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在1876年,横扫六合 > 第三十五章 影响
换源:


       李杰被扣的消息,传到了江对岸明军驻守的营地里。

负责边境防务的明军将领听闻此事,不敢有丝毫怠慢。

第一时间便派人快马加鞭赶往黑冰台在当地的秘密据点,要求核实李杰的身份。

毕竟在这边境地带,商贸往来背后常夹杂着各种隐秘的勾当,谁也不敢保证这个突然被抓的商人没有特殊身份。

黑冰台的驻点负责人接到消息后,立刻调阅了所有在册人员的名录和潜伏下线的档案。

翻来覆去查了好几遍,最后只能一脸困惑地回复:“我们这儿压根没这号人,也从没发展过叫李杰的下线,他就是个普通商人。”

但为了以防万一,消息还是一层层往上传递,从地方到中枢,各层级的黑冰台的密探们也被调动起来。

他们循着李杰的籍贯、过往行商轨迹细细排查,足足折腾了好几天。

最终给了明确答复:李杰与锦衣卫无关,纯粹是做布匹生意的商贩。

就在明军这边正准备拟定交涉文书,打算派人过江和大顺方面理论的时候,李杰竟然自己回来了。

只见他衣衫有些凌乱,脸色苍白,但好在胳膊腿都齐全,没受什么重伤。

一见到大明的官员,他就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带着哭腔喊冤:“大人啊,他们就是明抢啊!我带的钱、还有那些准备倒卖的皮货,全被他们搜走了!”

大明这边自然不能坐视本国商人受此欺辱,当即派了专人和大顺的边境官员交涉。

大顺那边给出的说法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怪异:“我们是接到线报,说这个李杰可能在从事细作活动,所以才把他扣下调查。不过查了几天,发现是假消息,这不就把人放回去了嘛。”

“人放了是没错,”大明官员步步紧逼,“可他随身携带的钱财呢?为什么要没收?”

大顺官员脸皮一翻,摆出一副全然不知的模样:“什么钱?我们抓他的时候,可没见着什么钱。”

这一手耍赖的功夫真是练得炉火纯青。

要知道,当初抓捕李杰时,虽然周围围着不少看热闹的百姓,可搜身、查抄财物的时候,却只有冯翔那几个带兵的军官在场。

李杰空口无凭,根本没人能为他证明自己带了钱。

可大明官员也不是好糊弄的,当即翻出了李杰过关时的文书。

那上面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李杰过关时携带了大批布匹,价值不菲。

“行,你们说没见过钱,那这些货总该还在吧?”

没成想,大顺的官员硬是把脸皮磨成了铜墙铁壁,张口就否认:“什么皮货?我们从没见过他带这些东西。”

见对方如此蛮不讲理,大明的官员气得浑身发抖,却也无可奈何。

只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写成奏折,快马送往京城。

别看这事儿听起来不大,牵扯的利益也有限,但造成的影响却坏透了。

连大顺都能随便抓个大明商人,还明目张胆地吞了人家的钱和货,那以后谁还敢去北边的商埠做生意?

此时正在寝宫批阅奏折的朱常洛,看到这份奏报后,眉头都没皱一下,直接下旨:关闭与大顺的所有商埠,暂停一切贸易往来。

这可不是一时冲动拍板的决定。

这段时间,德意志那边频频释放出想要和大明展开军事合作的信号,两国高层之间的书信往来、密使互访就没断过。

朱常洛心里早就有了盘算,海贸现在才是大明财政的大头,跟大顺那点本就有限制的边境贸易,他早就不放在眼里了。

更重要的是,他想借着这件事,给大明的百姓树立起一种“无敌自信”。

而这自信的第一步,就是让所有人都看到,朝廷护短,绝不会让自己人受委屈。

商埠一关闭,虽然断了些想北上倒腾货物发财的商人的路子,但举国上下却没多少怨言,反而觉得解气。

“朝廷这是为了咱们商人出头啊,凭啥不支持皇帝?”

可另一边的大顺却彻底慌了神。

关闭商埠?这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接下来是不是就要搞军事演习?甚至直接挥师进攻?

在这种涉及边境摩擦的问题上,大顺的神经向来敏感得很。

张承奉和王凌波连夜召集手下,急着要查清大明突然翻脸的缘由。

一查之下,俩人都傻了眼。

归根结底,竟然是军队拖饷惹出来的祸。

张承奉气冲冲地把王凌波叫到宫里,一见面就没客气,唾沫星子喷了对方一脸。

“看看你干的好事!让你拖饷!现在他们敢打大明商人的主意,再过阵子,说不定就敢转过头来打你的主意了!”

