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太傅非臣 > 第八章 宝庆窥探
换源:


       太子朱标的病情,像一片沉重的阴云,笼罩在整个南京城的上空,尤其是东宫,更是弥漫着一股压抑而悲伤的气息。御医进出频繁,汤药的苦涩味道几乎渗透了宫殿的每一寸木头。皇长孙朱允炆消瘦下去,眼圈时常泛红,却还要强打精神处理一些简单的政务,并在祖父朱元璋召见时,努力表现出镇定。

古潼也变得异常忙碌。朱允炆心神不宁,许多需要静心分析的文书和需要斟酌的建议,都更多地依赖古潼的先期处理和研判。古潼深知此时一言一行都可能带来巨大影响,更是打叠起十二分精神,将所有现代观点用最稳妥、最符合此时政治正确的语言包装起来。

这日午后,古潼刚从朱允炆的书房退出,将一叠批阅好的文书交给殿外等候的宦官,准备返回文华殿侧殿。廊下清风拂过,稍稍吹散了些许药味,也让他因高度集中而紧绷的神经稍得舒缓。

就在这时,一阵略显清脆急促的脚步声从廊另一头传来,伴随着环佩叮当的细微声响。能在东宫如此行走的,绝非寻常宫人。

古潼下意识地退至廊边,垂首躬身而立。

只见一行人簇拥着一位盛装的少女款款而来。那少女约莫十四五岁年纪,身穿一件樱草色缠枝莲纹的缎面竖领长袄,下着月华裙,发髻上簪着珍珠蝴蝶步摇,随着步伐轻轻颤动。她容貌娇俏明媚,一双大眼睛黑葡萄似的,灵动异常,此刻却带着几分与年龄不符的忧虑和急切。她的仪态高贵,却并无多少沉静之气,反而透着一股被娇宠惯了的鲜活与大胆。

古潼立刻认出,这应是朱元璋的幼女、太子朱标的妹妹、朱允炆的姑姑——宝庆公主。这位公主在历史上以年幼受宠著称,洪武驾崩时因其年龄极小,甚至特嘱允炆好生照顾。没想到此时已然是一位亭亭少女。

宝庆公主显然心系兄长病情,步履匆匆,并未留意廊下侍立的古潼。倒是她身边一位年纪稍长的女官,目光锐利地扫了古潼一眼,似乎在确认其身份。

就在队伍即将走过时,宝庆公主或许是被那叠与众不同的文书吸引了目光(上面的表格格式虽被徐至谦斥责,但在东宫内部某些不重要的文书上仍在试用),或许只是单纯好奇这个未曾见过的、气质迥异的年轻官员,她忽然停下了脚步。

“你是何人?在此作甚?”她的声音清脆,带着少女特有的娇憨,但语气中的好奇多于质问。

古潼保持躬身姿势,恭敬回答:“回公主殿下,微臣古潼,忝为东宫侍读,方才送交文书与皇长孙殿下。”

“古潼?”宝庆公主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好奇之色更浓,“原来你就是那个古潼?皇兄(指朱标)和允炆都提起过的那个‘满肚子稀奇古怪学问’的古先生?”

她的用词直接而随意,毫无宫廷常见的弯弯绕绕,显示出其受宠程度和直率性格。

古潼心中微凛,没想到自己的名字连深宫公主都知道了,而且似乎还是以这种“稀奇古怪”的形象传播的。他谨慎答道:“公主殿下谬赞,微臣惶恐。太子殿下与皇长孙殿下垂爱,臣只是尽本分,略尽绵力。”

宝庆公主上下打量着他,似乎想从他身上看出那“稀奇古怪”的学问藏在哪里。她见古潼虽然恭敬,但身姿挺拔,眉宇间并无寻常小臣的谄媚与畏缩,眼神沉静通透,与她平日里见的那些老学究或年轻官员截然不同,不由得兴趣更甚。

“抬起头来。”她命令道,带着一种天家贵胄的自然威仪。

古潼依言抬头,但目光依旧谦恭地垂落在地面前方,不敢直视凤颜。

宝庆公主看着他清俊的面容和那双沉静的眼,忽然问道:“听闻你不仅懂经史,还懂星象算术,甚至能教人如何更省力地修城墙、种田地?可是真的?”

