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竺恍然大悟:“主公英明,是属下思虑不周了。”
众人相视而笑。虽然用曹仁交换天子的提议看似荒诞,细想却合情合理,堪称绝妙。
待使者退下,众人各自忙碌。刘琦长舒一口气。此战过后,他真正赢得了关羽、张飞等人的认可,完全继承了刘备的班底。
随着声名远播,刘表在荆州全力支持。各地募兵令接连发出,粮草筹措顺利,招贤纳士也变得水到渠成。
短短数日,南阳各县援军纷至沓来。少则数百,多则数千,宛城很快聚集近两万新兵。这些南阳子弟誓死保卫故土,士气高昂。
刘琦命赵云、魏延严格操练,寇封、胡济从旁协助。若能练就五千精锐,便心满意足。
翌日,邓芝急报:曹军南下鲁阳,驻兵摩坡,由夏侯惇亲自坐镇。这位名将之后如今执掌情报,参赞军务。
徐庶分析道:“曹操投鼠忌器,陈兵边境虎视眈眈,我军需早作打算。”
“可在博望城驻军防备。”刘琦胸有成竹,“城南博望坡地势险要,大有文章可做。”
徐庶眼前一亮:“原来主公早已洞察此地玄机。”
“略知一二罢了。”刘琦谦逊道,“若曹军来犯,具体布防还需仰仗军师。”
徐庶郑重应诺:“分内之事,敢不尽心?”
刘琦随即调遣文聘率两万大军驻守博望城,又派傅肜领三千精兵在博望坡高处设哨,严密监视曹军动向。
这日正与徐庶切磋剑术,亲兵来报:江夏都尉苏飞亲率两千精兵前来助阵。
须知汉代士人讲究文武兼修,世家子弟自幼研习六艺。刘琦剑术虽非顶尖,却也功底扎实。
收剑入鞘,刘琦在书房接见苏飞。这位年约三十的将领虽不高大,却沉稳干练。
“大公子韬光养晦,今朝一鸣惊人!”苏飞行礼道,“黄太守闻讯大喜,特遣精兵助阵抗曹。”
刘琦闻言朗声大笑:“叔父何须这般见外?那孙权始终惦记着杀父之仇,吴军虎视眈眈,理应以防范东吴为重,南阳军务岂敢劳烦江夏相助?”
苏飞含笑答道:“黄太守素来与曹贼势不两立,只恨无力讨伐。今闻公子举兵,特意命我前来助阵,还望公子莫要推辞。”
刘琦微微颔首:“叔父这番心意我自然心领。不过江夏防务吃紧,苏将军何必亲自跑这一趟?”
苏飞郑重抱拳:“末将此行,既为公务,亦存私心!听说公子广招贤才,正值用人之际,特来引荐一位挚友。”
刘琦暗自思忖:江夏能有什么人才?即便有也该留着守城,送到我这里算怎么回事?
但碍于苏飞情面,仍举杯笑道:“有劳将军费心。不知此人本事如何?”
苏飞斟酌着词句道:“此人姓甘名宁,表字兴霸,虽说早年......”
“噗——”刘琦口中酒水喷涌而出,瞪圆双眼惊呼:“甘宁竟然还没投奔东吴?”
苏飞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手足无措,杯中酒液洒了满桌。
他既震惊于刘琦的失态,更骇然于对方竟知晓此事。
原来甘宁自益州流落荆州后,见刘表庸碌无为,本欲投奔东吴,却因麾下八百部众被困江夏。若非顾及这些弟兄,早就独自离去。
在江夏期间,甘宁与苏飞相识结为知己。苏飞多次举荐,但黄祖始终因甘宁出身水贼而拒不任用。
前番孙权攻打江夏时,甘宁阵斩东吴大将凌操,立下赫赫战功仍不得重用,二人早已心灰意冷。
近来苏飞正筹划助甘宁离开江夏投奔东吴,却又担心江东记恨凌操之仇,正自犹豫不决。恰闻刘琦起兵,便想先来试探。
此番借援兵之机来到南阳,若刘琦能重用甘宁,便留下效力;若不能,则直接渡江南下柴桑。
此事本是二人私下商议,若被黄祖知晓必有杀身之祸。不想刘琦竟一语道破,苏飞岂能不惊?
他呆望着满脸喜色的刘琦,心中惊疑不定:看来传言非虚,这位大公子虽称病隐居,却早就在荆州各地布下眼线。如此深谋远虑,当真可怕!
想到此处,苏飞急忙问道:“公子怎会知晓甘宁之名?”
刘琦边擦拭嘴角酒渍边赞叹道:“锦帆贼的威名,天下谁人不知?”
苏飞连忙解释:“甘兴霸虽年少轻狂犯下过错,但早已洗心革面。曾任蜀地郡丞,因不满刘璋执政离开益州。辗转荆州却怀才不遇。听闻公子求贤若渴,不问出身......”
“不必多言!”刘琦霍然起身,整了整衣冠问道:“此人现在何处?”
苏飞答道:“正在城外军营候命。公子若愿接见,末将这便去请来。”
谁知刘琦已大步向外走去:“甘兴霸为部众羁留江夏,不离不弃,真乃义薄云天的大丈夫!我当亲自相迎!”
“是大公子?”苏飞先是一愣,紧接着脸上绽放出狂喜之色,三步并作两步追了上去。
看到刘琦不仅清楚甘宁的底细,还亲自出城相迎,苏飞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他眼眶发热,鼻头一阵发酸。
刘琦同样心潮澎湃,策马冲出城门直奔军营,脸上洋溢的笑容比三月的阳光还要灿烂。营地里聚集着各方前来投奔的人马,正等着安排进城事宜。
左侧的小土坡上,有个与众不同的身影正拄着长刀远眺东南方向。这人背后插着两把短戟,腰间缠着铁链,左边挂着拳头大的铜锤,右边悬着一串叮当作响的铜铃。
这身打扮在人群中格外扎眼,要是放在现代,活脱脱就是个叛逆少年。不用苏飞引荐,刘琦一眼就认出这是锦帆贼甘宁,当即催马上前。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