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一纸不谅书 > 第27章 有些空间不必闯入
换源:


       社区调解室的百叶窗拉得半开,光线在水泥地上切出明暗交错的条纹。我刚在长桌旁坐下,就看见张伟的手指在桌沿反复摩挲,那里有圈淡淡的红痕——是常年握扳手磨出来的茧。晓芸坐在对面,背挺得很直,却在我递过水杯时,指尖抖了一下,水洒在裤脚,洇出个深色的圆。

“陈律师,您别费心了。“张伟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他偏过头看向窗外,晾衣绳上挂着件小小的校服,风一吹,衣角扫过褪色的篮球架,“这日子,过不下去了。“

晓芸的喉结动了动,从帆布包里掏出块叠得整齐的蓝布,慢慢擦拭裤脚上的水渍。布角绣着朵小小的雏菊,是她亲手缝的——去年张伟生日,她连夜做了这个布包,说“以后装你的工具零件“。

网格员小郑轻手轻脚地给我们续水,低声说:“上周三晚上,听见他们家有摔东西的声音,晓芸在哭,说'你到底要我怎么样',张伟没说话,后来听见门响,他在楼道里站了快一个小时。“

第一次踏进他们家,是去年秋天。防盗门后挂着两双拖鞋,一双是张伟的工装鞋改的,鞋头补着块黑布;另一双是晓芸的,鞋跟磨歪了,用胶带缠了圈。客厅的茶几上,摆着个搪瓷缸,里面插着几支干花,晓芸说:“这是乐乐上次来折的野菊,我没舍得扔。“

那时乐乐还没搬来。张伟下班晚了,会绕到超市给晓芸带串糖葫芦,“知道你爱吃酸的“;晓芸上早班,凌晨四点就起来给张伟包饺子,冻在冰箱里,“你中午热着吃,比食堂的好“。我见过他们的结婚照,贴在卧室的衣柜上,晓芸穿着张伟买的红毛衣,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张伟站在旁边,手紧张地攥着衣角,却把她的围巾系得整整齐齐。

变化是从那个雨夜开始的。晓芸的前夫突然打来电话,背景音里有火车的鸣笛声,说自己要去南方打工,乐乐暂时没人管。晓芸挂了电话,坐在沙发上发呆,张伟递过的热毛巾在手里凉透了,她才说:“那孩子......从小就怕打雷。“

张伟没接话,默默去阳台收了衣服。第二天一早,他去家具市场买了张儿童床,回来时裤脚沾着泥,“给孩子放次卧,窗户朝东,亮堂“。晓芸看着他组装床架,突然从背后抱住他,“张伟,委屈你了“。张伟的肩膀僵了僵,伸手拍了拍她的手背,“一家人,说啥委屈“。

调解室的挂钟敲了两下,晓芸突然站起来,说要去洗手间。我看见她转身时,手在帆布包里摸了摸,指尖碰到个硬壳本子——后来才知道,那是乐乐的作业本,她每天晚上都会检查,红笔圈出的错题旁边,总写着“加油“两个字。

“其实我不是容不下孩子。“张伟的声音低下来,他从口袋里掏出包烟,又想起什么似的塞回去,“上周我休班,去给乐乐买了双运动鞋,37码的,他脚长得快。“他顿了顿,喉结滚了滚,“可晓芸看见鞋盒,第一句话是'你是不是觉得他穿得土',陈律师,我就是想让孩子穿得舒服点。“

我想起走访时看到的次卧:书桌上摆着个奥特曼台灯,是张伟跑了三家文具店才买到的;床底下的鞋盒里,乐乐的旧鞋被刷得雪白,鞋带系成了蝴蝶结——张伟说,他小时候娘就是这么给他系鞋带的。

晓芸回来时,眼睛红红的。她坐下后,从包里掏出个塑料袋,里面是包杏仁,“这是张伟爱吃的,我昨天刚炒的“。她把袋子往张伟面前推了推,“前阵子你说咳嗽,杏仁润肺“。

张伟没动,看着袋子上的油印,那是超市的购物袋剪的,晓芸用线缝了圈花边。“你给乐乐做的鸡蛋羹,放了香油;给我蒸的鸡蛋,就撒了点盐。“他的声音很轻,却像根针,“我不是争这个,我是觉得,你心里的秤,早就歪了。“

