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铃声响起,韩平也没有拖堂,收拾一下教案后,回到了年级组办公室。
方才那节历史课,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今天的板画辅助教学很顺利,学生们对这种新颖的形式接受程度很高,对知识也表达出了渴望,让他将这种漫画辅助教学形式推进下去的信心更加坚定。
回到办公室后,他正和旁边一位老教师聊着刚才课堂上的反应,探讨着这种形式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适应性。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
王校长和教务处主任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
这男人约莫四十岁上下,穿着深蓝色的外套,鼻梁上架着副黑框眼镜,风尘仆仆,眼神却异常明亮锐利,一进门就下意识地扫视着办公室里的每一个人。
韩平起初并未在意,但他很快发现,那陌生男人的目光,在扫过自己时,骤然定格了!
难道,是冲自己来的?
果然,王校长笑呵呵地开口了,声音洪亮,“韩平老师,正好你在!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崔子剑同志,是从河南《漫画月刊》编辑部专程过来找你的!”
《漫画月刊》?编辑部?专程来找我?
韩平愣住了,有些小惊讶。
这年代,出趟远门可不容易,舟车劳顿,花费不小。一个素未谋面的外地杂志编辑,竟然千里迢迢跑到房山县这个小地方,指名道姓地来找自己。
他下意识地站起身,脸上写满了惊讶和困惑:“崔编辑?您好您好!您是为了投稿来的吧?您怎么专门过来,太意外了!”
崔子剑一个箭步上前,双手紧紧握住了韩平的手,用力摇晃着,情绪激动:“韩平同志,可算见到您了!我是《漫画月刊》的编辑崔子剑,您投给我们的《功夫熊猫》,我们编辑部全体同仁都拜读了,惊为天人!真的是惊为天人啊!”
他像是找到了倾诉对象,对韩平道作品夸奖了一番,“《功夫熊猫》每一格画面都充满了灵性和力量!叙事节奏、人物塑造、画面张力……无一不是顶级水准!我们主编看了,当场拍板,一定要在创刊号上重磅推出!给予最好的版面,最好的印刷!韩平同志,您是个天才!真正的漫画天才!我们《漫画月刊》能不能一炮而响,可就全指着您的《功夫熊猫》了!”
这一连串极高规格的、毫不吝啬的赞誉,听得办公室里其他老师目瞪口呆!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事,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这两人身上。王校长脸上带着欣慰又复杂的笑容,教务处主任则表情僵硬,眼神躲闪,觉得自己在这里特多余。
韩平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和盛赞弄得有些尴尬,连连摆手:“崔编辑您太过奖了!我只是个漫画界的新人,当不得这么高的评价。《功夫熊猫》能得到贵杂志社的喜欢,是我的荣幸。”
两人站在办公室中央,一个激动得难以自持,一个谦逊的连连推辞,引得众人侧目。
王校长见状,知道这里不是谈话的地方,便笑着打断:“好了好了,崔编辑远道而来,韩老师也别站着了。这样,咱们去小会议室聊,那里清静。主任,去泡壶好茶来。”
小会议室里,简单的木桌椅,墙壁上挂着激励性的标语。一杯热茶下肚,最初的激动和寒暄过后,气氛稍微缓和了一些。
崔子剑放下茶杯,脸上的兴奋稍稍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重的感慨。
他重重叹了口气,开始大倒苦水,语气里充满了无奈和愤懑:“韩平同志,不瞒您说,我们这行……难啊!真难!在国内搞漫画,就像是在没有观众的舞台上跳舞,还是在一条没人看的窄巷子里跳!”
他掰着手指头数落:“上头不重视,觉得这就是哄小孩的玩意儿,登不了大雅之堂,拉不到什么像样的支持和经费。
读者层面呢?受众窄!大人觉得幼稚,孩子选择又少,市场培养不起来。画的人更少!有基本功的,都想着去画宣传画、搞纯艺术,觉得那才是正道。
有点想法的,又往往画技跟不上,或者找不到发表的门路。
我研究过,漫画类杂志不仅少,生存也颇为艰难,稿费低,留不住人才,形成恶性循环。唉,眼看着国外的漫画,特别是日本那边的,画得越来越精美,故事越来越吸引人,我担心以后这方面放开了,我们顶不住啊!两厢一对比,我们这心里是又急啊又憋屈啊!”
