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丽把笔记本摆在柜台最显眼的位置时,晨光正透过糊着旧报纸的窗棂,在算珠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陈叔拄着拐杖站在旁边看,竹制拐杖头在水泥地上点出轻响:“这物件比我岁数都大吧?“她笑着拨了下算珠,噼里啪啦的脆响惊得货架上的铁皮饼干盒“哐当“跳了一下。
开店第三天,她就摸透了杂货铺的脾气。东边货架第三层的酱油总比别处贵五毛,是因为瓶身上印着“古法酿造“;最里面的针线筐里,藏着附近老太太们最爱用的“熊猫牌“缝衣线,比超市便宜两毛,却总被压在最底下。她找了张硬纸板,用红笔写了“针线在此“,歪歪扭扭地插在筐沿上,第二天一早就被来扯线的张奶奶夸“这闺女心细“。
这天午后,日头正烈,杂货铺里飘着痱子粉和肥皂混合的味道。一个穿校服的小姑娘捏着皱巴巴的五块钱进来,眼睛在货架上扫来扫去,手指绞着衣角。“想买啥?“王艳丽从冰柜里拿出根绿豆冰棒递过去,“先凉快凉快。“冰棒纸撕开的瞬间,白气裹着甜香漫开来,小姑娘的眼睛亮了亮:“阿姨,有最便宜的笔记本吗?明天开学要交。“
货架顶层摆着一摞笔记本,最便宜的那种封面印着小熊,三块五一本。王艳丽搬来板凳要够,小姑娘却突然说:“我...我只要半本就行。“她把五块钱往柜台上一放,声音低得像蚊子哼,“我弟也要用,钱不够。“
王艳丽的手顿在半空。阳光落在小姑娘晒得黝黑的额头上,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滑,在下巴尖凝成小水珠。她想起小时候,弟弟们的作业本正面写完写反面,她就在炕桌上用炭笔练字,纸是捡来的烟盒,拆开铺平,能写满满一整张。
“这笔记本啊,“她突然笑了,从柜台下拿出把剪刀,“我给你裁开,正好两本。“剪刀“咔嚓“一声,把笔记本从中间剪开,她又找了两张牛皮纸,仔细地给半本本子包上书皮,“你看,这样就结实了。“
小姑娘接过本子,突然从口袋里掏出颗用糖纸包着的话梅,塞到她手里:“我奶奶腌的,可甜了。“话梅在掌心沉甸甸的,王艳丽看着小姑娘跑远的背影,蓝白校服在阳光下晃成一小团影子,突然觉得喉咙有点发紧。
傍晚收账时,她对着账本看笔记本,陈叔的旧账本上,她添了一行新字:“赠半本笔记本,收3.5元“,后面画了个小小的笑脸。窗外的路灯亮了,把她的影子投在货架上,忽长忽短,像小时候在煤油灯下帮娘纳鞋底时,墙上晃动的剪影。
突然响起“咚咚“的敲门声,是对门的李大爷,手里举着个豁了口的搪瓷缸:“艳丽,有醋吗?老婆子拌凉菜,发现瓶底空了。“王艳丽刚要去拿,李大爷又摆手,“钱放你柜台上了,我先回去烧火。“他转身走得急,搪瓷缸在手里晃悠,里面的茶叶末撒了一路。
她拿着醋瓶追出去,看见李大爷正弯腰捡掉在地上的钥匙,后腰弯得像只虾米。“大爷,我帮您送进去。“她把醋倒进李大爷家的碗里,看见灶台上摆着两碗白粥,一碟咸菜,心里突然酸酸的。出来时,她往李大爷的菜篮里塞了两个刚从菜市场买的西红柿,红得发亮。
关店门时,夜风带着点凉意。王艳丽把笔记本放进抽屉,听见隔壁传来电视的声音,热热闹闹的。她摸了摸口袋里的话梅,糖纸在月光下泛着银光。明天她打算把货架重新摆一遍,把孩子们爱吃的糖果摆在最下层,把老人家常用的酱油醋放在伸手就能够到的地方。
锁门的瞬间,她听见算珠在抽屉里轻轻碰撞,像谁在跟她道晚安。杂货铺的灯灭了,只有门楣上那半块“便民“的红漆字,在月光下闪着淡淡的光。她知道,这里没有医院的玻璃柜台,没有电脑屏幕上的复杂数字,但指尖划过账本的温度,和算珠碰撞的脆响,都和心里的那杆秤一样,踏踏实实,亮堂堂的。
抽屉里的笔记本