第二次调解,我带他们去了社区的老年活动室。那天有书法课,几个老人在写毛笔字,墨香混着茶香飘过来。晓芸看着墙上的“家和万事兴“,突然说:“我前夫打我的时候,乐乐就抱着他爸的腿哭,说'爸爸别打妈妈'。“

张伟的手指在八仙桌的边缘划着,那里有圈深深的木纹。“我爹走得早,我娘靠捡废品供我上学,“他的声音很涩,“有次我被同学欺负,娘拿着扫帚追了半条街,说'我儿子再穷,也不能让人欺负'。“

书法老师停下笔,笑着说:“谁家的日子不是磕磕绊绊?我那口子,总说我炒菜放太多盐,可我高血压,他每天早上都给我冲杯淡盐水。“他把写好的“体谅“两个字推过来,“过日子啊,就像这宣纸,得慢慢洇,急不得。“

晓芸的手指抚过宣纸上的墨字,突然掉了滴泪,砸在“谅“字的最后一笔上,晕开个小小的墨团。“我就是怕......“她哽咽着,“怕乐乐再受委屈,上回他爸把他的书包扔了,孩子抱着我的腿,说'妈妈我还想上学'......“

张伟看着那个墨团,突然说:“明天我请个假,带乐乐去公园放风筝吧,他上次说想看老鹰风筝。“

最后一次调解,约在他们家。客厅的茶几上,摆着个新书包,是张伟早上特意去买的,深蓝色的,上面印着艘小轮船。晓芸正在厨房做饭,油烟机的声音嗡嗡响,我看见她往锅里放了两勺盐——张伟口味重,她总记得。

“其实......“张伟蹲在地上给乐乐的旧书包上油,拉链早就不好使了,他用蜡烛反复蹭着,“我妈上周来,说想看看孩子,我没敢让来,怕她说话不好听。“

晓芸端着菜出来,听见这话,突然说:“让妈来吧,我做她爱吃的红烧肉。“她把菜放在桌上,是盘炒青菜,放了蒜末——那是张伟爱吃的做法。

张伟看着她,眼神软了下来。可就在这时,次卧的门被风吹开,露出里面的小书桌,上面摊着乐乐的练习册,页脚折着个小角——晓芸说过,这是孩子做记号的方式,怕自己忘了读到哪页。

“陈律师,“晓芸突然开口,声音很轻,“我想好了,带乐乐去我妈那儿住。“她的手在围裙上擦了擦,“他爸下个月就回来,到时候......“

张伟手里的蜡烛掉在地上,蜡油溅在鞋上,他没捡,只是看着晓芸:“是因为我妈要来?“

“不是,“晓芸摇摇头,眼泪掉在青菜里,“是我累了,张伟。我总怕你对乐乐不好,又怕乐乐惹你生气,这日子过得像走钢丝,我......“

张伟站起身,走到阳台,把那件校服收下来,叠得整整齐齐。“我明白,“他的声音很哑,“你心里的那道坎,我跨不过去。“

我离开时,晓芸正在给书包拉链上油,张伟蹲在旁边帮忙,两人的手碰到一起,又像触电似的分开。楼道里的声控灯亮了又灭,像串没说出口的再见。

后来小郑告诉我,他们去办离婚那天,晓芸给张伟买了双新鞋,41码的,跟他脚上那双磨破的工装鞋一个码。张伟给乐乐买了个新文具盒,里面装着块橡皮擦,是他跑了三家文具店才找到的,跟之前那块缺了耳朵的一模一样。调解室的窗台上,那块缺了耳朵的橡皮擦还放在那里,被阳光晒得有点软。我想起晓芸最后说的话:“或许从一开始就错了,我不该指望谁能把乐乐当亲生的,也不该耽误他要个自己的家。“

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点春天的暖意。

调解的案子多了,我自己有时会很迷茫。我妻子常说“你们这些人常年在干涉别人的因果,渐渐自己的心理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其实我觉得,有些婚姻的难,就像那块橡皮擦,再用力,也擦不掉过去的印记。与其勉强凑在一起互相磨损不如体面地分开,至少还能记得当初也曾想过要把日子过成那盘炒青菜的味道——简单,却带着彼此都熟悉的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