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方舟没剪辑室,方舟靠着唐曼曼的关系,直接在中戏蹭地儿搞后期。
如今剪辑都在电脑上完成。
素材转磁输入电脑后,方舟带着祖风、小潘开始初剪——
按脚本顺序把素材拼接起来,搞出个没特效、没旁白、没音乐的毛坯版。
《失恋33天》没啥特效,旁白对白等精剪完交给音效师。
后期制作里,调色才是灵魂!
影片表达靠画面、音效、配音。
画面是根基!
影调、构图、曝光、视角…
每一个细节的调整,都直接影响影片的质感和主题表达!
音乐完成后,音效师再填充各种环境声、动作音效。
至此,声音部分才算齐活。
最后一步,把所有元素音量调到和谐,完美合成!
精剪一搞定,方舟立马滚回学校。
毕业典礼在即!
读了四年中戏,要是拿不到毕业证……
老妈崔玉英的擀面杖,绝对能把他腿打断,再亲自押送回炉重造!
毕业季的空气里飘着离别的味道。
艺校的操场似乎少了几分扔学士帽的热闹,也许这里的学生高考分数普遍不低,对这种仪式感没那么执着。
方舟环顾四周,没看到预想中的帽雨纷飞。
“刘冬,真不去我那?”
方舟拍着同宿舍兄弟的肩膀。
他这人重情义,有机会自然想拉兄弟一把。
没想到刘冬早就有了打算。
“不了,我回老家电视台,家里都给安排好了。”
刘冬语气平静,带着点惯有的疏离。
方舟心想,要不是自己主动问,这家伙估计真会等到回家才打个电话通知,他就是这么个人,最怕麻烦朋友。
“行吧,”方舟点点头,“以后有事,随时给我打电话。”
与此同时,华艺传媒集团那间气派的办公室里,气氛却截然不同。
邓朝垂着头坐在沙发上,对面是脸色阴沉的黄中磊。
“朝,不是我说你!”
黄中磊的声音带着明显的不悦,他从宽大的办公桌后踱步出来,
“明知道小刚要拍《集结号》了,正是关键时候,你倒好,跑去跟一群毛孩子瞎胡闹!像话吗?”
“黄总,那是正规剧组,不是瞎胡闹!”
邓朝忍不住辩解了一句。
“正规?”
黄中磊嗤笑一声,脸色更沉,“听说中戏一个班的学生全塞进去了?这还不叫胡闹!”
他逼近一步,声音拔高,
“你知不知道为了让你上《集结号》,我在小刚那儿费了多少口舌,搭了多少人情?!”
邓朝心里憋着火,但人在屋檐下,只能把话咽回去。
他暗自庆幸电影已经拍完了,黄老二最多也就嘴上发发飙。
当初签合同可是白纸黑字,他有权接外戏,该交的管理费一分没少,还想怎么样?
05年的华艺,在国内影视圈绝对是跺跺脚地皮颤的巨头。
年初刚改组成集团,麾下黄晓铭、范大爷、李兵冰、邓朝、路易…
星光熠熠,几乎占了娱乐圈半壁江山。
黄家兄弟自98年投资冯巨刚的《没完没了》狂赚5000万后,就认准了电影这条道,一路高歌猛进成了行业龙头。
大哥黄中军坐镇中枢,小弟黄中磊负责外联宣传,所以公众场合总见黄中磊露面。
2000年成立的“华艺太合”,核心就是冯巨刚这块金字招牌,《一声叹息》《大腕》《手机》《天下无贼》…
部部大赚,让黄氏兄弟笑得合不拢嘴。
然而04、05年是华艺的转折点。
04年冯巨刚出走自立门户,05年更狠,金牌经纪人王京花带着陈道民、刘佳玲、梁家晖、夏宇等几十号大牌艺人集体跳槽橙天娱乐,给了华艺沉重一击。
这大概也是黄中磊此刻格外敏感易怒的原因之一。
“你拍的那破电影的导演,叫什么舟来着?”
黄中磊似乎想找回点掌控感,语气轻蔑。
“方舟。”
邓朝低声回答。
“方舟?哼,方舟……诺亚方舟…名字倒是不错。”黄中磊冷笑。
“他的公司就叫诺亚方舟。”
邓朝几乎是下意识地接话,刚演完“王小贱”的他,接茬功力见长。
“诺亚方舟?”
黄中磊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讥讽更甚,
“口气不小!也不怕名字太大,把他那破公司给压垮了!”
这话要是让方舟本人听见,估计拳头已经招呼到黄老二脸上了。
方舟的诺亚方舟影业这边,《失恋33天》的宣传正在悄无声息却又紧锣密鼓地展开。
这年头还没有点映的概念,看片会也少,大家偏爱砸钱搞首映礼。
但《失恋33天》这种没大牌、没名导的小成本片子,硬办首映礼很可能沦为笑柄。
方舟拍板:把有限的资源全砸在刀刃上——铺天盖地的宣传!
电影实际成本才690万,还得刨掉60万的广告植入费。
诺亚方舟实际投入三百多万,却拿下了65%的收益分成,这笔买卖在方舟看来相当划算。
杨远恒领衔的宣传部门,新招的六名员工从电影杀青那天起就没闲着。
他们的战场是天涯、龙空、几大门户网站的论坛,键盘敲得噼啪响,疯狂复制粘贴着《失恋33天》里那些或毒舌或扎心的台词:
“我偷偷跟你说,我有个朋友,有一特别牛逼的爱好:收集鼻屎。要不我跟他借点儿存货给你,你给丫邮过去,物品名称上写:XJ大葡萄干,日晒充足纯天然,美容养颜……”
“要是让我从了政,我就在全国大面积拘捕那些职业插足份子…十个一堆儿捆起来,中间插个火箭炮,把丫们全都送回狼心狗肺星去。”
“别人办婚礼是当成新闻发布会办,这姑娘非要把婚礼折腾成星光大道。”
“世上最肮脏的,莫过于自尊心。此刻我突然意识到,即便肮脏,余下的一生,我也需要这自尊心的如影相随。”
没有视频网站,没有抖音快手,更没有微信微博,触达年轻人最快最好的渠道,除了传统纸媒的软文,就是这片充满活力的网络世界。
上影那边的宣传套路果然不出方舟所料,无非是海报、院线预告片、报纸杂志的软文轰炸。
那些有大明星、名导演坐镇的电影,名字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
而像《失恋33天》这样的小虾米,想要在残酷的市场里杀出血路,就必须靠这种密集的媒体和院线宣传强行刷脸。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