打个借条。”

秦淮茹愣了一下,眼睛微微睁大。

以前她跟何雨柱要东西,何雨柱从来不会提条件。

更别说打借条了,现在突然这么说,她心里有些不舒服。

“月底你家粮本下来后,得还我十斤煤。”何雨柱接着说。

“不是我小气,我家雨水也得取暖。”

“我得顾着她,不能让她冻着。”

他的眼神很坚定,没有丝毫退让的意思。

秦淮茹看着他的眼神,知道不答应不行。

要是不打借条,何雨柱肯定不会借煤。

她咬了咬嘴唇,只能点头:“行,我给你打借条。”

何雨柱转身进屋,从抽屉里拿出纸笔。

放在桌上,对秦淮茹说:“你写吧,注明借煤十斤,月底归还。”

秦淮茹拿起笔,手指有些僵硬地写着。

写完后,把借条递给何雨柱。

何雨柱接过借条,仔细看了一遍,确认没问题。

才转身去煤筐里铲了十斤煤,装在布袋子里。

递给秦淮茹:“这是十斤煤,你拿好。”

秦淮茹接过布袋子,煤块沉甸甸的。

可她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脸上红一阵白一阵。

接过煤后,她没再多说什么,低着头匆匆回了家。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