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的樟木箱刚搬进门,檐角的铜铃就被海风撞得叮当响。林雪摸着箱盖的雕花——缠枝莲纹里藏着细小的海浪纹,和她手背上的蓝痕隐隐呼应。
“这是太爷爷留下的族谱箱。”奶奶用软布擦拭铜锁,指腹蹭过锁孔时,锁芯突然“咔嗒”轻响,“怪了,几十年没开过,竟自己松了。”
族谱用桑皮纸装订,边缘已经泛黄发脆。林雪翻开第一页,墨迹在潮汽里洇出毛边:“光绪二十一年,林氏渔民于风暴中救得红衣女,赠青金石链为谢……”纸页间夹着片干枯的海藻,脉络在光线下像极了手链的纹路。
“这里有个朱印。”李贤平指着渔民名字旁的红痕,“和我家老宅梁上的印记一样!”他掏出手机比对——李家祠堂的修缮记录里,清代工匠落款处的朱砂印,竟与族谱上的印记完全重合。
奶奶突然指着某页的批注笑了:“你看这行小字,‘李家小子常来送鱼,眼生得俊’,说的怕是你爷爷的爷爷。”族谱边缘画着两个扎羊角辫的孩童,正蹲在沙滩上用贝壳拼青金石链的图案。
潮水漫过礁石的声响从窗缝钻进来,林雪发现族谱的纸页会随潮汐变色——涨潮时字里行间浮出银蓝色光晕,退潮时则显露出淡红色的批注。其中页边角写着行娟秀小字:“愿后世见此链者,皆懂海不欺善。”
“是苏婉儿的笔迹!”李贤平翻出警局存档的银簪拓片,“和簪头刻的小字笔锋一致。”
这时箱底的暗格突然弹开,滚出个琉璃瓶。瓶里装着半瓶海沙,沙粒间埋着枚铜质鱼形符,符上刻的纹路与青金石链的蓝痕完全吻合。奶奶接过符牌时,突然想起什么:“你太奶奶临终前说,咱家有个藏海图的瓶子,能找到‘百年一诺’的地方。”
林雪将鱼形符放在族谱上,符牌与纸页的海浪纹瞬间对齐,在阳光下投射出幅完整的海图——图中标注的岛屿旁,画着艘带青金石链标记的渔船,船舷上写着“林”“李”二字。
“是我们两家祖辈合开的船。”李贤平的指尖在海图上摩挲,“难怪我爷爷总说,李家能发家,是靠林家渔民带的第一桶金。”
潮水渐渐漫上码头石阶,奶奶望着窗外的海浪喃喃自语:“原来不是传说,太奶奶真的跟着救命恩人活了下来,还把青金石链拆成两半,一半护林家,一半赠李家……”
林雪突然发现,族谱最后一页的空白处,有行新浮现的字迹,像是潮水刚刚写上的:“百年缘法,潮汐为证。”字迹旁的青金石链图案里,林、李、苏三家的印记终于合在了一起。
远处的灯塔突然亮起,光柱穿过薄雾落在海面上,像条连接过去与现在的银链。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