王艳丽把最后一颗纽扣钉好时,窗外的天已经擦黑了。针线筐里堆着刚补好的袜子,是陈叔的,脚趾头磨破了个洞,她用同色的线绣了朵小小的梅花,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可指尖捏着的绣花针突然往下坠,线团滚到柜台底,像颗找不到方向的陀螺。
已经是在杂货铺的第三个月了。账本上的数字越来越顺,笔记本打得比在医院时还熟,连张婶都夸她“把铺子打理得比自家炕头还亮堂“。可昨晚她翻出压在箱底的会计教材时,纸页上的“资产负债表“几个字突然变得刺眼——那是她攒了三个月工资买的书,封皮都被摩挲得发皱,却只学到第三章。
“艳丽,给我拿袋盐。“门口传来李大爷的声音。她赶紧把教材塞进柜台下,笑着递过盐袋。李大爷付了钱,突然指着货架说:“你陈叔以前啊,总把白糖当盐卖,亏得老主顾不跟他计较。“他顿了顿,看着她手里的针线,“你比他细心,这铺子交你手里,我们都放心。“
李大爷走后,杂货铺里又静了下来。墙角的座钟滴答响,货架上的肥皂泡着淡淡的香味,可王艳丽看着那些码得整整齐齐的酱油醋,突然觉得眼睛发涩。那天在菜市场,她遇见了医院收费处的周敏,对方说财务科新招了个实习生,“李院长还念叨你呢,说你要是在,那堆旧账本早理清了“。
她攥着衣角走到柜台前,翻开最新的账本。上面记着“5月3日,卖酱油一瓶,收8元““5月4日,赠张奶奶半袋洗衣粉“,字迹一笔一画,像她小时候描的红。可账本的最后一页,她用铅笔写了行小字:“离会计证还差127天“,那是她在网上查的考试日期,被橡皮蹭得模模糊糊。
傍晚关店前,那个买半本笔记本的小姑娘又来了。这次她手里攥着张奖状,“三好学生“四个字烫着金。“阿姨,我用奖状跟你换颗糖行吗?“小姑娘仰着脸,眼睛亮得像星星,“我妈说,得奖了能吃糖。“
王艳丽从糖罐里抓了把水果糖,塞进小姑娘兜里。看着她蹦蹦跳跳跑远的背影,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帮村会计算完账,他总往她手里塞颗水果糖,说“丫头这么能干,以后肯定有大出息“。那时她蹲在晒谷场上,舔着糖看天上的云,觉得日子像糖一样甜,能一直甜到看不见的远方。
锁门时,她把笔记本从抽屉里拿出来。红漆掉了大半的算珠在路灯下泛着微光,她摸着算珠上的包浆,突然想起在医院收费处的日子——键盘敲得再快,也不如笔记本握在手里踏实;可现在握着笔记本,心里却空落落的,像少了颗最关键的珠子。
走到巷口时,她看见陈叔坐在藤椅上,正对着月亮抽烟。“叔,“她走过去,声音有点发颤,“这铺子我可能......“
陈叔没等她说完,就笑着掐了烟:“我知道你志不在这。“他从怀里掏出个布包,层层打开,是本泛黄的会计习题册,“这是我儿子年轻时考会计证用的,你拿着。“习题册的扉页上,有行钢笔字:“慢慢来,日子会算清的。“
王艳丽的眼泪突然掉了下来,砸在习题册上,晕开一小团墨迹。夜风里,杂货铺的木门吱呀作响,像谁在轻轻叹息。她抱着习题册往出租屋走,路灯把影子拉得很长,红漆笔记本在帆布包里轻轻晃,算珠碰撞的脆响,像一串轻快的脚步,踩在去往明天的路上。
路过打印店时,她停下脚步。玻璃门上贴着“复印证件“的广告,她摸了摸口袋里的身份证,突然转身走了进去。“老板,打印一份会计证报名表。“她的声音不大,却很稳,像摸着笔记本珠时那样,每一下都落得实实在在。
走出打印店,晚风掀起她的衣角。她低头看了看手里的报名表,月光落在“王艳丽“三个字上,突然觉得心里那杆秤,又重新找回了准星。杂货铺的灯光在身后慢慢远了,可那些在铺子里记下的账、算过的数,都像算珠一样,在她心里排得整整齐齐,等着她用新的方式,算出更亮的日子。
王艳丽觉得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决定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