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功夫熊猫》,更为了韩平这位在崔子剑眼中未来必定在国内漫画界放射出璀璨光芒的天才,崔子剑在征得主编胡伟民的首肯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踏上了前往房山县的旅程。
绿皮火车吭哧吭哧地穿行在中原大地,崔子剑靠窗坐着,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田野和村庄,心早已飞到了那个陌生的北方小县城,飞到了韩平身上。
他脑海里反复推演着见面时的说辞,既兴奋又忐忑,生怕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几经辗转,风尘仆仆的崔子剑终于站在了房山县第一小学的门口。
学校不大,红砖围墙,学校周围打扫得还算干净。
此时正是上课时间,隐约间还能听到校园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崔子剑整理了一下外套,深吸一口气,走向门卫室。
“师傅您好,打扰一下。”崔子剑脸上堆起客气的笑容,“请问,韩平老师是在这里工作吗?”
看门的是个无十来岁的大爷,大爷此时正在看报,闻言抬起头打量了他一下:“找小韩老师?你是……?”
“哦,我是从河南来的,是《漫画月刊》编辑部的编辑,姓崔。有点事情想找韩老师当面谈谈。”崔子剑介绍了自己后,又递过去介绍信,“这时我的介绍信。”
“河南来的杂志社编辑?”门卫师傅愣了一下,惊讶之余,又觉得理所当然。
随即脸上露出与有荣焉的意味,他放下报纸,啧啧两声,“我就说嘛!小韩老师不是一般人!瞧瞧,这都有外地的编辑专门找上门来了!”
崔子剑被门卫这熟悉又自豪的语气弄得有点懵:“师傅,您……认识韩老师?”
“嗨!瞧您说的,咱们学校谁不认识韩老师啊!”门卫师傅来了精神,话匣子打开了,“别看小韩老师年轻,可有本事了!画的画那叫一个好!就那个……那个《看图说话》上的漫画,你知道不?叫《成语画廊》,现在县里好多有娃娃的人家,都买了!为啥?就为看韩老师画的那些故事!我家那小孙子,以前叫他看书,凳子上上像镶了钉子似的,根本坐不住。现在好了,捧着杂志能看老半天,还能给你讲里面的道理呢!韩老师啊,将来肯定是当大画家的料!”
门卫师傅絮絮叨叨,言语间充满了对韩平的推崇,仿佛韩平的成功就是学校的荣耀。
崔子剑听得心中暗惊,他没想到韩平的影响力在本地已经如此深入人心,连门卫都知之甚详,这更坚定了他必须拿下韩平作品的决心。
“是啊是啊,韩老师确实才华横溢。”崔子剑附和着,心里着急,“师傅,您看现在方便帮我联系一下韩老师吗?我确实有急事。”
“估计小韩老师这会正上课呢。”门卫师傅看了眼墙上的挂钟,倒是很热心,“这样,你先等等,我给你打个电话到年级组问问。”
很快电话接通,接听的是一位姓刘的女老师。
刘老师一听是外地来的杂志社编辑找韩平,也不敢怠慢。
自从韩平的漫画在《看图说话》上发表后,偶尔也会有信件寄到学校,但杂志社的编辑找上门,还是头一遭。
她立刻意识到这事不简单,一层层汇报上去。
先是年级组长,年级组长也觉得这事有点超乎寻常,一个小学老师惊动了外地专业杂志的编辑亲自来访?
他赶紧报给了教务处主任。
教务处主任接到电话,心里也是咯噔一下。
编辑?找韩平?谈漫画?
他脑子里第一反应是韩平是不是在外面惹了什么麻烦,或者稿子出了什么问题?
于是,他也不敢隐瞒,立刻小跑着去了校长办公室。
王校长正在批阅文件,听到教务处主任的汇报,眉头也皱了起来。
编辑上门?这倒是新鲜事。
他放下笔,沉吟片刻:“请客人进来吧,直接到我办公室。注意态度,客气点。”
于是,崔子剑在门卫师傅笑呵呵的目送下,被闻讯赶来的教务处主任亲自迎进了校门,一路引着去了校长办公室。
校长办公室里,一番简单的介绍和寒暄后,崔子剑说明了来意和身份,“王校长好,我是《漫画月刊》的特邀编辑,姓崔,叫崔子剑。”
“《漫画月刊》?”王校长和教务处主任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讶和疑惑。
这个名字他们没听说过,但听起来就是专业的漫画杂志。
一个专业的漫画杂志编辑,千里迢迢从河南跑到他们这个北方小县城的小学,就为了找韩平?