崔子剑的这番话,可谓句句戳心,道尽了此时国内漫画从业者的辛酸与困境。
王校长和教务处主任在一旁听着,虽然对漫画行业不了解,但也能感受到那份举步维艰的沉重。
韩平静静地听着,没有立刻接话。
崔子剑的苦水,他其实深以为然,甚至比崔子剑看得更远、更透彻。
别说现在八十年代中期,就算再往后推十几年,直到新世纪之初,国内漫画家的地位和生存环境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可以说,整个行业在低谷中挣扎匍匐,错过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而就在这片空白和沉寂中,日漫凭借其成熟的产业模式和强大的文化输出能力,长驱直入,几乎占据了国内年轻一代的整个视野,成了无数8090后的童年和青春记忆。
那种文化上的潜移默化和影响,是深远甚至可怕的。所谓的“文化入侵”,在漫画领域体现得淋漓尽致。
好在后来,随着网络时代到来和市场资本注入,一批有识之士和创作者咬牙坚持,国漫才终于开始艰难崛起,出现了一些亮眼的作品,给了国内从业者和读者一丝希望。
想到这些,韩平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唏嘘之感。
历史的机遇窗口稍纵即逝,伟人有句话说的好,“文化的阵地,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来占领。”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崔子剑焦虑而期盼的脸,又看了看旁边若有所思的王校长和表情依旧有些不自然的教务处主任,缓缓开口了。
“崔编辑,您说的困难,我都明白。但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待漫画。”
他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将前世那些早已被验证的认知,用符合这个时代语境的方式表达出来:
“漫画,它绝不仅仅只是给小孩子看的连环画,更不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小儿科’。它是一种独特,而且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包容性的综合艺术形式。它用图像和文字讲故事,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直击人心。”
“它可以是承载深刻思想的寓言,可以是传播科学知识的桥梁,可以是弘扬民族文化的载体,当然,也可以是给人带来轻松欢笑的娱乐品。它的受众,可以从垂髫小儿,到耄耋老人。”
看着崔子剑越来越亮的眼睛和王校长等人惊讶的神情,韩平继续抛出了更超前的观点,这些观点在八十年代中期,无异于天方夜谭:
“而且,漫画的价值,远不止于杂志上的那几页纸。它是一个源头,一个可以连接无数下游产业的创意核心!一部成功的漫画,它的角色、它的故事、它的世界观,可以衍生出电影、动画片、小说、玩具、服装、电子游戏……甚至主题公园!”
他用手在空气中画了一个大圈:“这是一个巨大的、环环相扣的产业链!一个价值可能高达千亿、甚至万亿级别的庞大市场!它能够带动就业,创造难以估量的经济价值和文化影响力!”
最后,他的语气变得格外凝重,带上了家国情怀的色彩:“尤其对我们中國来说。我们有着五千年的文明积淀,有着取之不竭的文化宝藏。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哲学思想、功夫中医……这些都是独一无二的、绝佳的漫画创作素材!
用漫画这种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形式,把我们自己的文化故事讲好,传播出去,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防御和输出!我们可以用漫画,构筑起一道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长城!这,难道不比眼睁睁看着外来的文化产品占据我们下一代的心灵更重要吗?”
韩平的声音在小会议室里回荡,每一个字都像锤子一样敲在在场众人的心坎上。
千亿市场?连接电影动画游戏玩具?文化防御和输出?构筑文化长城?
这些概念,对于八十年代中期的普通人来说,太过于超前,太过于震撼了!
简直……简直如同在听科幻故事!
王校长和教务处主任张大了嘴巴,彻底惊呆了。
他们看着韩平,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他。
他们原本只以为韩平是画技好,有点才华,却万万没想到,他胸中竟然藏着如此宏大的格局和如此深远的见识!
这已经不是一个小小的漫画家了!
而崔子剑,更是听得浑身颤抖,热血沸腾!
韩平的每一句话,都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不!是远远超越了他所有的想象!
他原本只是想办一本好看的漫画杂志,发掘好的漫画作者,却从未从产业、文化、国家战略这个高度去思考过漫画的意义和价值!
韩平的这番话,如同在他眼前推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门后是一个波澜壮阔,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世界!
他仿佛看到了中國漫画崛起于世界之林的那一天!
而他自己,以及《漫画月刊》,或许就将成为这伟大征程的起点和参与者!
激动、震撼、钦佩、狂喜……种种情绪如同火山般在崔子剑胸腔里喷发!
“韩平同志!您……您这番话……真是……真是振聋发聩!拨云见日!我……我……”崔子剑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再次紧紧握住韩平的手,用力摇晃着,“您不仅画得好,这眼光、这格局……我崔子剑服了!彻底服了!请您务必加入我们!我们一起,把这件事做成!做成一件真正了不起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