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1960:从卡车学徒到工业巨子 > 第33章 黑灯厂里亮刀锋!
换源:


       天刚蒙蒙亮,西山厂房外的积雪反射着微弱的晨光,寒气刺骨。

那辆劳动局吉普车留下的履带印,像两道丑陋的伤疤,刻在凝固的泥地上,无声地昭示着昨夜的凶险。

厂房内,气氛却与外面的冰冷截然不同。

周向东将四人召集到一台废弃的冲床前,他的脸色比窗外的天色还要凝重。

“吴志明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办我们,这次空手而归,下次再来,手里必定攥着搜查令。”他的声音不大,却字字如铁,砸在每个人的心上,“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

话音未落,他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纸,在冲床平台上“啪”地一声摊开。

那是一张手绘的流程图,用木炭条画得歪歪扭扭,但逻辑却清晰得吓人。

图纸被一条粗线一分为二,左侧潦草地写着“白日”,右侧则是“夜间”。

“白天,我们唱一出空城计。”周向东的手指点在“白日”区域,“王铁柱,你照常开拖拉机出去,名义上是拉运废料,实际上是观察周围动静。赵大柱,你就在院子里敲敲打打,弄些破铁皮,动静越大越好,把咱们‘废品回收点’的假象做足。”

他的目光转向陈国栋和苏晓梅:“陈工,你每天扫完厕所,由嫂子以‘接诊城里来的亲戚’为名,带你从后门进院,直接去工具棚。图纸和关键技术问题,就在那里解决。李二锤,”他看向角落里最年轻的汉子,“你以‘帮嫂子做饭’的名义,负责给大家送饭送水,确保陈工和我们的体力。”

一套天衣无缝的伪装方案,让众人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

这不仅仅是藏匿,更是一种主动的迷惑。

“夜间,八点钟以后,才是我们真正的战场。”周向东的手指划过那条粗线,移到“夜间”区域,“四人分岗,协同作业。嫂子,”他望向韩秀兰,“你的任务最重,用笔记下每一道工序的耗时,每一种材料的损耗。这些数据,是咱们以后吃饭的本钱!”

就在他部署完这一切时,一道只有他能看见的幽蓝色光幕悄然浮现:【协同研发模块】预加载完成,待首次全流程团队运行后即可正式激活。

当夜幕彻底吞噬西山,厂房里那盏唯一的、功率小得可怜的灯泡,却亮得如同手术室里的无影灯。

刺骨的寒风从门窗缝隙里灌进来,却吹不熄四人眼中的火焰。

周向东将五台报废的拖拉机变速箱一字排开,像检阅士兵的将军。

他沉声下令:“任务分解!陈工负责‘壳体检测’,确保没有暗伤裂纹;赵大柱负责‘齿轮测绘’,把每一个齿的参数都给我量准了;李二锤,你力气大,负责‘轴类校直’;王铁柱,你手稳,负责最精细的‘同步器重制’!”

四人立刻各就其位,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刺耳的摩擦声和专注的呼吸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属于工业时代的交响乐。

周向东则手持一把自制的游标卡尺和角度尺,在四人之间来回穿梭,时而指点一二,时而亲自上手示范。

没人知道,他每一次看似随意的测量,实则都在借助脑海中系统的【微观结构扫描】功能,实时校准着每一个零件的内部应力和金属疲劳度,并暗中调整着最合适的加工参数。

“妈的!”一声怒吼打破了紧张的协作。

赵大柱满脸通红,指着车床上刚刚崩掉一个口的刀具,“这根轴的料太脆了!根本车不动!换钢!”

所有人的动作都停了下来,这是一个足以让整个项目停摆的难题。

废品站里都是些边角料,去哪找合适的特种钢?

周向东却毫不慌乱,他走到院外的废料堆里,用脚踢开积雪,扒拉了半天,拖回来一根锈迹斑斑、又粗又长的旧钻杆。

“用这个。”他将钻杆扔在赵大柱脚下。

“钻杆?”赵大柱一脸怀疑,“这能行?”

“这是油田退下来的,含铬高,韧性比普通碳钢好得多。”周向东的语气不容置疑。

赵大柱将信将疑地截了一段,重新上机。

这一次,伴随着切削液嘶嘶的白烟,银亮的铁屑如同卷曲的绸带般顺滑地飞溅开来,一根尺寸精准、表面光洁的合格件很快成型!

一直埋头在图纸里的陈国栋抬起头,推了推眼镜,目光中满是震惊:“你这取材的法子……比厂里的老师傅还讲究。”

凌晨三点,当第一台经过精密修复的变速箱组装完毕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周向东亲自上手,连接上简易的试压装置,挂挡、转动输入轴,整个过程流畅丝滑,油路密封严丝合缝,没有一滴油渗出!

成功了!

周向东一拳砸在自己的手心,眼中精光爆射:“明天起,我们接公社的‘包月大修’单!一台变速箱,我们只收三十块,比县修配厂便宜一半!”

韩秀兰连夜在昏暗的灯光下誊写着全新的《工序登记表》,她按人头仔细记录下每个人的工时,想了想,又在登记表的背面,悄悄添上了一行字:“陈工:技术指导,每日补贴两顿热饭 半包大前门香烟。”

窗外的雪不知何时已经停了,远处隐约传来扫帚划过地面的“沙沙”声。

那是陈国栋,已经悄然离开,重返锅炉房,变回那个沉默寡言的烧炉工。

周向东的脑海中,系统的轻震再次传来:【聚拢火种】任务进度 60%!

提示:团队协作效率提升210%。

他望着炉火中映出的那几道疲惫却兴奋的身影,低声自语:“你们不是被淘汰的闲散人员,你们是……被这个时代暂时埋住的钢。”

热火朝天的干劲足以融化积雪,技术难题也被一一攻克,一套完整的、高效的、并且能盈利的生产流程已经建立。

周向东的目光扫过刚刚组装完毕的变速箱,又落在那几台等待拆解的废铁上。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但这股“东风”,并不仅仅指他们的汗水和技术,还包括那些他们无法亲手制造,必须从外界采购的,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