“崔编辑,冒昧问一句,”王校长斟酌着用词,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您这次来,是为了我们学校韩平老师的漫画作品?”
他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作家有编辑上门约稿不稀奇,可一个画漫画的……值得如此兴师动众?
在这个年代,在很多人的固有观念里,漫画仍旧是“小儿科”、“不入流”的东西,难登大雅之堂,更无法与正统的文学和真正的艺术相提并论。
“正是!”崔子剑看出两人的疑惑,立刻肯定的回答,语气真诚和热切,“韩平老师的一部漫画投稿,深深震撼了我们编辑部全体同仁!我们认为这部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商业潜力,甚至可能开创国内漫画的一个新方向!所以主编特意派我前来,希望能与韩平老师当面深入沟通,商讨长期合作的事宜。”
艺术价值?商业潜力?开创新方向?
这几个词从崔子剑嘴里说出来,让王校长和教务处主任震惊之余,更加困惑了。
韩平画的漫画真有这么厉害?
还有,漫画不就是些给孩子看的小人画吗?
这东西和连环画有什么区别,值得这么兴师动众?
虽然心里不解,甚至隐隐觉得这位崔编辑是不是有些夸大其词,但对方态度诚恳,又是远道而来,王校长自然不会质疑。
想了想,他脸上的笑容更深了些:“原来如此。韩平老师确实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也肯钻研。没想到能得到贵刊如此高的评价和重视,这也是我们学校的荣幸。”
崔子剑趁热打铁,他对韩平这个人太好奇了,迫切想知道是怎样的环境和经历造就了这样一位天才:“王校长,主任,恕我冒昧,我对韩平老师如何走上漫画创作这条路非常感兴趣。不知能否简单介绍一下韩老师的情况?比如,他是美术专业毕业的吗?在学校是不是教美术的,还有他从事漫画创作多久了?”
这一连串的问题让王校长和教务处主任都愣了一下。
王校长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神色,他轻轻叹了口气,说道:“韩平老师啊……他的经历,说起来也有些坎坷。他并不是美术科班出身,而是正儿八经的师范生,学的也不是美术。毕业后就分配来我们学校教历史了。”
“不是科班?”崔子剑更惊讶了。
“是啊。”王校长继续道,“他爱人……唉,几个月抛下他和年幼的女儿走了,对他打击很大。他家里的条件一直比较困难,没有父母和亲戚,还要独自抚养孩子。可能就是生活所迫吧,他最开始画的是讽刺漫画,叫《不堪重负》。后来投给报纸,发表了,还得了一笔稿费,解决了燃眉之急。”
“本来画讽刺漫画也挺好,有些名气。”王校长摇摇头,有些不解,“后来不知道他怎么想的,突然转画儿童漫画了。就是现在《看图说话》上的那个《成语画廊》。没想到这一画就画出了名堂!听说因为他这个漫画,那本《看图说话》杂志卖得特别好,很多家长都指名要买。”
他说到这里,脸上也不禁带上了几分笑意,毕竟是自己学校的老师出了成绩。
一旁的教务处主任听着校长如数家珍般地夸奖韩平,心里却像打翻了五味瓶,别提多膈应了。
他想起了之前自己还质疑过韩平不务正业,甚至纵容王强去刁难,结果现在人家摇身一变,成了连外地杂志社编辑都千里迢迢来拜访的漫画家。
这脸打得啪啪响,让他坐立难安,脸上只能勉强维持着僵硬的笑容,一句夸赞的话也说不出来。
崔子剑静静地听着,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
生活窘迫,夫妻分离,还不是科班出身。之后靠画讽刺漫画赚取微薄稿费渡过难关,然后转而投身儿童漫画,一鸣惊人……这经历,简直比漫画故事还要曲折和励志!
难道,这才是韩平之所以有如此多奇思妙想的原因?
不,应该不会那么简单。
心中的猜想,并不妨碍崔子剑对韩平的钦佩之情。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要不惜一切代价同韩平合作的决心。
他正要再详细询问,下课铃声响彻了整个校园。
“下课了。”王校长站起身,看向崔子剑的同时,笑容也真诚了许多,“走,崔编辑,我带你过去。韩老师这会儿应该回办公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