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四合院:踹走众禽,我工业起飞! > 第25章 神技震惊学徒,作坊大获丰收!
换源:


       槐树巷的清晨,总是先被一阵富有节奏的“嗡嗡”声唤醒。

那声音来自林家小院,带着某种奇异的魔力,仿佛是一台永不停歇的心脏,为整条巷子注入了勃勃生机。

自从陈东来了之后,这颗心脏跳动得愈发强劲有力。

这个沉默如山石的年轻人,像一块贪婪的海绵,疯狂吸收着林卫国所传授的一切。他的话很少,但他的眼睛会说话。那双眼睛,时刻都像信徒仰望神祇一般,追随着林卫国在作坊里移动的每一个身影,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林卫国那名为【蓝图复刻】的逆天能力,也终于找到了最完美的宣泄口。

它不再是脑海中冰冷的数据,而是通过林卫国的双手,化作了现实世界里一场场令人瞠目结舌的木工神迹。

作坊里,木屑如金色的雪花般漫天飞舞,空气中弥漫着松木的清香与汗水蒸腾的热气。

方伯嘬了一口旱烟,眯着眼,看着眼前的一幕,烟锅里的火星明灭不定,映照着他那张写满震撼的脸。

他看到林卫国随手拿起一块厚重的木板。

没有尺。

没有墨斗。

甚至连最基本的画线步骤都省略了。

林卫国的目光在木板上飞速扫过,就像一部最精密的仪器在进行扫描。随即,他手腕一沉,电锯发出刺耳的咆哮,锯齿与木材接触的瞬间,带起一道笔直的烟尘。

只听“唰”的一声!

一块完美的桌腿部件便被切割下来,切口光滑如镜。

一旁的陈东立刻屏住呼吸,用卡尺去量。他的动作虔诚而紧张,仿佛在检验一个神圣的造物。

下一秒,他的瞳孔骤然收缩。

尺寸,分毫不差!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在过去的这些天里,他和方伯每天都在经历着这种足以颠覆一个老木匠毕生认知的冲击。

那些需要老师傅耗费半天功夫反复测量、小心切割的卯榫结构,在林卫国手里,不过是几下凿击,几下推刨的事情。

“当!当!当!”

凿子落下,声音清脆而果决。

木屑飞溅中,一个严丝合缝的燕尾榫便已成型。

方伯将两个部件拿起,轻轻一合。

“咔哒。”

一声微不可闻的轻响,两个部件完美地嵌合在了一起,紧密得像是从一开始就是一体的,晃动不了一丝一毫。

天衣无缝。

宛如天成。

方伯拿着那对卯榫,手指因为太过用力而微微发白,手心早已被冷汗浸湿。他从事木工四十余年,自问手艺在四九城里也排得上号,可眼前的景象,已经彻底超出了他能理解的范畴。

这不是技艺。

这是道。

是神乎其技的“道”!

“师傅……”

陈东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他看着院子里堆积如山、每一件都像是从同一个模子里复刻出来的完美零件,喉结上下滚动,眼中燃烧着近乎狂热的火焰。

“您……您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问题,他每天都想问,却又每天都不敢问。因为他害怕答案会是他无法理解的,更害怕打扰了这位“木神”的创作。

林卫国停下手里的活,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汗,转过身,露出一口白牙。

他看着自己这位已经被彻底折服的徒弟,只是高深莫测地笑了笑。

“用心,用脑。”

“然后,熟能生巧。”

简单的八个字,却像一道惊雷,在陈东和方伯的心头炸响。

熟能生巧?

什么样的熟练,才能达到这种无视物理规则的境界?

这让他们对林卫国的敬畏,又加深了数层。

时间在飞溅的木屑和敲击声中飞速流逝。

第一批来自各大单位的订单,终于迎来了完工的时刻。

这一天,当最后一件家具完成最后的打磨和上油工序后,整个林家小院,被彻底堆满了。

数十套崭新的办公桌椅。

一排排高大的书架。

还有专门为医院定制的、结构稳固的病床。

所有的家具,都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前院的空地上,在午后的阳光下,散发着木材独有的清香和桐油温润的光泽。

那场面,带来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排山倒海般的视觉冲击力!

每一件家具的线条都无比流畅,每一个边角都处理得圆润光滑,每一套桌椅都像是用电脑精确计算后,再由最高精度的机床生产出来的复制品。

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不像是一批赶工出来的产品,更像是一支即将接受检阅的、纪律严明的军队。

威严,壮观,完美无瑕。

当那些被喊来帮忙搬运的槐树巷新邻居们走进院子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盛景震住了。

脚步声戛然而止。

嘈杂的议论声瞬间消失。

所有人的嘴巴都无意识地张开,眼睛瞪得像铜铃,死死地盯着这满院子的“艺术品”,大脑一片空白。

他们知道林卫国手艺好。

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能好到这种地步!

这已经不是“手艺”两个字能形容的了。

这是创造!

是一个人,带着一个刚入门的徒弟,在短短的时间里,完成的一场工业奇迹!

“我的天爷……”

一个邻居大叔,下意识地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声音干涩。

“这……这全都是卫国他……他做出来的?”

“你看看那桌子腿,一模一样!你再看看那椅子靠背的弧度,几十张椅子,一个样!”

“这手艺,国营家具厂的老师傅来了,得当场给他跪下!”

“太……太厉害了!这简直不是人干的活儿!”

短暂的死寂之后,院子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惊叹和议论。

但这一次,没有丝毫嫉妒,只有发自肺腑的敬佩与自豪。

“咱们槐树巷,这是真的要出一条潜龙了啊!”

“可不是嘛!卫国这孩子,有出息!”

邻居们由衷地为林卫国的成功感到高兴。

他们是看着这个年轻人如何从无到有,一步步建立起这个作坊的。他们也是最早伸出援手,支持他、帮助他的人。

他们朴素地相信一个道理:林卫国越有本事,他们这些从一开始就与他交好的邻居,未来的日子,也一定会跟着越来越红火。

整个槐树巷,都因为这个勤劳而神奇的年轻人,被注入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的活力。

一种名为“希望”的东西,正在这里生根发芽。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