古潼头皮微微发麻,这些“杂学”被一位公主在宫廷廊下当面问出,实在不是好事。他只能硬着头皮回答:“臣只是闲暇时偶有涉猎,略知皮毛,不敢称‘懂’,更不及匠人经验之谈万一。殿下听闻,恐是讹传。”

“哦?是吗?”宝庆公主歪了歪头,显然不信这番谦辞,但她此刻更关心兄长,也没再多问,只是摆了摆手,“罢了,本宫还要去探望太子哥哥。你……很有趣。日后若有机会,再向你请教那些省力气的法子。”

说完,她不再停留,带着女官和宫女们匆匆往太子寝殿方向去了。

空气中只留下一缕淡淡的、少女的馨香和环佩余音。

古潼缓缓直起身,望着宝庆公主离去的方向,眉头微蹙。这位公主的出现,像一颗意想不到的石子投入本就波澜暗涌的池水。她的好奇和直接,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也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极其微小的变数?

他摇了摇头,将这些念头暂时压下。当前最重要的,依旧是太子的病情和岌岌可危的朝局。他快步走回文华殿侧殿,需要立刻将刚才与朱允炆议定的几件事落实成文。

(二)

古潼并不知道,他留给宝庆公主的印象远比他想象的要深刻。

宝庆公主探望完病情沉重的太子朱标,心情沉重地出来。回宫的路上,她忍不住对身边最信任的年长女官嘀咕:“嬷嬷,你说那个古潼,看起来那么年轻,又不像是老头子,怎么就能懂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连太子哥哥和允炆都夸他呢。”

女官低声提醒:“殿下,宫外奇人异士众多,此人来历不明,言行又常出格,齐大人他们似乎很不喜他。殿下还是莫要过多关注为好。”

“齐泰他们?”宝庆公主撇撇嘴,她从小受父皇和兄长宠爱,对朝臣并无多少敬畏,反而觉得那些老夫子们无趣得紧,“他们除了之乎者也和告状,还会什么?太子哥哥病了,他们除了跪着哭和说些没用的宽心话,一点法子都没有!我看允炆最近都愁坏了,倒是那个古潼,好像还能帮允炆分忧解难。”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而且,他看起来……和宫里那些人都不一样。不像官员,也不像太监,更不像侍卫。嗯……说不上来,反正就是不一样。他说他不懂,我才不信呢!肯定是藏拙!”

少女的好奇心一旦被勾起,便很难平息。尤其是身处深宫,所见所闻皆是一板一眼,古潼这种带着神秘色彩和“异端”气息的存在,对她而言就像一本等待翻阅的奇书。

她开始有意无意地向来往东宫的宫女太监打听关于古潼的零星消息,听到的无非是“深受皇长孙信重”、“常与齐大人争执”、“想法古怪但有时很管用”之类的碎片。这些碎片非但没能满足她的好奇心,反而让她更想亲眼看看,这个古潼到底有多大本事。

(三)

几日后的一个清晨,古潼照例早早来到文华殿侧殿,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却发现沈白浪不在,桌案上却放着一本他之前很想查阅但一直找不到的孤本兵书。

他正疑惑间,一名小宦官低头进来,悄声道:“古先生,这是宝庆公主殿下身边的女官方才送来的,说是殿下在宫中书库偶然见得,想起先生或有用处,特借与先生一观。嘱您看完归还即可。”

古潼愣住了,接过那本书,心中警铃大作。宝庆公主?她怎么会知道我需要这本书?还特意派人送来?这绝非巧合!

这看似好意的举动,背后隐藏的意图是什么?是单纯的示好,还是更深的试探?或者是想借此与他建立某种联系?这位年幼却备受宠爱的公主,她的好奇如同一把双刃剑,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便利,更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他立刻意识到,自己可能在不经意间,又惹上了一个天大的麻烦。

他必须更加小心了。在这宫廷之中,一步踏错,便是万丈深渊。而此刻,他仿佛站在了更多双目光的注视之下,其中一双,来自那位看似天真娇憨的宝庆公主。

---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