王凌波这时候也意识到事情闹大了,低着头,一句话不敢说,任由张承奉指着鼻子骂,只求他能消消气。

张承奉骂了足足半个时辰,骂得嗓子都有点哑了,才觉得心里舒坦了些。

说起来,这还是他第一次觉得,大明好像也没那么可恶,至少给了他一个痛痛快快当“喷子”的机会。

骂够了,该说正事了。

张承奉喘了口气,沉声道:“给大明一个交代,这事儿没得商量。冯翔那几个军官,该怎么判就怎么判,别手软。还有那个叫李杰的商人,给他十倍赔偿,让他闭嘴。最后再派人去跟大明好好说说,别把局势搞得这么紧张。”

王凌波走出宫门的时候,偷偷抹了把脸上的唾沫星子,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玩脱了……这次真是玩脱了……”

大顺的动作倒是快得很。

没过几天,冯翔等几个参与抓捕李杰的军官就被抓了起来,审都没审多久,就依次判了十年到五年不等的徒刑。

王凌波也亲自带着两万明元,送到了李杰手上作为补偿。

李杰看着那沉甸甸的钱袋子,整个人是懵了:“这……这就两万了?早知道这样,我还入什么股啊,直接拿着这笔钱开家布匹店,不比啥都强?”

大明这边见大顺态度还算诚恳,又给足了面子,也就坡下驴,接受了道歉,重新开放了所有商埠。

但这事儿的影响,却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一圈圈扩散开来,远没到平息的时候。

第一个影响,是大明商人对朝廷的态度变了。

他们头一次真切地感觉到,皇帝是真的站在自己这边的。

为了一个普通商人的两千明元损失,竟然敢把每天利润能翻一百倍的商埠说关就关。

反观大顺那边的底层商人,心里更是五味杂陈:南边虽然税交得正规,但人家是真把商人当回事儿啊。

当然,这也就是底层商人的想法,像王凌波那样的大财团,可就不这么看了。

他们在大顺能呼风唤雨,甚至能暗地里操控朝局,真要是去了大明,还能这么自在吗?

说到底,既得利益者永远都在反对大多数人的利益。

第二个影响,是顺军的军心彻底散了。

士兵们私下里都在嘀咕:“都是你们这些大人物搞出来的幺蛾子,凭啥最后要拿我们开刀?”

尤其是冯翔所在的那个百户,之前冯翔私下发的那点钱,早就被上头派人收回去了,虽说后来军饷补上了,但大家心里都憋着股气。

再加上冯翔平时待手下不薄,算是个“爱兵如子”的军官,不然也不会冒着风险去捞钱。

不少士兵为他打抱不平,甚至偷偷给北京的皇帝写信告状,可那些信全都石沉大海,连个响儿都没有。

顺军的怨气,就这么一点点积攒着,像堆干柴,就差一点火星了。

第三个影响,还牵扯到了远在欧洲的几个国家。

大顺这边有识之士分析来分析去,总算咂摸出点味儿来,大明敢这么硬气地关商埠,八成是有了靠山。

顺着线索一查,果然发现大明和德意志的贸易额最近翻了好几番。

要说这事儿,还得往前倒腾倒腾。

之前张承奉被明军的战斗力吓了一跳,本想拉着法兰西一起对付大明,结果因为和王凌波闹掰,这事儿就搁下了。

现在见大明和德意志走得近,张承奉眼珠一转,干脆把查到的消息递给了法兰西驻顺的大使克洛伊。

这法兰西和德意志,那可是有“血海深仇”的。

想当年德意志刚崛起的时候,直接把欧洲霸主法兰西按在地上揍,连法兰西皇帝都成了阶下囚,最后法兰西顺势推翻了帝制,改成了共和国。但仇恨却继承了下来。

克洛伊一看这消息,哪儿还坐得住,连夜就把“德意志和大明勾搭上了”这个消息传回了本土。

法兰西那边一看,嘿,你德意志能找外援,我就不能?

索性连脸皮都顾不上了,直接派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军官去大顺,免费帮他们训练陆军。

这一下,连锁反应就来了。

德意志本来还在旁边看大顺和大明互掐的热闹,见法兰西竟然直接下场帮大顺,顿时也坐不住了。

你想给我添堵?那我也得掺和掺和。

倒是大明这边,婉拒了德意志提出的“帮忙训练军队”的请求,只同意加强两国的经济联系。

就这么着,德意志和法兰西这两个在欧洲就不对付的国家,竟然在万里之外的亚洲较上了劲。

而英吉利呢,就躲在一边偷偷看热闹,时不时还煽风点火。

毕竟,让欧洲大陆上的强国互相牵制,符合他们一贯的“大陆均势”策略。

而咱们的乾元皇帝朱常洛,在处理完大顺商埠这摊子事后,伸了个懒腰,在心里默念一声“系统”,想看看新的任务是什么。

只见眼前的虚拟光屏上,跳出了两个任务:一个长期,一个短期。

【寻找盟友】:为大明找到两个死心塌地的盟友。

此事难度不小,怕是只能收几个附庸了。(谁能说盟友的高级形式不是附庸呢?doge)

【统一帝国】:再次成为东亚洲霸主,执掌这片古老的土地……

朱常洛看着这两个任务,嘴角微微上扬。

看来,接下来的日子,有的忙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