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朝跟华夏古代不太一样,科举过程少了府试和殿试两个环节。
书生通过县试,为童生。
通过院试,为秀才。
乡试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二到十名为亚元。
会试为进士,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县试比较简单,当地县令监考,只要能做出一首让县令不恶心的诗词,基本就过了。
张平安不用准备也能拿第一。
但,到了院试,就需要默写圣人经典了。
好在还有时间,从现在开始背诵,到院试的时候,张平安差不多都背会了。
接下来的几天,张平安除了吃喝拉撒,基本都徜徉在书籍的海洋里。
“古代的课文真尼玛难背,连标点符号都没有,还得老子自己加上。”
“还别说,这加上标点符号后,就好背多了,背一部圣人经典最起码能节省三分之一的时间。”
张平安读书第一天。
整个张家人都觉得张平安连一整天都坚持不了。
张平安读书第二天,王氏和小不点开始转变看法,但张铁牛和张书觉得张平安不可能连续坚持两天。
张平安读书第三天,夜里下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暴雨。王氏和小不点彻底相信张平安是真的想读书,张铁牛和张书却认为这应该是张平安的极限了。
张平安读书第四天,一家人终于整整齐齐全都相信张平安是真的想要认真读书了。
灶房里,王氏开心地对除草回来的张铁牛小声说道:
“当家的,本来还以为这孩子是受了打击,跟小棋赌气,一时头脑发热,才要读书的。”
“没想到,他竟然一连坚持了四天!”
“我听说明天就是县试了,要让平安去试试吗?”
张铁牛听着朗朗的读书声,忍不住感叹一声:“或许,人只有在经历过打击后才能快速成长。”
“既然他有这个毅力,我们就算砸锅卖铁也要支持他。”
“只不过,今年的县试赶不上了,让他参加明年的吧!”
这时,张书抱着小不点走进来。
“爹,娘,你说他会不会是受了刺激,脑子坏掉了?他这几天竟然连门都没出过,比当年大哥读书还刻苦!”
张书口中的大哥,自然不是张平安,而是张棋。
听到张棋的名字,张铁牛夫妻二人脸色忍不住暗了下去。
“唉,书儿,小棋现在和我们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人了,平安才是你大哥,以后你要慢慢习惯。”王氏语重心长地说道。
“哼,我心中的大哥只有一个,那就是张棋。虽然我名义上称呼他大哥,但想让我认可他这个大哥,先在科举上追平我大哥在说吧!”张书一脸固执,提起张平安时眼中就满是鄙夷。
“你这孩子……怎么拎不清呢?平安和我们才是一家人。”王氏嗔怪地瞪了他一眼。
张铁牛沉声道:“算了,大家都慢慢习惯吧!我看他也并非如传闻中那般纨绔,还有救。”
……
清晨,当东方的天际泛起一抹鱼肚白,张平安已经洗漱完毕,并穿戴整齐。
今天他穿上了王氏为他准备的一件粗布长衫,虽然料子很便宜,但非常合身,穿在张平安身上,依旧阳光俊朗。
张平安吃了一个窝头,喝了碗稀饭,净口之后向堂屋内的张铁牛夫妇躬身行礼,告辞道。
“爹娘,我去参加县试了,中午就不回来了。”
正吃饭的张家人全都愣住。
“什么!”
“你说你今天就要参加县试?”
除了还在睡懒觉的小不点,张家三口人异口同声惊呼。
张平安被吓了一跳:“有什么问题吗?”
王氏一脸关切地说道:“孩子,你满打满算也就读了四天书,这就去参加县试会不会太急了啊?”
“要不还是明年在去吧,再读一年更有把握。”
张铁牛轻咳一声,掩饰刚才的失态,威严地说道:“你娘说得对,今年确实太仓促了,如果落榜,还会打击自己的信心,不如明年在去。”
张书哼了一声,没有说话,只是看张平安的目光跟看傻子似的。
家人这样的态度,张平安也能理解。
因为按照原身记忆,这科举的每一关都跟特么天堑似的。童生录取人数大概是一千人能考上一百个。
换成现代话说,升学率只有十分之一。
而且,这十分之一中,基本百分之九十都是富裕家庭的孩子。
没办法,人家有钱请名师,不用干农活,读书时间充足。
像张平安这种家庭,在农忙的时候,就需要边干活边读书。
可一旦干活,累了之后哪还有力气读书?
除了极少数天赋异禀的寒门学子,其他人完全就是去凑人头的。
若不是经过九年义务教育,让只读了四天书的张平安做出一首像样的诗词来,那不是扯淡妈妈给扯淡开门……扯淡到家了么。
“爹娘,小弟,你们放心,我还是很有把握的。”
“而且,就算这次考不上,就当去熟悉一下,明年考的时候就不怯场了。”
张平安没敢大放厥词,怕吓着他们。
张铁牛沉吟一阵,一脸郑重道:“既然如此,那你就去试试吧!”
“回来的时候记得去一趟张侍郎府,把你的出生文书拿回来。如果你真的能考中,将来院试的时候就需要用了。”
“好。”张平安点点头,转身离开。
出了门,张平安径直朝皇城赶,毕竟一个时辰路程呢。
道路有些泥泞,不太好走。走到村头的空地时,看到几个正在玩耍的稚童,跟张画差不多大小。
稚童们看到他,立刻欢快地唱起歌谣。
“城里一个郎,村里一个郎。村里读书郎,城里屎壳郎。城里就该住着读书郎,村里才住屎壳郎。”
……我尼玛!
不是说我的,不是说我的……
张平安默念。
看来,张棋真的说到做到,他的大名连城外的村子里都传遍了。
可想而知,张铁牛夫妻俩得承受多少的嘲讽啊!
一定要尽快考上童生!
而且,必须拿童生第一!
张平安在心中说道。
为了爹娘不被人嘲笑,也为了他自己。
一个时辰后,天已大亮,皇城百米多宽的官道上,已经是人来人往。
大武朝非战时,没有路条宵禁那一套。但因为今天是科考日,所以要查验牙牌,就是后世的身份证。
张平安向守城士兵出示牙牌,查验无误后就进城了。
进入城内,张平安扫了一眼。
城里的这些人虽然穿的不是什么名贵料子,但都很干净,精气神也不错,不像电视剧里到处是流民与乞丐的场景。
当然,可能因为是京城,老百姓过得还是不错的。
县试就在当地县衙,院试在府衙,只有乡试才会在贡院举行,这点倒是跟华夏古代的科举制度一致。
张平安按照记忆,直奔所属朝阳县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