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开局被贬,老朱求我当帝师 > 第14章:治河?可以,但不能动我的钱粮!
换源:


       “不行!此事,刻不容缓!”

一声暴喝,金石掷地。

那声音里蕴含的威仪与怒火,让陋室内的空气都为之一颤。

经历了最初的脑中空白与死寂之后,太子朱标终于从那份几乎要压垮脊梁的沉重感中挣脱。他手掌重重拍在案几之上,发出“砰”的一声闷响,震得桌上茶杯嗡嗡作响,茶水泼洒。

他霍然起身。

这一刻,他不再是温文尔雅的兄长,而是监国理政的储君。那张素来仁厚的脸上,每一寸肌肉都紧绷着,写满了属于帝国继承者的果决与担当。

他的目光如炬,带着灼人的温度,先是扫过两个面色各异的弟弟,最终,死死地定格在江辰身上。

“江先生!”

朱标的声音铿锵,每一个字都咬得极重,仿佛要将胸中的惊骇与后怕尽数倾吐。

“孤,代父皇,代我大明亿万黎民,谢你!”

“若非先生今日以神算示警,我大明,险些就在这歌舞升平之中,酿成滔天大祸!”

他向前踏出一步,衣袖无风自动。

“此事,绝无半分拖延的余地!必须立刻上禀父皇,以雷霆之势,集全国之力,征天下民夫,调天下钱粮,将这黄河之患,彻底根治!绝不能让先生所言的人间惨剧,在我大明上演!”

这番话,说得斩钉截铁,大义凛然。

那股属于储君的强大气场,瞬间压下了方才的凝重,让秦王晋王等人下意识地垂下了目光。

找到了问题,就该解决问题。天塌下来,有太子顶着。

然而,面对这份储君的决断与感激,江辰的脸上,却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欣慰。

他甚至连眼皮都未曾抬一下。

只是平静地,几不可察地,摇了摇头。

仿佛早就料到了太子会有此一说,也早就料到了,这番话,毫无用处。

他手中那根普通的木杆,被他轻轻提起,在沙盘上那条蜿蜒曲折的黄河主道上,不轻不重地,敲了敲。

沙粒微动。

“太子殿下。”

江辰终于开口,声音平淡得没有一丝波澜,与周遭的激昂气氛格格不入。

“您的决心,臣,很钦佩。”

“但治河,从来都不是只凭‘决心’二字,便能成功的。”

他转过身,那双深不见底的眸子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终,抛出了一个足以让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瞬间冻结成冰的方案。

“想要彻底根除‘白茅口’的决堤隐患,非是寻常修补堵漏之功。”

“唯一的办法,是另辟蹊径。”

“于其北侧,开凿一条长达八十里的人工引流河道,分黄河之水势。与此同时,其下游两百里内的所有堤坝,必须全部推倒重建,加高加固。”

“这是一项……前所未有之浩大工程。”

江辰的声音微微一顿,那若有若无的目光,如同实质的冰锥,轻轻地,瞟向了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

“据臣,初步预算——”

他刻意拉长了语调,每一个字都敲在众人心上。

“——此工程,至少需要从河南、山东、北平、山西等黄河沿岸各省,尤其是……驻扎在北方的诸位藩王殿下封地之内,抽调至少一半的税收钱粮,以及一半的青壮劳役。”

“并且,这个过程,需要持续五年以上,方能初见成效。”

话音,刚落。

“不可!”

一声断喝,如平地惊雷,骤然炸响!

一直沉默不语,脸色阴沉的秦王朱樉,猛地从座位上弹了起来。他双目圆睁,一张脸孔因极致的愤怒而涨成了猪肝色,胸膛剧烈起伏。

紧随其后,晋王朱棡也沉着脸,缓缓站起,周身散发着冰冷的抗拒。

朱樉完全无视了江辰,他大步流星地走到朱标面前,猛地一拱手,那动作与其说是行礼,不如说是一种示威。

他的语气激烈,唾沫星子都喷了出来。

“太子殿下!万万不可!”

“我等的封地是什么地方?那是抵御北元南下的第一道防线!是我大明的北大门!”

他伸出手指,几乎要戳到朱标的脸上。

“将士们枕戈待旦,日夜操练!粮草、兵马、军械、抚恤,哪一样不要钱?哪一样不耗粮?现在,为了你口中一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决口的破河,就要抽走我们一半的钱粮?还要抽走我们一半的兵源和劳力?!”

他越说越激动,声音在狭小的陋室中回荡,震得人耳膜生疼。

“这是要干什么?是要我们放下刀枪,拿起锄头去挖河吗?!”

“到时候,北元那些亡魂不散的鞑子趁虚而入,铁骑踏破长城,这江山丢得岂不是更快?到那个时候,我们是去守国门,还是去守那条破河?!”

晋王朱棡的声音随即响起,他的语调没有朱樉那般狂暴,却更加阴冷,如同一把淬了毒的软刀子,直插人心。

“太子殿下,二哥所言,句句在理。”

“我等藩王之责,乃是为国戍边,拱卫京师。这是父皇亲授的职责,是我等安身立命之本!”

他微微抬起下巴,直视着朱标的眼睛,那眼神中,没有了半分弟弟对兄长的敬畏。

“若因治河,而致边防空虚,烽火四起,陷国家于危难。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我等,担当不起。”

“恐怕……太子殿下您,也担当不起吧?”

好一招釜底抽薪!

好一招乾坤挪移!

他们二人,一唱一和,极为巧妙地,将“个人封地的税收钱粮”,瞬间偷换概念,上升到了“大明边防安危”、“江山社稷稳固”的无上高度。

这一刻,他们不再是作为“弟弟”,在和“兄长”商议家国大事。

而是作为手握重兵、镇守一方的“藩王”,在对“未来的国君”,提出最严厉、最不容置喙的政治警告!

太子的提议,瞬间遭到了最坚固、最强大的阻力。

而这股阻力,并非来自朝堂上那些工于心计的文官。

而是来自他血脉相连的亲兄弟。

来自父皇朱元璋,亲手打造的,用以拱卫大明江山的……藩王集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